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化学视角下的穆坞枇杷》的实践与探究

朱敏

摘要: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文章探讨了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化学视角下的穆坞枇杷》在开设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与疑惑,并通过实践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中化学;选修课程;课程开发
自2012年深化新课程改革以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越来越得到各学校的重视,校本课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趋于成熟。虽然选修课丰富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但需要注意的是,选修课也是一门课程,是有知识承载的,校本课尤其是知识拓展类选修课一定是必修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校本课程与必修课之间能很好的互相促进。本文将以作者开发的《化学视角下的穆坞枇杷》为例,阐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的收获及思考。
一、课程目标的确立
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课程目标的确立是最重要的,它是课程的灵魂。所谓课程目标,就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的特定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所要达到各方面发展的具体程度。
国家课程目标是针对所有高中学生而言所指定的,虽然比较完善,但是面对具体问题时还是需要具体的分析,才能切合实际。在这一点上,校本课程,恰好能够有条件弥补国家课程目标的不足,因此,笔者在进行了课程可行性分析和课程开发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校本选修课程《化学视角下的穆坞枇杷》的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穆坞枇杷的文化和历史,知道穆坞枇杷的生长条件和管理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分析和制备过程中的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学会社会调查活动的设计、实施和总结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实验的价值和意义,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成就感。
通过对穆坞枇杷学习和分析,了解化学对当地经济发展所起的贡献,从而使学生对家乡充满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而培养他们为家乡建设努力与奉献的情操。
二、课程开发的原则
选修课的开设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差异性发展的需要。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宽广的选择空间,让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也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其拥有更加宽广的知识面,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开发其学习潜能,提高其学习能力。选修课的开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全面化的发展,使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既然选修课的开设有这么多好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发选修课资源呢?选修课的开发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1.需要性原则
也就是说选修课的开发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化学视角下的穆坞枇杷》这一课程的开发和开设,我们根据可行性调查和分析可以知道,对于枇杷的营养成分,其鉴定、提取、分析的过程都是学生所非常希望学习的内容,学生对明显的有化学实验操作的部分感兴趣程度较高,但对于枇杷的种植和管理部分相对感兴趣的人数就较少,这主要与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生活在城市相关,种植水果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而言相对比较遥远,即使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现在也很少有在家干农活的时候,再加上现在生活条件富裕了,想要吃什么水果,大多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因此,学生学习枇杷的生长与管理部分的兴趣不高。鉴于此,我们把此部分的内容目标定位为要求学生了解枇杷生长中所用的化学知识,把教材的编写侧重于化学知识的应用,而非种植技术,从而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2.主体性原则
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任课教师是主体。在以往国家课程中教师都仅仅是执教者,而在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教师就成为了课程的主人。因此作为选修课程开发的主人,教师既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课程开发中主体作用,又不能过分迷信自己,要能够及时、积极、主动和学校领导、其他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任何可以利用的社会力量交流、探讨、协商,以期可以得到更好的支持和帮助,利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在《化学视角下的穆坞枇杷》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中,我们就得到学校、同事和穆坞村两委以及相关农技工作人員的大力支持,才使得课程可以顺利地开发和实施下去。
3.灵活性原则
这个主要是从课程的实施上来说所需要遵循的一个原则。事实上,目前对于许多普通高中而言,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已经并不见得有多么的困难,但是能否很好地实施这些课程,许多学校就不敢自信地说“我们学校的校本选修课都得到了很好的实施”。这主要是由于这些课授课的教师还是原来的这些教师,教师的观念也还有很多没有转换过来,认为上课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从而使得一些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校本选修课程失去了生机,开始变得枯燥。而如果开课学校、授课老师能够灵活机动地实施校本课程,可以让课程更具有活力。比如我们的课堂组织形式可以灵活一些,把调查、参观、实验、游戏等形式都可以在课堂中予以应用;再如我们可以在课堂的时间把控上进行灵活的改变,像《化学视角下的穆坞枇杷》学校安排的时间是每周三下午两节课连堂的时间,那么对于这两节课的时间,我们可以用两节课时间完成一个复杂的实验,也可以安排两节课完成两个相对较简单的教学任务;还有在教学场地上我们也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我们的《化学视角下的穆坞枇杷》这门课,就既有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课时,又有在教室进行学习的知识性课时,甚至还有需要走出校门去种植基地进行的调查课时。这样课堂内外结合、学校内外的结合,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灵活的时间安排以及场地安排可以使学生一直对这一门校本选修课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
