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大学生休闲价值探析

郭清秀
[摘 要]全面休闲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能科学休闲,但因为文化传统,许多人还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休闲,因此有必要先厘清休闲的内容与作用。大学生群体特性决定了其独有的休闲内容,休闲对大学生群体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唤起并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指引大学生健康地生活、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等。休闲像社会中的许多事物一样,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双刃特征,它对人、对社会既可能产生积极的正向价值,也可能产生消极的负向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 休闲价值 自我实现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1-0023-03
杰弗瑞·戈比说: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1]约翰·纽林格解释:休闲既非环境,亦非行为,而是与之相伴随的态度;休闲不依据其地点、内容或时间要素来定义,而是指与这一状态相关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并不一定与工作劳动相对立。[2]马惠娣也认为,休闲是一种存在状态,一种生命状态,一种精神状态,是人“成为人的过程,是人的一生中持久的、重要的发展平台,休闲的最好状态应是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休闲应成为美丽的家园”。[3]可见,保持心灵和精神上的闲适是现代休闲理念的核心和本质。
将以上理解与大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不难看出,扣除不得不做的事情(上课、完成学校安排的集体活动)外的所有时间都属于大学生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而在这期间大学生自主选择做的事情(包括做实验、读书、创作等)都可算是他们的休闲活动,因为这些都是大学生自愿从事的主观感到有价值的自由活动。
在工作越来越呈现出与休闲融合为一体的趋势之时,帕克总结工作令人满意的原因是:创造性地运用技能、自由地做出决定、全神贯注地工作和自由地与人交往等。[4]就是说,具有创造性和技能性、允许更多的自由和交往是工作与休闲相结合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主要是进行自主性学习,然后学习或进行科研创作,具备了学习与休闲融为一体的条件。基于此,笔者认为,课余的学习与创作、实验等也都应是大学生休闲的内容。
1899年,“休闲学之父”凡勃伦就曾断言:“休闲已成为一种社会建制,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5]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生活与行为方式的休闲,对大学生群体有没有价值?这些价值具体体现于何处?
一、 唤起并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的开篇提到,哲学与科学诞生的三个条件之一为闲暇。这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休闲与科学创造之间的关系:只有主体有“闲暇”,才能保证主体有自由冥想及思索的时间和空间。“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是“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创造能力是创造智力和创造品格的综合,是指富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新见解、善于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实践能力。大学是大学生摸索学习方法、培养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时期。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学能力、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系统的综合思维能力、科学实验能力、掌握现代计算手段的能力、应用外国语言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总结、写作及语言表达能力、更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等。[6]
目前,大学生在创造力方面的现实情况不容乐观,休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唤起和激发其科研创造力。
(一)为大学生提供科研创造的心态准备
就业形势的严峻、竞争的激烈让大学生无法真正沉下心来专心读书与做学问。老子说:“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意思是说,人的心灵要保持清净,而不要旁骛太多,没了章法和智慧。于光远先生进一步解释说:“人一忙就容易乱,头脑不清醒;人一忙也容易烦,心情不能平和;人一忙就容易肤浅,不能研究问题,不能冷静认真思考;人一忙就容易只顾眼前,不能高瞻远瞩,忙得没有主见,忙得没有远见。”[7]
休闲,倡导的是一种平和与宁静的心态。在大学这种充满休闲的文化氛围里,独立和宽松的时间与空间,可以激发大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无穷欲望。
(二) 激发大学生科研创造的灵感
灵感的产生有三部曲:积累、集中和放下。长期积累、思维高度集中是产生灵感的必要条件,而放下所研究的问题,暂时让大脑松弛下来,则是诱发灵感的充分条件。[8]这个放下,就是紧张思考之余的休闲。可见,大学生埋头苦读和苦思并不一定能产生新的发现。同样,学习之余的休闲也不一定会荒废了大学生的学业。休闲的宁静、恬淡,能使大学生的思维进入活跃状态;休闲的放松、自然,能使大学生的思维处于直觉状态,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触发思维的敏感点,从而使人豁然开朗。
二、指引大学生健康地生活
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证实,人类的健康寿命40%与遗传和生存的环境有关,而60%需要靠自己努力去“建设”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会引起一系列“生活方式疾病”。大学生在日常休闲生活中常陷于两个极端。一方面,一些大学生不知休闲,在学业与就业的压力下不会放松自己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心理负荷过重,从而诱发各种身与心的疾病。这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自我实现。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太沉溺于放纵般的闲暇,将闲暇时间都用于不良休闲方式和休闲场所,休闲时间被网络、睡觉和逛街所占据,这种休闲方式让大学生无法享受到真正的休闲乐趣。
