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调研 反向溯源 平阴县精减村居(社区)证明盖章类材料见实效
按照全省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部署要求,平阴县重点围绕最贴近群众、适合基层直接入手的“减证明材料”问题,深入村居社区实地调研,反向溯源核查原因,编制公布了保留和取消的证明盖章类材料两个目录,明确保留了24项、取消了30项,建立起长效配套机制,基层证明盖章类材料得到较大幅度精减,切实简化优化了办事流程,真正方便群众办事。
一、实地调研摸清实际情况
为切实掌握基层开具证明盖章类材料实际情况,在各镇(街道)梳理填报相关表格基础上,平阴县编办抽调4名人员,深入村居和社区进行实地调研。现场查看证明盖章类材料的数量及类别,召开座谈会,听取各个层面的代表情况介绍及意见建议。随机询问办事群众开具证明名称、索要证明单位、跑了几次、认为证明是否合理等问题,充分听取群众的真实意见。共查看45个村(社区)的盖章登记5680条,召开4次座谈会,参与人员62人,现场访谈群众12人。通过调研,发现基层盖章、开证明工作问题较多,干部群众意见较大,通过梳理归纳,主要表现为三大突出问题。
(一)万能章,不堪重负。2017年1至8月份,榆山街道文昌社区开具证明盖章类材料108份、环秀社区130份、翠屏社区295份、五岭社区340份;玫瑰镇庞口村、高套村一年盖章分别为120个和350个。据核算,全县村(社区)一年证明盖章类材料平均220份,且名目不断“创新”,数量不断增长,基层公章成为“万能章”。如家庭困难、行动不便、亲属关系、姓名、身份、户口、探亲行踪、自然死亡、发票单据确实丢失、钱币非故意损坏等各类证明,涵盖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每盖一个章,群众要跑不止一趟,基层人员要做大量核实工作,均耗费大量精力,不堪重负。
(二)违心章,提心吊胆。调研中,基层人员反映最强烈的是部分材料要“闭着眼”盖章。一种情况是明知不属实还得盖章。主要集中在各种困难证明、收入证明,为了在就医、领取助学金、保险赔付等方面得到实惠,群众强烈要求开具相关证明。如,玫瑰镇大孙庄因集体经营黄河浮桥,村民每人每年分红6000元,仅此一项收入就远高于4277元的最低生活标准,但此类贫困证明也不得不开。另一种情况是根本无法核实也得盖章。如军人回家探亲行踪证明、意外摔伤证明、钱币非故意损坏等证明无法核实。最难核實的为“家中自然死亡证明”,虽有法规依据规定村委会可为本村群众开具“死亡证明”,但城市社区人员众多、邻里不熟,仅凭居民申请开具“自然死亡证明”用于殡仪馆火化尸体依据,因难以核实,此证明存有较大漏洞,甚至有可能掩盖刑事案件,但不开具证明尸体无法火化。基层人员反应:这些“违心章”不盖不行,盖章后出现问题,难辞其咎,整天提心吊胆。
(三)不盖章,激化矛盾。基层反映“万能章”并不是来者不拒,不讲原则。如有些群众要村(社区)盖章证明其财产状况,用以买车买房办理货款,开具“确已丢失”证明,用以到医院证明缴费收据丢失、到银行补办存款单等,因不能承担关联担保责任,基层人员不会给群众盖章证明。还有涉及明显违规违纪、可能引发严重不良后果的证明,既无章可循,也无先例可借鉴,基层人员拒绝开具,引发群众吵闹、投诉。基层人员要做大量说明解释、市民热线反馈工作,甚至要忍受语言和人身攻击,这种不正常的状态成为了基层工作常态。
二、反向溯源理清问题原因
为查清问题根源,平阴县编办采取逐项“反向溯源”方式,即通过查看政策汇编、网络查询、向索要证明单位发送询问函等措施,逐项向办事流程上游追查群众开具证明材料的用途、索要单位,理清每项材料的合法性、必要性、可替代性。通过查阅政策法规1000余条,向人社、房管、银行、保险等13个部门和行业发放函询25份,分析梳理了形成问题的三大主要原因。
(一)法规陈旧,循环重复证明过多。以前,社会事务涉及面有限,自动化程度不高,大部分证件、执照均为手工办理,查询困难,容易造假,为了确保查证准确性,一些法规政策规定查验证照原件同时,要求办事群众提交相关单位盖章的复印件;也有相当部分政策,生搬硬套,逐级盖章。当前,虽然办理证照自动化系统不断升级,智能核验程度大幅提高,但由于法规政策陈旧,办事流程不能简化,导致网上即可办理的事项,依然需要线下盖章证明。如涵盖面较广、数量较多的身份证明、户籍证明、低保户证明等,成为群众和基层工作的巨大累赘。
(二)各自为政,数据不能互联互通。随着政务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大量系统平台创建了上下级数据通道,但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横向平台建设严重滞后,大量数据沉淀在“烟囱”中不能有效共享,仍让群众跑腿开证明。各“烟囱”的最底部,即村(社区)的盖章证明,成为“万金油”。如,村(社区)出具的“个人现实表现证明”,公务员招录、企业入职、参军入伍均作为政审材料使用;村(社区)的“婚育情况证明”,至少10多个部门、行业使用;村(社区)的“无违法记录证明”甚至比公安部门的“无犯罪记录证明”用途更广。现阶段,“数据烟囱”壁垒的形成,已不再是技术水平原因,更多的是人为的部门“独立王国”意识问题。