三、实施的过程
1.课程设置
(1)课时安排
我们校本选修课的同学主要来自高二年级。经过选修课选课平台自愿报名和筛选,有40位同学进入我的班级。
我们的上课时间安排在学校规定的综合实践类选修课时间,周三下午第三、四节,每两周一次课,共计18课时。由于大部分课程内容需要实验,学校特意安排了两节连堂的课以便于实验课的进行。
(2)内容安排
《化学视角下的穆坞枇杷》以“穆坞枇杷”为主题,以化学课程目标为指导,通过甄选和整合形成三个板块的课程内容,3个专题均融入了生活应用的化学知识,后两个专题重点突出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如图1)。
课程主体内容:
专题1 兰溪穆坞枇杷简介
第一节 穆坞枇杷的历史与文化
第二节 枇杷的作用与功效
专题2 穆坞枇杷的生长与管理
第一节 枇杷生长的气候条件
第二节 枇杷生长的土壤环境
第三节 枇杷栽培的肥料使用
第四节 枇杷栽培的病虫害管理
专题3 穆坞枇杷的营养成分检测
第一节 枇杷酸度的测定
第二节 枇杷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第三节 枇杷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第四节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2.实施原则
(1)生活性原则:本课程的资源就来自于生活,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可以鉴别枇杷品质的优劣,可以懂得枇杷生长习性和栽培知识、枇杷的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能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2)自主性原则: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主动发现和亲身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材料的提供者、资源保障者,教师的教学应该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3)实践性原则: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实验场地和实践考察基地,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验、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直接经验,这些经验将会在学生知识转化内化的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最终学生可以将其转化为可以应用的技能。
(4)综合性原則: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除了任课教师充分组织和指导,更要有学校领导联系社会力量予以帮助。如课程设置中调查研究活动,学生要顺利地获得相关资料,就需要果农、枇杷专家和市民等社会相关人士的支持合作。学生的各类实验或调查活动均需分小组开展,想要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就需要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5)发展性原则:枇杷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而课程中知识选择小部分典型内容,给学生留下了继续深入学习的空间。学生可以利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穆坞枇杷的价值和文化。
四、课程实施的评价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化学视角下的穆坞枇杷》这门选修课的评价,也为了使该门课程更加完善,我对这一学期选修这门课的40位同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选修了本课程的40位同学均表示对此课程感兴趣。
问卷的第二题是学生对选修课课堂气氛的评价,我们可以发现有13名(占32.5%)学生觉得选修课的课堂氛围比必修课的氛围更加轻松活泼,但有27人(占67.5%)觉得课堂氛围和必修课差不多。调查结果出来后,我找了部分学生了解谈话,学生反馈的信息是,有时候一次课(2课时)要设计实验方案,又要讨论方案的可行性,还要动手实验,从时间上来说比较紧张,所以他们不会觉得放松。
第三题反馈的是课程学习前后,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水平。调查显示,有25名(占62.5%)学生表示提高很多;有11名学生(占27.5%)表示有提高,但不多;仅有4名学生(占10%)表示没有提高。这些数据表明,通过课程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和设计能力的,能够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
第四题和第六题反馈的是课程学习前后,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对家乡的自豪感是否有提升。结果显示38位(95%)学生表示对家乡更加了解,也更加愿意向外宣传兰溪,但仍有2人(5%)表示了解没有增多;有39位(97.5%)学生表示自己对家乡的自豪感提高了,仅有1位(2.5%)同学表示没有提高。
第五题反馈的是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结果显示,表示自己在课堂中参与度高和较高的有31人(77.5%),还有9人(22.5%)表示自己在课堂中参与度一般。
第七题反馈的是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的收获,是一道多选题,在这一题中选择收获了化学学科知识的有32人(80%),选择收获了化学实验设计能力的有29人(72.5%),选择收获了团队合作能力的有35人(87.5%),选择收获了社会调查能力的有21人(52.5%)。从统计上,每个选项的选择人数都超过了一半,这些知识和技能都是我们在课程设置中所希望让学生收获的,从此题而言,我们已经实现了一部分的课程目标。
第八题和第九题是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一些自我评价,从这一部分内容上来看,总体学生的团队合作度较好,有18位(45%)学生能够很好地沟通,分工合作,达成团队目标,19位(47.5%)学生表示沟通交流的不多,但能分工合作,愿意为共同目标努力,3位(7.5%)学生表示几乎没有交流,只是在课堂活动中组合一下。但在任务完成程度上,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比较低,仅11名(27.5%)学生表示不论是个人的任务或是团队任务都能认真完成;有19名(47.5%)学生表示个人任务都能认真完成,但是团队任务由于时间课业等原因不能很好完成,还有10人(25%)表示不论是个人的任务还是团队的任务都没有很好完成。这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说明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对学生任务完成的反馈程度的关注度不够。