(一) 引导大学生获得身体机能上的健康
休闲娱乐内容和形式多样,但身体活动则是最主要的手段和方式,这种适当的身体运动,对大学生的健康有积极作用。
在学业与就业的压力下,大学生的生活常是图书馆(实验室)— 食堂 — 宿舍三点一线,或成天趴在电脑前,体力下降,颈椎、手腕、肥胖等各种文明病初现。借助休闲娱乐活动,可起到积极的休息作用,有助于大学生保持身体健康。
各种主要身体功能性疾病的发生,常与主体的行为和生活相关,如过大的心理压力、超重、不良饮食与生活习惯等。也就是说,大学生可以通过适量运动和休闲放松来增强体质,从而使身体免疫能力得到提高。
(二) 帮助大学生获得精神层面的舒适感
休闲娱乐活动的特点在于自主和自由。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都涉及个人的前途,因此,即使大学生有时不想学习了但为了个人的前途还要继续学习。这种生活有一定的强制性,容易使人感觉厌倦与烦忧。休闲活动不涉及成就与责任,也不是必须要做的事,参加者可自由选择参加与否以及活动的内容,这种自由选择可使参加者暂时忘记责任与烦恼,可使人感受到按自由意志自主活动而带来的轻松与愉快,从而让参与者获得精神层面的舒适感。
三、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
人均GDP反应了国家的物质财富增长情况,但无法反映国人的精神需求,于是,国统局推出幸福指数等软性统计指标。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衡量这种感受的主观指标,就是幸福指数,也叫幸福感。[9]
所谓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要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其中,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情感体验是指个体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它分为积极情感(合群、乐观、自尊、愉快等)和消极情感(抑郁、焦虑、紧张等)。对生活的满意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个体的幸福感就愈强。[10]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里,面临就业压力、城市生存压力的大学生们要提升幸福感,休闲是个明智的选择。亚里士多德认为,休闲与幸福紧密相连,只有会休闲的人才是幸福快乐的。 皮普尔认为,人有了休闲并不是拥有了驾驭世界的力量,而是由于心态的平和而感到生命的快乐。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
(一) 能满足大学生的娱乐需要
与社会上花钱买休闲的时尚相比,大学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不花钱就能享受到休闲的乐趣。一次体育锻炼和比赛,一阵声嘶力竭的呐喊与助威,就能让大学生得到各种心理体验并从中感受到快乐。另外,比赛第二,友谊第一,活动中友谊的获得也能让参与者的心理感受到安宁与价值。因此,校园里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更能使大学生们在参与中超越表层的直接满足而上升到追求人的整体实现的精神境界。
(二) 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恋爱问题和就业问题都是大学生们的心理压力所在,当压力过大而得不到排解时,大学生们可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求某些缓解心理压力的方式,如网络、吸烟等。处于事业和人生起点的大学生们有必要学会在紧张生活中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休闲娱乐活动无疑是最适合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的方式。
(三) 让大学生更好地体验和享受生活
美的事物能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快感:兴奋得忘记一切或是安定宁和。大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得他们能快速地感受美的事物,例如,在户外休闲活动中,他们比其他人群更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生命的美,更能获得心灵上的回归与安宁,而这种心理状态更易于让人得到心灵的洗涤。
创造力的激发、健康生活方式的指正、幸福感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大学生的自我实现。所谓自我实现,就是指个体在成长中,其身心各方面的潜力获得充分发展的历程与结果,意即个体本身生而具有但潜藏未露的良好本质得以在现实生活中充分展现出来。可以说,个体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生命意义,就是为了自我实现。[11]但休闲的上述积极作用不是在大学生生活中自然而然就能发挥和实现的。事实上,休闲也像社会中的许多事物一样,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双刃特征。它对人、对社会既可能产生积极的正向价值,也可能产生消极的负向价值。要使休闲对大学生发挥长期稳定的正价值作用,就有必要全面审视当前我国大学生休闲现状,深入探寻使休闲教育这一系统不断优化、发展的科学途径。
[ 参 考 文 献 ]
[1] [美]杰弗瑞·戈比著,康筝译.你生命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4.
[2] [美]约翰·凯利著,赵冉译.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31.
[3] 马惠娣.走向人文关怀的休闲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98.
[4] [美]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著,成素梅,马惠娣,季斌,冯世梅译.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213.
[5] [美]约翰·凯利,赵冉译.走向自由.[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73,260.
[6] 季幼章,张英,张彦秋,董俊国.大学生教育中导师创造力与大学生创造力[EB/OL].http://www.hfczxh.cn/html/2005-09/43.htm,2005-9-25.
[7] 马惠娣.我们为何要学会休闲[J].小康,2006(1):23.
[8] 龙桂杰,梁国钊.休闲与科学创造[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11):90-94.
[9] 越有钱就越幸福?地方统计官司员详解幸福指数[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9/14/conten?鄄
t-5088323.htm,2006-9-14.
[10] 邓文才.幸福观念下对体育价值的认知[J].体育学刊.2005(3):34-37.
[11] [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31.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