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发展模式及战术探讨

    韦红江

    摘 要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深入,我国耕地面积逐渐被侵占,农业生态环境被污染。此外,农民为了保证耕地产量,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这对耕地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耕地日益缩减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提高粮食产量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并针对农业生态发展模式和战术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 农业生态 发展模式 战术

    一、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国耕地面积20.25亿亩,但是人均耕地面积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0%。我国乡村人口约6亿,农户均耕地面积约3.4亩。在现有的土地流转制度下,我国农业的基本生产单位主要是个体农户,而大多数农户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导致生产力低下。在这种情况下,“绿色革命”兴起,石油化学农业开始发展,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工产品来达到给农作物增产的效果。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地下水遭到污染等环境问题,为土地带来不可恢复的伤害,造成作物亩产逐年下降,农民加大化肥使用量保持亩产的恶性循环。同时,化肥、农药虽能使土地增产,但并不能提高产品质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一部分消费者对有农药的农产品敬而远之,使得使用了化肥的产品滞销,农民无法得到收益,只能依靠国家补贴勉强度日,农业发展停滞,石油化学工业模式呈现衰落趋势。再者农村的土地制度并不完善,我国的土地制度先后经过了私有制到公有制实行人民公社化,再到家庭联产承包制,最后到现在的三权分置。三权分置是2017年提出来的,将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使有着先进农业知识的人有机会经营集中连片的土地。这给新农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使新农民可以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已经变得贫瘠的土地,使之成为宜耕的土壤,发展生态新农业。

    二、关于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

    (一)渐进式发展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其中有66%的山地面积,平原面积只有34%。尽管在历史上我国不断开发土地使可发展农林牧的面积达到74%,我国依然处于人均耕地不足的状态。我国现阶段人均耕地为1.4亩,而美国人均耕地8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耕地相形见绌。同时随着我国现阶段城市化不断深入,耕地面积不断被侵占,人均耕地面積进一步被缩小,这就导致了我国农业产量下降。虽然国务院提出了18亿亩耕地的红线,但农业发展停滞的现状是十分严峻的。因此可采用渐进式发展模式,按照点、线、面三个不同阶段来使农业发展到新的阶段。“点”就是个体农户在农业生产中首先做到生态循环式发展,利用多样的生物群落互补共生来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热水土等资源,减少或舍弃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从而达到保护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同时可以利用垂直式发展如珠三角地区的桑基鱼塘,实现多种经营,提高农产品种类,以此来适应市场变化,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生产资料的投入,这样让个体农户有了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给予了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线”就是延长农业生产产业链,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产品附加值,以此来挖掘并提高农产品自身的价值,提高经济效益,使农民可以对升级了的消费市场进行有效供给,防止农产品滞销。“面”就是第一、二、三产业进行联合,由农业生产,工业加工,第三产业进行包装宣传销售,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业与其他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

    (二)多元发展模式

    结合我国地形丰富多样的特点,农业发展可以采用多元发展模式。我国幅员辽阔,纬度跨度广,横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气候多样,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有利于农产品的多样发展。各地应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气候地形特点发展自身特色农业,以保护生态为基础,最大限度利用光热水土资源,进行合理的农业布局。比如海南可以利用自身热量高,生长期长,生长周期短的优势,进行蔬菜水果的错季销售,填补国内冬季水果蔬菜供应不足的市场,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东南丘陵地区可以发展梯田观光业,在观光中开展种植体验,结合当地民俗开办农家乐等,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同时注重立体农业的开发,在山腰处发展林业、果树业,开办采摘园,充分利用山地的特点。

    (三)重点突破发展模式

    我国地域辽阔也带来很多严重的环境问题,针对此,应该采取重点突破的发展模式。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山地地形多使我国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而水土流失的治理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因此我国必须进行集中式的治理发展。以库不齐沙漠治理为例,库不齐沙漠原来是水草鲜美的地方,但由于人为的破坏使其变成了一片沙漠。从80年代开始亿利集团在重点治理沙漠的过程中采取了与当地农民协作和与政府合作共治沙漠的发展模式,以植树种草建立草方格来恢复当地植被,并利用种植的作物发展药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重点突破水土流失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在治理水土流失、增加耕地面积的实践中,可以通过先保护当地生态,再通过政府支持与补贴与农民一起开发土地,并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将农作物进行加工制造,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发展经济从而进一步保护生态,建立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使地区环境承载力不断提高,农业产量逐年增长。

    (四)兼容发展模式

    随着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我国可在农业上进行土地合并,扩大土地规模,实行大机械生产,从而实现兼容发展。2017年我国确立三权分置政策,将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开,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农业发展现实的关注。现阶段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使之前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发展受限。将土地承包给企业,使大部分土地得以集中连片,提高机器生产的效率,先进的农业技术可以对大片土地进行统一管理,进行生态农业的发展,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或是进行生物循环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保护了耕地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农民来说,三权分置避免了因半机械化的农业在其之间产生纠纷,将承包土地的收益让渡给农民,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与生活水平,实现兼容发展。

    三、关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战术思考

    (一)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相结合

    在宏观上,我国应该实现均衡发展。在同一地区,总体上会有统一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可能出现不同的发展模式,但这些模式最终都可以导向均衡发展,防止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在中观上,需要使发展模式与生态环境发展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微观上,要具体分析个体农业所处的环境,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制定合理的农业发展模式,以均衡发展为目标,统筹兼顾,实现农业发展模式上的分层布设。

    (二)充分发挥农业的再生性和双重功能

    由于发展农业时农作物本身具有再生性,即在农作物收获后,依然还有一部分种子以及根芽存留在土壤中,这时可以利用这些残余物作为生物肥料,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质,从而降低农药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同时,种植农作物在一定程度上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效。因此可以利用农业的这一特点来保护被工业破坏的生态环境,对已经废弃的工业基地进行改造,可以有效抑制当地生态破坏的范围加剧。

    (三)著力突破技术性难题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模式,它将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相结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发展生态农业就要构建农业生态效益评价体系,使农业发展与生态发展数据化,从而更直观更直接地把握生态与农业之间的关系,做到生态与农业平衡发展,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建立农业生态效益评估体系还有助于对各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实际可操作的指导建议,从而使地区生态农业高效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生态农业要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做到可持续发展。建立生态农业评价体系,具体评价农业发展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相结合的战术,在特定时期着重发展经济或注重生态,做到动态平衡。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发展种养结合、农工结合的生态农业体系,减少农业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注重我国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不盲目照搬成功的发展经验,要做到因地制宜,寻找最适合本地的农业发展方式,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慧俊.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与战术探讨[J].劳动保障世界,2017(2Z).

    [2] 朱鹏颐. 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与战术探讨[J].中国软科学,2015(1):14-19.

    [3] 徐婧.简述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与战术[J].农家参谋,2017(23).

    [4] 郑大国.解析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及战术[J].经贸实践,2016(22).

    [5] 谢远松.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与战术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7(5):358-358.

相关文章!
  • 把握国企党建关键 提升国企党

    贺可玲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31-02摘 要 新時代国有企业要加强党建工作,夯实党建基础,全面强化党

  • 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研究

    蔡美波+闫冬+何芮摘要:本文基于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的特点,针对存在的监管依据不充分、监管范围不明确、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提出主

  • 农地流转的困境与出路

    温世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