(三)转嫁责任,使用证明代替审核。本应由相关单位调查审核,或在相关政务系统查询审核的事项,却让基层人员审核盖章,承担责任。如各类家庭情况、亲属关系、低保边缘、钱币非故意损坏等证明。特别是有的单位随意转嫁责任,遇到不好处理的问题,习惯性“让村(社区)证明”,造就“奇葩证明”,导致干群矛盾。据统计,有106个群众常用证明材料没有法定依据。
三、多管齐下精减工作见成效
针对问题根源,平阴县编办采取强有力措施,力推基层证明盖章类材料精减工作。
(一)编制公布两个目录,应减尽减。经过认真论证,为了将没有依据、其他方式可替代等证明盖章类材料真正精减掉,并使保留和取消的事项清晰明确,同时编制了《村居(社区)保留的证明盖章类材料目录》《村居(社区)取消的证明盖章类材料目录》两个目录,通过印发通告、门户网站等向社会公布,同时要求县直各部门(单位)、各办事大厅、各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根据两个目录内容修改涉及的办事流程或业务手册,对明确取消的事项,一律不得要求办事群众再提供相关证明盖章类材料。此次基层证明盖章类材料精减率达到56%,做到阶段性的应减尽减。
(二)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保证时效。随着实体办事大厅、网上政务平台规范化建设推进,能够通过数据共享、后台流程解决的,及时将保留目录中相关事项迁移到取消目录;对法律法规发生变化需要增加、取消的,或原来梳理时疏漏又经审核确定清理意见的,及时在两个目录中进行增减调整。通过目录的动态维护,保证目录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三)实行违规通报制度,强化监督。为保证精减证明工作见长效、不反弹,平阴县建立违规通报制度。对取消目录中的事项,相关部门(单位)工作中仍要求办事群众提交证明盖章材料,基层单位拒绝开具证明或盖章,并向县职能办通报相关情况,县职能办责令相关部门(单位)改正工作流程。违规索要证明盖章类材料两次以上的,报经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批准,在相关媒体予以通报曝光,并向负责精神文明建设和作风效能监督的部门通报情况,作出相应处理。□E:FQJ
关键词:村居社区 证明盖章类材料 精减
一、实地调研摸清实际情况
为切实掌握基层开具证明盖章类材料实际情况,在各镇(街道)梳理填报相关表格基础上,平阴县编办抽调4名人员,深入村居和社区进行实地调研。现场查看证明盖章类材料的数量及类别,召开座谈会,听取各个层面的代表情况介绍及意见建议。随机询问办事群众开具证明名称、索要证明单位、跑了几次、认为证明是否合理等问题,充分听取群众的真实意见。共查看45个村(社区)的盖章登记5680条,召开4次座谈会,参与人员62人,现场访谈群众12人。通过调研,发现基层盖章、开证明工作问题较多,干部群众意见较大,通过梳理归纳,主要表现为三大突出问题。
(一)万能章,不堪重负。2017年1至8月份,榆山街道文昌社区开具证明盖章类材料108份、环秀社区130份、翠屏社区295份、五岭社区340份;玫瑰镇庞口村、高套村一年盖章分别为120个和350个。据核算,全县村(社区)一年证明盖章类材料平均220份,且名目不断“创新”,数量不断增长,基层公章成为“万能章”。如家庭困难、行动不便、亲属关系、姓名、身份、户口、探亲行踪、自然死亡、发票单据确实丢失、钱币非故意损坏等各类证明,涵盖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每盖一个章,群众要跑不止一趟,基层人员要做大量核实工作,均耗费大量精力,不堪重负。
(二)违心章,提心吊胆。调研中,基层人员反映最强烈的是部分材料要“闭着眼”盖章。一种情况是明知不属实还得盖章。主要集中在各种困难证明、收入证明,为了在就医、领取助学金、保险赔付等方面得到实惠,群众强烈要求开具相关证明。如,玫瑰镇大孙庄因集体经营黄河浮桥,村民每人每年分红6000元,仅此一项收入就远高于4277元的最低生活标准,但此类贫困证明也不得不开。另一种情况是根本无法核实也得盖章。如军人回家探亲行踪证明、意外摔伤证明、钱币非故意损坏等证明无法核实。最难核實的为“家中自然死亡证明”,虽有法规依据规定村委会可为本村群众开具“死亡证明”,但城市社区人员众多、邻里不熟,仅凭居民申请开具“自然死亡证明”用于殡仪馆火化尸体依据,因难以核实,此证明存有较大漏洞,甚至有可能掩盖刑事案件,但不开具证明尸体无法火化。基层人员反应:这些“违心章”不盖不行,盖章后出现问题,难辞其咎,整天提心吊胆。
