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生成机制对思政课教学的影响探究

摘 要:大学生的道德生成途径和社会的道德水平有直接关系,也对大学思政课产生重要影响。与过去不同,如今大学生道德观念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家庭和学校的观念都不尽一致,网络因素影响更是日益增加。大学思政课只要把握当下大学生道德观念的生成途径,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本文分析道德生成途径后,为思想政治课提供了几点建议,供广大师生参考。
关键词:观念;价值观;网络文化;
1 引言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心理、社会行为急剧发展的突变阶段,是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那么,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就必然受其所处时代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自身的特点。作为时代的产物,它与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紧密联系,因而强烈地体现出时代感。不同时代的大学生对于道德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这就是生成机制的不同导致,也就是影响因素发生了改变。所以关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对大学时期的思政课教学有很大影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是不行的,不同时期的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社会环境都有所不同,所以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侧重点都有不同。
2 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生成途径
2.1 新媒体和网络的途径
新媒体、微信、微博都是如今在网络上十分流行的东西,而无论是什么软件,以网络为载体,都会有两个特性,一个是开放性,另一个就是资源共享性。我们应当看到,网络信息是集有益信息和有害信息、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于一体的,是无法控制、无法过滤的, 大学生思想单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熟,政治观念模糊,民族意识弱化,很容易受其影响,迷失方向。
网络上产生的垃圾信息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生成的途径,有着许多负面影响。在互联网尚未如此发达的时代,大学生在校园接触外界信息主要是通过广播、图书、报纸等途径。这些信息在发布之前都经过层层的过滤才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主要作用还是能够从正面去塑造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如今网络的发达无法让所有信息都经过过滤,这在某种程度上说确实可能会对大学士的思想观点产生一些误导,特别是对思想观念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自身意志力不坚定的大学生出现意志消沉、思想扭曲、对社会产生偏见等严重后果。
网络的自由让人们可以自由的在上面发表言论和传递信息,自由言论并没有错,但是传递信息的正确与否就会造成很大影响,一些封建迷信、谣言流言、拜金主义和黄色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传播,各种对政治和政府的诋毁言语也在上面传播,信息的多元化让大学生的价值观无所适从,有时候会感到很迷茫。长期的接触网络,受冲击严重的学生,思想与常人完全不同,反映出的问题则是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会出现不道德的情况,网络没有现实生活那么大的约束,没有第三方监督的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大学生是网民也是一种“隐形人”,他们以这样的身份在网上进行平行交流。虚拟的世界里对于本来自制力不强的大学生诱惑更大,没有舆论监督极易使大学生的道德认识模糊、没有界限,意志力薄弱的甚至会触碰红线,触犯法律。
2.2 家庭教育对思想道德生成的影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每个家庭的特点都不尽相同。也就是说每个大学生的生活环境都是不一样的,家庭为他们提供生长环境的同时还通过家长和亲戚的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将外界的文化、生活观念和人伦事理影响到下一代。道德观念不足的家庭教育就会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生成造成不良的影响。所谓耳濡目染,家里的环境如果有着不道德的现象,学生自然就会受到负面影响。一定社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父母教育、家庭环境甚至比学校的影响力要大很多。此处,家庭环境包括家庭周边环境。学生的道德品质、性格爱好、心理素质等都体现出家庭成员道德状况的影子。个人品行方面,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特别是对待传统优秀道德的态度如何,基本都与父母的态度密切相关,如果父母对勤俭节约很漠视,学生在校园就不会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事情。幸福的家庭中的孩子心理一般都比较健康,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也比较符合传统。在个别有缺陷的家庭中会对孩子造成某种伤害,从而影响了正常道德观念的生成,容易形成孤僻、内向、叛逆等性格倾向。也正因如此,独生子女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个性。
2.3 思想道德生成中的文化因素
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发展,每一个人的成长,肯定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更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民族,许多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至今都有几千年前的影子。一代一代的认识图式、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很大程度上都是传统文化赋予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自然就会有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一方面是我们的教育内容的影响,另一方面就是周边环境的熏陶。青年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中不光有传统文化,还融合了时代精神,这些东西都不是生理遗传导致的,都是历史构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积累实现的。个人的优秀品质、群体的优良作风、党的光荣历史都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其生成。因此,我们必须引导青年大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科学的态度,分清精华糟粕,善于扬弃,进行批判的、创造性的继承。
