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档案征集工作的开展

    李文鹏

    所谓口述档案,是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历史记忆而进行的有计划的查访结果,它通常表现为录音磁带和对录音的逐字记录两种形式。近年来,海外口述档案已有相当的发展,比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长期致力于有关现代中国口述历史工作,并且多方筹集资金,搜集相关的民间所藏公私档案文书,其资料的丰富和学术价值,受到世界各国学术界的重视。哥伦比亚大学的口述历史计划,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外交家、学者如李宗仁、顾维钧、胡适、张学良等的帮助下得以完成,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产生了广泛影响。

    我国拥有源远流长的口述史学传统和无比丰富的口述史料资源,民间所藏公私档案文书数量之巨大更难以估量,但至今尚未有组织地用科学方法推进口述档案的采集、编辑和研究工作,尚未结合口述史工作对民间个人所藏的公私文书等宝贵资料进行大规模的收集和整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笔者认为,口述档案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一个人讲一个人记或录音录像就能完成的。据美籍华人唐德刚教授介绍,口述档案只是史料的一个部分而已,一般而言,作为学者型人物,他们口述的史料可用的部分不超过50%;而非学者型的人物,他们口述的史料能用的内容还不及20%;而且对一个重大历史课题,往往需要访问几十个人,其中对每个人的采访不能低于10次,这样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从当前情况看,要抓好口述档案的征集和建立,至少应该把握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提高对开展口述档案征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口述档案的征集和建立是抢救历史史料的迫切需要。我们知道,口述档案的访录对象,绝大部分都是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或知情者。这些人如今都年事已高,对他们来说,有生之年已经不多了,对于他们过去的经历和所见所闻,也许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讲出事件的真相、历史内幕或某些具体细节。现在也许条件成熟了,他们愿意讲了,而且现在还能够讲得出来。所以我们应赶快让他们讲,通过我们记录下来这些宝贵的资料。俗话说,走掉一位老人,就等于带走了一部历史,人们再也无法知晓。这样的损失每天都在不断地发生着。

    (二)口述档案的征集和建立是填补历史空白的有效措施。据了解,我国大部分地区现存的馆藏档案并不能完整地记载和体现本地区的历史,尤其是近百年来的历史,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存在着令人遗憾的空白点。比如大连地区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大量档案资料被日本当局销毁,现存的档案资料残缺不全;还有苏军驻旅大市(大连市的原称)十年的档案资料也是一片空白;十年文革,大量报纸杂志被停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历史资料亟待我们通过建立口述档案,用亲身经历者的回忆和几代人流传下来的信息来加以补充。

    (三)口述档案的征集和建立是完善馆藏结构的重要途径。从我国各级档案馆的馆藏资料现状看,绝大多数是党政信息档案,载体以纸质档案为主,特色不突出,数量过少。而口述档案的建立恰恰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些缺陷和不足。其一,口述档案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可横贯自然、社会、人文三大领域,或反映社会的各个层面,包括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其二,口述档案的主要载体形式为声像档案,口述档案的大量生产和接收、征集,可使以纸质档案为主的馆藏状况大为改善。其三,口述档案有别于现行档案的十分鲜明的特色是它采用直接对话的形式,坦率、新颖、形象、生动,能活现历史事件或人生轨迹,并可以通俗的语言彰显地域特色。由此可见,口述档案的建立和发展将成为完善馆藏档案结构的重要途径。