(三)不盖章,激化矛盾。基层反映“万能章”并不是来者不拒,不讲原则。如有些群众要村(社区)盖章证明其财产状况,用以买车买房办理货款,开具“确已丢失”证明,用以到医院证明缴费收据丢失、到银行补办存款单等,因不能承担关联担保责任,基层人员不会给群众盖章证明。还有涉及明显违规违纪、可能引发严重不良后果的证明,既无章可循,也无先例可借鉴,基层人员拒绝开具,引发群众吵闹、投诉。基层人员要做大量说明解释、市民热线反馈工作,甚至要忍受语言和人身攻击,这种不正常的状态成为了基层工作常态。
二、反向溯源理清问题原因
为查清问题根源,平阴县编办采取逐项“反向溯源”方式,即通过查看政策汇编、网络查询、向索要证明单位发送询问函等措施,逐项向办事流程上游追查群众开具证明材料的用途、索要单位,理清每项材料的合法性、必要性、可替代性。通过查阅政策法规1000余条,向人社、房管、银行、保险等13个部门和行业发放函询25份,分析梳理了形成问题的三大主要原因。
(一)法规陈旧,循环重复证明过多。以前,社会事务涉及面有限,自动化程度不高,大部分证件、执照均为手工办理,查询困难,容易造假,为了确保查证准确性,一些法规政策规定查验证照原件同时,要求办事群众提交相关单位盖章的复印件;也有相当部分政策,生搬硬套,逐级盖章。当前,虽然办理证照自动化系统不断升级,智能核验程度大幅提高,但由于法规政策陈旧,办事流程不能简化,导致网上即可办理的事项,依然需要线下盖章证明。如涵盖面较广、数量较多的身份证明、户籍证明、低保户证明等,成为群众和基层工作的巨大累赘。
(二)各自为政,数据不能互联互通。随着政务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大量系统平台创建了上下级数据通道,但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横向平台建设严重滞后,大量数据沉淀在“烟囱”中不能有效共享,仍让群众跑腿开证明。各“烟囱”的最底部,即村(社区)的盖章证明,成为“万金油”。如,村(社区)出具的“个人现实表现证明”,公务员招录、企业入职、参军入伍均作为政审材料使用;村(社区)的“婚育情况证明”,至少10多个部门、行业使用;村(社区)的“无违法记录证明”甚至比公安部门的“无犯罪记录证明”用途更广。现阶段,“数据烟囱”壁垒的形成,已不再是技术水平原因,更多的是人为的部门“独立王国”意识问题。
(三)转嫁责任,使用证明代替审核。本应由相关单位调查审核,或在相关政务系统查询审核的事项,却让基层人员审核盖章,承担责任。如各类家庭情况、亲属关系、低保边缘、钱币非故意损坏等证明。特别是有的单位随意转嫁责任,遇到不好处理的问题,习惯性“让村(社区)证明”,造就“奇葩证明”,导致干群矛盾。据统计,有106个群众常用证明材料没有法定依据。
三、多管齐下精减工作见成效
针对问题根源,平阴县编办采取强有力措施,力推基层证明盖章类材料精减工作。
(一)编制公布两个目录,应减尽减。经过认真论证,为了将没有依据、其他方式可替代等证明盖章类材料真正精减掉,并使保留和取消的事项清晰明确,同时编制了《村居(社区)保留的证明盖章类材料目录》《村居(社区)取消的证明盖章类材料目录》两个目录,通过印发通告、门户网站等向社会公布,同时要求县直各部门(单位)、各办事大厅、各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根据两个目录内容修改涉及的办事流程或业务手册,对明确取消的事项,一律不得要求办事群众再提供相关证明盖章类材料。此次基层证明盖章类材料精减率达到56%,做到阶段性的应减尽减。
(二)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保证时效。随着实体办事大厅、网上政务平台规范化建设推进,能够通过数据共享、后台流程解决的,及时将保留目录中相关事项迁移到取消目录;对法律法规发生变化需要增加、取消的,或原来梳理时疏漏又经审核确定清理意见的,及时在两个目录中进行增减调整。通过目录的动态维护,保证目录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三)实行违规通报制度,强化监督。为保证精减证明工作见长效、不反弹,平阴县建立违规通报制度。对取消目录中的事项,相关部门(单位)工作中仍要求办事群众提交证明盖章材料,基层单位拒绝开具证明或盖章,并向县职能办通报相关情况,县职能办责令相关部门(单位)改正工作流程。违规索要证明盖章类材料两次以上的,报经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批准,在相关媒体予以通报曝光,并向负责精神文明建设和作风效能监督的部门通报情况,作出相应处理。□E:FQJ
关键词:村居社区 证明盖章类材料 精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