2.4 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生成的社会因素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无论是家庭还是传统文化观念都要在社会这样一个载体里生存,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许多事情超前如发达国家,还有一些事物还未能有应有的脚步,这就使得社会处在一个转型期阶段。市场经济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成果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有着极大的变化。整体来看,经济呈上升趋势,我们大学生的道德状况也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呈现出积极、健康的态势。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已经成为大学生心中的愿景之一,面对重大事件和政治问题时,也会有独到的见解和一定的判断力,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也提高许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首先,新时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了。自我意识的强弱关系到一个人的爱好、性格、行为方式。当今大学生个体的独立意识和竞争意识更强,有助于推动独立人格的形成,面对市场经济的浪潮能够更好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这是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一大内因。大学生主张独立思考与自我选择,追求主体人格。作为道德主体,他们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主要表现在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上面,大学生更加注重个性的表现,某些行为上不追随他人的选择,更不愿意随波逐流,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个人发展、自我价值实现、释放个性,注重客观评价成为大学生新的思想道德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次就是道德理想化。理想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个人与社会道德的最高境界。道德理想是社会道德的最高境界,是大学生努力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的方向,是大学生为人处世的最高行为标准和评判标准。大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道德的风向,他们的道德理想会对社会思想产生重要影响。
3 影响思想道德的因素
3.1 责任感下降
责任感是人们普遍具有的道德情感,在不同人身上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责任感是人们对道德准则的态度,是对道德规律认识和尊重交互作用的结果,是道德规律通过尊重等情感活动内化为人们的强烈内心要求的活动过程和状态。时代的快速发展,周边环境的迅速转变和网络信息的包围让传统的教育和道德制约有所减弱,大学生在网络中的自由度常常带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当他们在网络中大大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之后,在现实生活里的约束力也会下降,对信息的传播也无法做到每次都具有一定的责任感,传播谣言的情况也就发生了。一些虚假信息、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能够在网上肆意传播,这就逐渐使大学生网络责任淡漠。网络传播的责任感缺失是造成现实中道德责任感缺失的重要因素。不少大学生便肆意在网上有意或者无意地传播虚假信息、垃圾信息,乱闯禁区,侵犯他人的个人隐私,甚至进行网络犯罪等活动。
3.2 自强精神和个人主义
如今的社会竞争已经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这样的社会环境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就业、生存压力。要想立足于社会,就迫使大学生要更早的独立,能够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事情,所以当代大学生有着较强的自强自立精神。但是作为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特立独行的同时难以避免会与其他人共同工作生活时有太过强烈的个人主义,内心过于尊崇自己,为自己生活、学习,乐于奉献就会相对减弱。通过大学的特殊经历,他们可以不再像高中那样过于依赖家长、朋友和熟习的环境,能够迅速适应陌生的环境,独立思考自己的现状和未来,寂寞感也随之消失。正是这样的独立精神和个人主义思想,可能就会造成大学生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自身却不知不觉的表现出个人主义优先的的行为,主客观都为自己的想法将应有的思想道德冲淡,对别人与对自己实行两个截然不同的标准。
3.3 思政课教学重理论教育轻道德榜样
道德榜样的典型性作用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要善于用典型示范的例子,这种模式在我国的传统思想道德中历来都很受重视,更要多挖掘身边的榜样作用,感同身受,能够看的到,摸得着的例子。但是今天我们的思政教育教学的很多不更新榜样的典型例子,总是停留在之前的事例上,由于新鲜感的缺失,对大学生的教育效果很不理想,甚至有许多例子已经不合时宜。大学思政教育教学迫切需要新鲜、有力、真实的道德榜样,抵制校园中可能出现的不良思想。崇尚英雄,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能够更好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在如今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基本理论和德育规范等有许多需要理论教育的内容,或者通过理论教育的途径来让学生学习掌握。可这并意味着理论教育就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全部,特别是如今信息如此丰富的时代,理论教育模式需要辅助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才能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
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灌输教学方式,通过考试的目标和灌输的方式让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的课程,以期达到应有的分数和及格率。这样的教学方式常常忽略学生的感受,过度强调教师的表达,造成对受教育者的压迫感。每个大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特的思想特征,这样的教学只会抑制主体性教育的实现,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都培养成一个样子,这不仅不会达到思政教学的最终目的,反而会造成学生内心的反感。只有将人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其在自身的思想道德观念中起作用,产生影响,从而促使其产生积极的看法,形成正确的思想。
4 思政课教学面对思想道德生成因素的调整
