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徐宁+田建刚
摘 要:将信息化引入到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和教与学的信息化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支持与发展学与教,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系统绩效。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
随着信息化社会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现代教育手段明显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增强学生信息素养,而且对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相长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将极大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促进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1 教学模式的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教师设计者领导者的角色,强化其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重点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独立尝试,合作交流,探索研究,增强学生们在教学中的自主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进行知识点范围的指定,明确活动的目标实现和检验方法,点出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等。在设计方案、方法上给予系统指导,对学生的活动设计进行评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点解决问题的思路,不进行具体的操作讲解。学生独立或自由组合,自行查找资料,确定活动设计方案,了解需求,开出任务清单,设定解决方案,构筑设计平台,进行设计、收集、调试、实现、检验、交流,整合信息,展示结果,总结经验教训。
在教学过程教师中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大胆提出新设想和新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
2 教学方法手段的信息化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多为验证性教学方法,学生依赖详尽的指导内容的每一步骤,学生按部就班的学习操作,必然获得预期的结果,从而达到对理论学习的验证,学生依赖老师的指导,缺乏主动思考、创造思维对技能性知识反证性的研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实操能力较差。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普及、CAI课件的广泛应用,CAI课件具有交互性、多样性、个别性、灵活性和重复性等特点,通过图、像、声、文并茂,加大知识信息传播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并能直观、生动地展现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引入CAI课件,使学生加深印象、拓宽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电子设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和实现手段。学生借助互联网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进行资料搜集、整合,了解最新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利用相应的设计工具软件和仿真工具软件进行分析实现,然后在实际网络平台上进行验证,加强信息技能的设计探究能力;利用实验室进行硬件了解、分析、制作和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信息技术实际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将会引起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的变革。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的信息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 教与学的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必须培养全体教师的信息基础知识和信息处理能力,对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多媒体课件、教学动画、微课、网络课程平台、互动考核系统等等,这些资源都应是由学科教师参与制作和搭建完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教育信息化中实现角色转变的必要性,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新知识,懂得筛选有用的信息,应用于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努力成为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师。
将信息化进入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仅限于书本、课堂,网络化学习将成为主流。学生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学习,对信息技术有了整体认识,平时课堂学习中也充分接触到相关工具软件,更易于接受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提升信息素养,培养自身利用信息技术快捷、便利地获取和更新最前沿知识,使用信息平台拓展视野,学会终身学习数字化网络化的多元方向发展。学生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开发潜能的认知工具、自我测评的学习反馈工具、创设情感的情感激励工具,逐步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4 教学环境的信息化
信息技术环境主要有校园网、互联网、视频点播系统、网络课程平台,还包括投影银幕式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式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计算机Web教室、语言实验室、微机实验室、虚拟实验室、电子图书馆等。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环境应努力构建开放化、共享化、参与化、全球化,可以用网络沟通世界,走出地域局限,还能培养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共享国内外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专业、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课程,能让不同地区的学生站在互联网同一起跑线上,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信息技术的应用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已成为人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终身学习的工具。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培养,不仅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还应包括自学能力、应用能力和再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当前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教与学和教学环境的信息化等多方面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是作为传统教学的极大补充和完善。
作者简介
田建刚(1982-),男,陕西扶风,边防学院信息化与兵种教研室讲师。
徐宁(1983-),女,陕西安康,边防学院信息化与兵种教研室助教。
摘 要:将信息化引入到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和教与学的信息化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支持与发展学与教,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系统绩效。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
随着信息化社会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现代教育手段明显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增强学生信息素养,而且对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相长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将极大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促进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1 教学模式的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教师设计者领导者的角色,强化其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重点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独立尝试,合作交流,探索研究,增强学生们在教学中的自主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进行知识点范围的指定,明确活动的目标实现和检验方法,点出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等。在设计方案、方法上给予系统指导,对学生的活动设计进行评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点解决问题的思路,不进行具体的操作讲解。学生独立或自由组合,自行查找资料,确定活动设计方案,了解需求,开出任务清单,设定解决方案,构筑设计平台,进行设计、收集、调试、实现、检验、交流,整合信息,展示结果,总结经验教训。
在教学过程教师中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大胆提出新设想和新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
2 教学方法手段的信息化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多为验证性教学方法,学生依赖详尽的指导内容的每一步骤,学生按部就班的学习操作,必然获得预期的结果,从而达到对理论学习的验证,学生依赖老师的指导,缺乏主动思考、创造思维对技能性知识反证性的研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实操能力较差。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普及、CAI课件的广泛应用,CAI课件具有交互性、多样性、个别性、灵活性和重复性等特点,通过图、像、声、文并茂,加大知识信息传播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并能直观、生动地展现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引入CAI课件,使学生加深印象、拓宽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电子设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和实现手段。学生借助互联网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进行资料搜集、整合,了解最新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利用相应的设计工具软件和仿真工具软件进行分析实现,然后在实际网络平台上进行验证,加强信息技能的设计探究能力;利用实验室进行硬件了解、分析、制作和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信息技术实际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将会引起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的变革。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的信息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 教与学的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必须培养全体教师的信息基础知识和信息处理能力,对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多媒体课件、教学动画、微课、网络课程平台、互动考核系统等等,这些资源都应是由学科教师参与制作和搭建完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教育信息化中实现角色转变的必要性,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新知识,懂得筛选有用的信息,应用于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努力成为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师。
将信息化进入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仅限于书本、课堂,网络化学习将成为主流。学生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学习,对信息技术有了整体认识,平时课堂学习中也充分接触到相关工具软件,更易于接受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提升信息素养,培养自身利用信息技术快捷、便利地获取和更新最前沿知识,使用信息平台拓展视野,学会终身学习数字化网络化的多元方向发展。学生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开发潜能的认知工具、自我测评的学习反馈工具、创设情感的情感激励工具,逐步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4 教学环境的信息化
信息技术环境主要有校园网、互联网、视频点播系统、网络课程平台,还包括投影银幕式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式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计算机Web教室、语言实验室、微机实验室、虚拟实验室、电子图书馆等。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环境应努力构建开放化、共享化、参与化、全球化,可以用网络沟通世界,走出地域局限,还能培养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共享国内外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专业、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课程,能让不同地区的学生站在互联网同一起跑线上,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信息技术的应用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已成为人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终身学习的工具。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培养,不仅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还应包括自学能力、应用能力和再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当前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教与学和教学环境的信息化等多方面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是作为传统教学的极大补充和完善。
作者简介
田建刚(1982-),男,陕西扶风,边防学院信息化与兵种教研室讲师。
徐宁(1983-),女,陕西安康,边防学院信息化与兵种教研室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