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新会计准则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的探讨

刘虹
【摘 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模式在不断改革,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也在不断标准化。论文针对我国新会计准则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论述了企业并购的两种主要会计处理方法,并探讨了完善企业并购相关会计处理方法的策略。企业并购有利于企业间资源的整合,改善企业经营结构,促进并购企业的发展。
【Abstract】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model in the continuous reform,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between enterprises is also constantly standardiz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methods of M & A of China's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discusses the two major accounting treatment methods, and improves the relevant accounting treatment methods and strategie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re conducive to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between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 business structure,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法
【Keywords】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corporat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ccounting treatment methods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097-02
1引言
企业并购是当今社会资源优化的重要手段,其过程是相关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并且根据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依据企业产业不同,分为纵向与横向混合并购;依据法律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等。企业并购会使得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生变化,需要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从而对企业财产进行管理。
2 企业并购的两种主要会计处理方法概述
2.1 购买法
企业并购之后需要对财务状况进行处理,目前国外的企业通常采用购买法解决合并企业的业务。购买法的本质内容是将企业合并作为一种特别的购买方式,即是一家企业对另一家企业的购买,从而将两家企业并购成一家,并且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算。企业并购之后,被购买企业的资产与债务,购买企业需要同时承担责任。因此,购买企业需要支付的公允价值大于被购买企业并购时的公允价值,并且超出的公允价值部分属于商誉入账。在利用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时,购买企业的购买价格计入长期股权投资。购买法作为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被广泛应用,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2.2 权益结合法
权益结合法下企业的并购与购买法具有本质区别,权益结合法下企业并购的实质是股权的互换,是指并购双方通过交换对方所持有的股权,从而实现股权权益的联合。此种会计处理方法,以被并购企业的账面价值进行入账,因此不会产生商誉。当今社会的国际资本市场,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已经统一标准为购买法,停止了权益结合法的运用。由于我国的资本主义市场发展不健全,模式不完善,权益结合法仍然在使用。新会计准则对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使用标准与内容进行了明确规范,将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之间的关系作为二者使用的界限。若是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同时属于一家企业,则将其划分为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化整合,应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财务资源处理。
2.3 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适用问题分析
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是我国主要的会计处理方法,较为普遍的应用于并购企业的资源处理中,二者各具比较明显的特征。购买法下的企业并购,能够清楚地反映并购企业的业务发展情况以及经济实况,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企业歷史成本,此点相对于权益结合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我国并购市场发展不健全,模式还不够完善,使得企业资产与负债的价值、股票的公允价值,很难被准确计算。在我国并购市场环境的影响下,购买法很难全面实施。因此,权益结合法具有一定的存在价值。权益结合法的优势在于,其与我国的并购市场环境较为符合,并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积极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使用的会计准则,并没有对权益结合法进行明确规定,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容易成为控制利润的工具。在选择权益结合法进行企业并购处理时,需要对各个环节加以注意,防止问题的发生。
3 完善企业并购相关会计处理方法的探讨与策略
3.1 理清企业并购战略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经济侧结构等一系列改革工作的发生促使我国的企业发展迎来新的市场环境与局面。在这样的市场经济引导下,企业之间的并购成为重要的战略同盟发展趋势,并且在并购规模与并购金额上都呈现上升趋势。因此,为了满足企业这一并购发展趋势,需要做好并购工作的会计处理措施,通过并购与会计处理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企业顺利进行并购。为了有效保证这一工作的成功开展,需要将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措施与企业的战略发展部署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科学规范地审查被合并企业的资产价格、并购风险、并购成本、资本构造、财务状况以及企业并购预期财务效应等因素,分析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确保并购之后两个企业实现强强联手,珠联璧合的效果。同时,在并购过程中,还需要通过会计处理措施重新分配企业双方的资产与股权,并根据市场发展规律,制定企业当下的营销模式与管理状态,保证企业在并购合作之后,发挥更大的效益。
3.2 完善我国企业并购会计处理制度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与修订往往依照国外的体制与理论进行。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与发展状况与国外的经济状况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只有基于我国企业的基本发展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并购制度与方法才才能发挥显著效果,所以,为了促进我国企业更好地实现并购,需要将我国的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案发展成为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会计处理制度。为了实现这一方案,有关部门需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究与摸索,使得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制度具有明确的案例与适用对象,然后,通过逐渐地积累构建出系统的理论制度。并在企业并购会计制度形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管机制,监督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反馈效果,并不断进行调整与改善。
我国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式往往聚焦于合并双方是否归属于同一个企业控制,反映在实际过程中,双方企业对并购性质的判断主要依靠僵硬的制度进行规划,缺乏灵活调整的特性,并且对于有些会计处理方式的选择往往依据主观判断进行处理。因此,制定科学规范的企业并购会计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3.3 加大企业并购会计处理的监管力度
政府提高企业并购会计制度的监管力度可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可以保证企业并购在有力的政府监督中实现科学规范的会计处理。同时,政府提高监管力度,可以有效地震慑不法分子的不良企图,通过科学规范的监管制度实时监督企业并购状况,并对发现的不法现象,采取严厉的惩治措施,降低企业并购会计处理中不合理、不合法的操作手段与现象,为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创造安全稳定的空间,保证企业可以顺利地开展并购活动。同时,会计人员也是保证企业并购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为此,企业与会计人员自身需要切实提高企业并购会计处理的实战经验与道德素养,协助政府部门净化企业并购的风气与氛围。
3.4 保证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式与时代发展同步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成为企业发展离不开的技术媒介,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速率。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式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有效地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并购会计处理现状,企业需要加大建设企业信息处理平台的力度,通过现代化的财务处理技術与会计核算模块,将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数据处理工作化繁为简,在降低数据处理误差的同时,提高企业并购中的会计信息处理能力。并且,由于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发展,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技术的这一发展趋势,需要不断进行更新与改革。同时,由于计算机网络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为了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企业需要建立防火墙装置,并安装杀毒软件,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
4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措施有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两种方式,并且在会计处理实际中各有千秋。为了有效地保证企业之间的合并,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战略发展方向,调查被并购企业的相关状况,同时我国政府需要为企业并购制定完善的会计处理制度,并通过市场监管力度,保证企业合并的顺利开展,同时企业需要结合互联网技术,保证企业并购会计信息的科学高效处理。
相关文章!
  • 把握国企党建关键 提升国企党

    贺可玲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31-02摘 要 新時代国有企业要加强党建工作,夯实党建基础,全面强化党

  • 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研究

    蔡美波+闫冬+何芮摘要:本文基于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的特点,针对存在的监管依据不充分、监管范围不明确、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提出主

  • 农地流转的困境与出路

    温世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