4.1 注重人文关怀,丰富精神世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就要注重对学生的终极关怀,帮助学生构建精神家园,即引导学生探索生存的意义与安身立命的支撑点,帮助学生构建人生的理想、信念和信仰。因此,应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増强马克思主义有关人文关怀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人类思想精华,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生存的意义,自由是什么、幸福是什么等精神领域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教会学生追求价值理性,探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为终极教育目标,注重对学生的终极关怀。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要体现人类的整个生命的成长过程与人类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更好地体悟生命,认识社会。
4.2 用人格形象影响和教育学生
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是具体的实施者,只有教师的人格具有榜样力量和感染力才能够更好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教材理论和学生接受之间起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传递功能。思想本身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的角色不是一般的朋友、家人,而是一个引导者,用其知识、智慧、道德,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时融合理论知识在其中。这种影响常常是教师本人意想不到的。尤其是在新形势下,大学生不再盲从,对于教育者,不仅要听你说得怎样,更要看你做得怎样。面对当前高校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进,高校教师应当重新审视自我形象,正人先正己。最不可缺少的是就是职业道德,教师是最需要职业道德的行业。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首先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人文素养和积极的人生目标。其次应该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于教学方式、教学目标要有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学生看到教师堂堂正正的人格,深厚的专业造诣,就在无形中增强了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3 发挥情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作用
情感之中最重要的一种莫过于子女和父母围绕“家”这个抽象物而产生的相互情感。它是每个人心灵停泊的港湾,是伤心失落时的安抚慰藉,是功成名就时的提醒鞭策。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到进入高等学府,大学生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离不开亲情的鼓励和支撑,它是大学生道德教化的最好课堂,是大学生努力学习的推动力量。情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首先体现在它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而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之一。父母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给予的保护和关爱满足了大学生安全的需要和情感归属的需要,这种需要得以满足是感恩意识产生的重要条件。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为了家庭得以维系、发展而付出的辛勤劳动是最好的言传身教,这种言传身教使大学生始终处在爱的“情感场”中,在大学生内心形成强烈的震荡作用,可以激发其感恩意识、责任意识的形成与巩固。
4.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中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呈现出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多样化、思想意识多元化、思想观念多变的新特点;世界范围内,呈现出各种价值观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态势。一些人理想信念迷失、价值取向扭曲、道德素质滑坡,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丝毫没有放松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根红线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过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课题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使他们真正理解和信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外化为个人的行为规范,做到知行统一。
5 结语
横向的地区差异和纵向的时代差异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都有不同的影响,也就是说生成机制不会千篇一律,用“千变万化”形容也不为过。那么思政课教学自然不能总是一成不变的进行,要适时根据生成机制中因素的变化而进行改变,思政课本身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果不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变就会成为一潭死水,难以到达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莉,黄佳慧.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自我教育现状及其实现途径[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2(05)
[2]王丽英,俞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简论[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18)
[3]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 武汉大学 2012
[4]刘凤英.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不强的表现及对策[D]. 华中师范大学.2015
[5]王瑞.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3
作者简介
梁巨芬(1969—),男,汉族,籍贯广东开平,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讲师职称,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文章!
  • 把握国企党建关键 提升国企党

    贺可玲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31-02摘 要 新時代国有企业要加强党建工作,夯实党建基础,全面强化党

  • 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研究

    蔡美波+闫冬+何芮摘要:本文基于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的特点,针对存在的监管依据不充分、监管范围不明确、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提出主

  • 农地流转的困境与出路

    温世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