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再现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吗

    王茂跃

    我国档案学界普遍认为,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吴宝康以及冯惠玲、张辑哲教授主编的《档案学概论》[1]都持这一观点。由于我国在学术上实行的是“百家争鸣”的方针,因而在对档案本质属性的认识上,又出现了一些新颖独到的观点。其中,邹吉辉同志就提出了历史再现性是档案本质属性的新论。笔者认为,这一认识是值得探讨的。

    一、文件与档案是两种事物吗

    邹吉辉同志从原始记录性是文件的本质属性着手,提出“如果说‘原始记录性既是文件的本质属性,又是档案的本质属性,那么,文件和档案要么就是同一事物,要么就是互相包容的事物,但是,从严格、科学的意义上来说,文件与档案却是不同的事物。”并据此得出结论:“‘原始记录性就不应该也不能是档案的本质属性。”[2]

    如果文件与档案是两种事物,它们的本质属性自然不应相同。那么,文件与档案究竟是同一事物还是两种事物呢?

    对于文件与档案的关系,和宝荣和陈兆两位教授在《档案管理学基础》一书中有较为准确的描述,“从它们的社会职能来说,档案和文件的性质、作用是不同的;但从其内容与形式的构成来说,档案和文件是同一的。”但档案学者们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第一种观点认为,文件与档案“是行使不同使命、是有区别的两种事物和两个概念”[3];第二种观点认为,文件与档案的“社会功能和存在方式不尽相同,但毕竟它们是同一事物,在本质上没有区别”[4];第三种观点认为,“从形式和外观上看,文件与档案为同一实体,具有同一关系(感性认识);从内容和实质上看,文件与档案为两种事物,具有转化关系(理性认识)。”[5]

    第三种观点将第一种观点和第二种观点综合在一起,看似合理,其实是难以成立的。既然文件与档案从形式上看是同一实体,但从内容上看怎么又变成了两种事物呢?一种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应当是密不可分的,不可能从形式上看是一种事物,从内容上看又是另外一种事物。

    邹吉辉同志持第一种观点,他在文章中一再强调,“尽管中外档案学者对文件与档案的界限的划分存在着较大分歧,但却一致认为,从严格、科学意义上说,文件和档案是不同的事物,例如‘国际档案大会、‘国际档案理事会、‘美国档案与文件局等就是明证。”其实,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不足。第一,就我国而言,自从旧中国档案学产生以来,我国档案学者就认同文件与档案是同一事物。旧中国档案学者何鲁成认为,“实则文书与档案原属一物,所谓文书,所谓档案,仅以表示同一物之不同过程。”龙兆佛也认为,“本来文书就是档案,档案就是文书,文书和档案本来是表示一样东西的二个过程。在第一个过程中,我们称文作文书,第二个过程我们又叫文作档案。事实上文书是文,档案也是文,文只是一样东西而已。”新中国档案高等教育的创始人吴宝康教授也认为,“文书与档案本来就属于同一事物,是同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我们从来也没有否定或抛弃过文书与档案原属一物的思想”。第二,就国外而言,如在盛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国家,他们将文件划分为现行文件、半现行文件和非现行文件三种,无论是从现行文件起看作档案,还是从非现行文件起看作档案,很显然,现行文件、半现行文件和档案都属于文件。美国设立了档案与文件局并不是文件与档案是两种事物的明证,只能说明文件与档案关系紧密,有必要设立一个统一的机构来掌管国家的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工作。正如旧中国曾实行过的文书档案连锁法,“是要将处理那二个过程的手续和责任连锁起来,却不是要连锁两样不同的东西。”[6]

    毫无疑问,第二种观点是正确的。既然“文件与档案在其物质形态和社会本质属性上,在其所含信息的本源性上,都是完全同一的”,“文件与档案记录的内容相同”,“文件与档案的物质形态相同”[7],因此,文件与档案自然就是同一事物。那么为什么我国有学者坚持认为文件与档案是两种事物呢?笔者推测,可能与我国使用“转化”一词有关。有学者认为,“文件转化为档案也算是一事物转化为另一事物的质变”[8]。其实,一事物转化为另一事物的确是一种质变,但同一事物在根本性质不变只是次要性质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是一种转化,而恰恰是次要性质的转化才使得同一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来。

    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对中外文件与档案的关系稍做一些说明。国外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的文件是一个大文件概念,大文件概念下的文件与现行文件、半现行文件和非现行文件概念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清楚的。如果说文件与档案两者是包容关系,即档案属于文件,那么现行文件、半现行文件和非现行文件之间则属于并列关系。但笔者以为,我们说国外的文件与档案的关系,应当指的是现行文件与档案的关系。当然,由于现行文件也属于文件,当然可以将现行文件称为文件,所以现行文件与档案的关系也可以表述为文件与档案的关系。就我国的文件与档案关系而言,由于我国并没有像国外的大文件概念,所以我国的文件与档案是两个并列的概念。正因为这样,我国在讲到文件与档案的关系时,只是说文件与档案是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两个不同名称,或者说文件与档案属于同一事物。前面的“同一事物”是说文件与档案是同一样东西,后面的“同一事物”并不能理解成相当于国外的文件。我国现在虽有学者在使用现行文件和大文件概念,但毕竟还没有在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实践中被广泛认同、接受和使用。在我国,虽然也说文件与档案属于同一事物,但笔者认为,我国的“属于同一事物”中的“同一事物”是作为“文献”概念去理解的,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档案学分册》就是将文件、档案作为文献的下位概念的。

    由此可见,从中外的文件与档案关系而言,无论将文件与档案理解为包容关系或并列关系,我们都不应得出文件与档案是两种事物的结论。

    二、文件与档案的本质属性不同吗

    既然文件与档案是同一事物,那么两者的本质属性应该完全相同。原始记录性是文件与档案的共同本质属性。

    但邹吉辉同志只承认原始记录性是文件的本质属性,对中外档案学界认同的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这一基本共识做出的解释是,“从国外来看,国外对文件和档案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文件生命周期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将“每一阶段的名称都以‘文件作中心词,因此,他们把‘原始记录性贯穿于整个‘文件生命周期,也就不足为怪了。反之,则有逻辑不严密之嫌,倒令人大惑不解了。”[9]

    问题是,为什么国外能将原始记录性贯穿于整个文件生命周期?难道仅仅是因为国外对文件和档案没有严格的界限吗?笔者认为,国外对文件和档案没有严格的界限,恰恰说明了这样一点:文件与档案是同一事物。如法国认为文件自形成或收到之日起就是档案,美国则认为档案是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非现行文件,而我国则认为文件从手续上或程序上相对办理完毕即可看作档案。其实,这并不难以理解,何嘉荪教授指出,“不同的国家根据本国的客观情况和各不相同的主观需要,为文件向档案转化定出了各自认为正确的条件和标准。这些条件和标准各不相同也就不足为怪。”何嘉荪教授的结论很明确:“档案的原始性特点是由文件的原始性特点继承而来的。也就是说原始性是文件与档案的共有本质。”

相关文章!
  • 把握国企党建关键 提升国企党

    贺可玲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31-02摘 要 新時代国有企业要加强党建工作,夯实党建基础,全面强化党

  • 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研究

    蔡美波+闫冬+何芮摘要:本文基于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的特点,针对存在的监管依据不充分、监管范围不明确、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提出主

  • 农地流转的困境与出路

    温世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