第十题反馈的是学生对课程的总体评价,如果有类似的课程,学生是否还愿意参加,对于这道题参加课程学习的40位(100%)同学一致表示如果有类似的课程还是愿意再次参加学习的。
最后一题是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对课程提些看法和建议。这道题学生的完成率不是很好,只有3位同学给出了建议和看法:
1.建议课程时间可以安排的再充裕一些,有些实验课程时间太紧,无法顺利完成。
2.感觉社会调查所占用的课外时间太多,希望老师可以在课内多讲一些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以节省我们的课外时间。
3.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实验分析和测定,让我对化学实验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希望可以更多地参加实验活动。
虽然只有三位同学答了这一题,但这三位同学有提出意见的,有说出看法的,特别是前两位同学的建议是我思考接下来该怎么改进课程的重要依据。
五、课程开发中的收获与思考
1.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收获
在校本选修课《化学视角下的穆坞枇杷》的开发与实践过程中,我们对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认识逐渐清晰,最终成功编制教材并成功实施课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收获了许许多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学习,学会了如何编写校本选修教材
在选修课程开发的初期,我和大多数老师一样都处于一个迷茫的阶段,仅仅是简单的有一个想法,想把化学和我们兰溪的某种特色结合起来,是兰花、兰江?抑或是其他的兰溪特色,说实话我并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在一点点摸索的过程中,我开始明确目标,要把化学和水果相结合,马涧杨梅或是穆坞枇杷进入了我的选择范围,考虑到两种水果的种植基地所在位置,我选择了穆坞枇杷。就这样我确定了课题。可是,如何才能把课程充实起来,如何才能把课程资源合理整合在一起,这又是一个困扰我的问题。这时,我开始接触到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网,在这个平台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省级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让我渐渐地对教材的框架有了基本的认识,从模仿到创新,渐渐地,我成功编写出《化学视角下的穆坞枇杷》这一选修课教材。经过这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使我进一步了解开发校本课程具体操作和实施步骤,学会了编写校本教材的基本思路。
(2)传承经典,创变未来——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对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从而改变了我的教师角色观念,对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走班制选修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学生也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教学目标。
(3)海纳百川——注重各种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
化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任何物质都与化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因为如此,与化学学科有关的素材非常广泛,因此,我们在开发化学校本选修课程时,就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仅是指物质资源,也包括了人力、信息、财力等各方面的资源。因此,在选修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分析和总结,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这些课程资源。
2.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由于评比省级特色示范学校的需要,各学科都开展了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但也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要明确选修课的定位
校本选修课是对必修课程的拓展与补充,要让学生意识到,选修课也是课,而不是用来放松的场合。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有一定的深度,而不仅仅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我们不能脱离高考,但也不能让选修课变成必修课的附属品,选修课不是自习课,也不是补习课,我们的目的是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因此,选修课尤其是知识拓展类选修课,可以轻松地学习,但不能放松地学习。
(2)要寻求多方的支持
选修课或者说校本选修课的开发不是某一个或者某几个老师的事情,而需要教师、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协作。任何一门选修课程的开发都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成功的课程开发要有人力、物力、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在我们这一次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就得到了穆坞村两委、果农和农机专家的支持,从他们那里我们得到了比较系统详实的资料,同时学校也给予了我们各方面的支持。实践得出,只有通过学校、家庭、社区多方合作,校本选修课程才能有效地开展和实施。
总之,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结合,应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方向,校本课程与必修课之间一定能够达成很好的互相促进,必修课成为校本课程的基石,而校本课程将为必修课插上翅膀。我们将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寻找必修与校本内容的好的结合点,开发好的专题,不断地去芜存菁,从而建立起更加合理化、系統化的校本课程。
相关文章!
  •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教

    曹雪梅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

  • 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杨天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在职业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错误的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