    (四)口述档案的征集和建立是发挥和拓展档案局馆职能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由于我们馆藏档案资料的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多样,致使局馆职能作用的发挥与拓展受到很大制约。而口述档案的大量生产和接收、征集,既对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重要意义,又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教材资料,而且还可以广泛用于各种新闻媒体为社会提供服务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二、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从当前情况看,对口述档案征集对象的采访工作主要是两种途径,一是以人物为对象的访录;二是以事件为对象的访录。从采访工作的主要内容上看,可以涵盖民国、抗战和解放战争不同阶段的历史,民族工商业的坎坷道路、地域乡土风俗的变迁、知名人物的心路历程、建国以来的社会文化史,以及知青岁月的点点滴滴等。通过采访本地区近现代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科技等各个领域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或重要历史过程的当事人和亲历者,请他们忆述其亲身经历、所见所闻,通过现代化技术录音、录像、光盘等存储手段,记录、整理、恢复和再现历史的真实,为人们提供真实的历史资料。在某种程度上讲,口述档案的征集与建立,一定会给档案工作带来新的活力,在未来将成为人们文化生活当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口述档案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工作,在工作中应该正确处理好这样几个关系。一是回忆录与口述史的关系。实质上二者是一样的,只是方式与工具的不同,也就是说二者的内容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二是零碎片断的史料与系统全面叙述的关系。这两个方面都是需要的,各有各的用处,其中主要看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当然重点要放在后者,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三是脱口而出与深思熟虑的关系。这两个方面哪个更真实,我们要做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有一个辨别真伪问题,要下功夫去伪存真,一般来说后者更好一些。现在国内出版的一些重要的口述著作,都是口述与查证档案相结合的,解决了回忆的差错和遗漏的问题,更为可靠。四是发表与存档的关系。我们搞口述档案,不能以发表为目的,但要以能够公开发表为质量要求。要注意尊重当事人,遵守有关政策规定,该保密的要保密,该报批的要报批。五是长与短的关系。从口述档案征集的途径看,无论是以人物为对象,还是以事件为对象,都有一个时限的问题,这主要是取决于专题内容的复杂程度,如有的专题需要经过长期持久地坚持下去,一年或数年才能完成。而有的专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甚至采访几次就能完成,发表出去,为社会提供服务利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注重对“短平快”专题的征集,更要抓好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完成的专题的征集,以便更好地保持这项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措施

    1、前期准备。一要了解和掌握被访者的主要经历,尤其是与采访计划有关的部分,其他背景资料,及其与采访计划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工作的针对性。二要尽可能比较充分地掌握与采访计划、被访者经历相关的专业知识,或至少应具备与此相关的主要知识,包括重要的专业词汇、重要的人物、事件等,以保证采访工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三要学习并掌握采访工作的基本技巧,并通过正当的途径基本了解被访者的性格脾气、谈话特点等,以保证史料的真实性。四要注意采访的时间与内容的适当安排,每次采访的时间一般以两三个小时、一至两个话题为宜,但可根据话题设计的问题多一些。

    2、采访过程。一是在被访者完全自愿的前提下,向被访者说明建立口述档案的目的和实施程序,以及将要进行的特定计划、目标和特定用途,并与其共同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合作协议。二是采访中应随时请被访者提示年代、月份、日期,人名、地名以及其他专用名词,采访者应根据提示随时笔录,并经核对无误后留待整理文稿时参考。三是在采访中如有不明之处,采访者应将问题即时笔录,一般不要打断被访者的话,被访者讲完后再行提问。四是在采访过程中,或在与被访者相处的其他场合,应尽量避免就访谈内容的出版、媒体制作、科研利用乃至商业价值等问题,向被访者做出采访者无法实现的任何形式的承诺,以及其他可能或已经违反采访协议的承诺。五是自始至终尊重被访者,包括人格和隐私等方面,并与其建立正当的相互信任的密切合作关系,当被访者出于某种原因拒绝讨论某些话题时,应尊重其个人意愿,如因此而严重影响采访计划的实施时,可在协议许可的范围内采用适当的办法解决。六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超越采访计划范围的尝试,扩大话题,增添其他可能有各种价值的内容。七是每次采访均应有完整的采访记录。采访记录由“采访记录表”和“采访记录”两部分组成,“记录表”将存档备案。如采用录音或录音、录像相结合的形式,采访前应对采访器材进行必要的检查,以防止采访途中器材出现故障,影响工作。另外,应对采访的全过程,以及谈话的内容做纲要式的文字记录,以利于采访内容的后期整理、制作工作。

    3、采访记录整理。一是整理采访实施情况,内容包括采访时间、地点、采访对象(基本情况)、采访人员、采访问题、谈话方式、采访结果。二是对采访记录的内容确定无误后,请被访者审阅后签字。三是采访记录整理后,务必打印成稿,交口述人审核后签字盖章,然后交采访者单位存档,并商议出版或发表事宜。

    参考文献:

    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9月。

    2、翦伯赞:《史料与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9月。

    3、台湾《传记文学》45卷4期,1984年。

    4、《史学理论》1987年第4期,1995年第2期。

    5、《口述历史丛书》,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1982年。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档案局馆

相关文章!
  • 把握国企党建关键 提升国企党

    贺可玲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31-02摘 要 新時代国有企业要加强党建工作,夯实党建基础,全面强化党

  • 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研究

    蔡美波+闫冬+何芮摘要:本文基于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的特点,针对存在的监管依据不充分、监管范围不明确、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提出主

  • 农地流转的困境与出路

    温世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