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事业单位资金支付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探析
谢仁强
【摘 要】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的投资开发力度,加强资金支付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已成为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通过分析基层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资金支付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加强资金支付风险防控的对策,为有效地保障基层事业单位安全使用资金、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供参考。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oor areas in western China, it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institutions to strengthen the mechanism of risk payment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unds, and it is also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und management and fund payment of the grass-roots institution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local,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unds payment, so as to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grass-roots institutions to ensure the safe use of funds, prevent fraud and prevent corruption.
【关键词】基层事业单位;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Keywords】grassroots institutions; risk control; mechanis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068-02
1 当前基层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体制机制方面
①双重计划管理体制。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属于国家双重计划财务管理体制,即部委事业单位下属的各州、县局既接受上级中央级事业单位的垂直管理,又接受地方政府管理。预算资金来源则以中央财政预算为主,部分州、县局也能获得少量地方财政预算[1]。州、县局事业单位中央财政预算资金来源占总资金比例一般能达到95%以上,地方财政预算资金来源占比一般不超过5%。由于存在多头管理的情况,无形中加大了基层财务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交叉的情况。②专职专业财务人员匮乏。根据《会计法》要求,会计人员应持证上岗,目前,许多基层事业单位由于人员编制、进人指标的限制,部分州局单位也只有1~2名财务专业专职的财务人员,而所有县局没有一名财务专业的工作人员,会计、出纳全部由其他专业业务人员兼任。因为多劳不多得、承担责任重、工作畏难情绪大等原因,县局兼职财务人员不好找,变更频繁,该状况已成为制约做好财务工作的首要突出问题,也是所有县局基层事业单位普遍反映的问题。③纪检监督员对财务工作的具体职责不明确。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规定,纪检监察部门是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门。由于现在州、县局的财务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兼职财务人员,人少力量薄弱,所以,如何发挥好纪检监督员对财务工作的具体指导、监督作用,具体应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职责还不明确。
1.2 计财业务系统应用方面
目前一些州、县局的会计、出纳还使用手工记账的方式。出纳业务模块很多县局没有使用,包括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支票领用等未录入系统。检查发现:多数县局出纳只手工登记了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由于州局统一核算记账,会计原始单据在州局保管与出纳日记账分離,无法及时核对,容易产生较大的舞弊风险。多数县局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电汇、信汇等银行重要单据未录入计财系统,且没有手工记录的支票领用存登记本,州局无法监督控制,同样也容易存在较大的舞弊风险。
1.3 会计基础工作方面
①州、县局财务人员财务基础知识欠缺。县局甚至个别州局财务人员银行对账不会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银行、现金日记账登记不规范;会计账、出纳账、银行对账单未做到账账、账单相符;支票作废处置不规范;会计摘要填写过于简单粗放;部分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②银行存款未按月及时登账、对账。个别县局未及时取得银行对账单,未按时登记出纳系统银行日记账,存在较大财务风险。③银行重要支出凭证未录入财务系统。很多州局、县局购买的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电汇等涉及银行支出结算的重要凭证的购买、使用、结存情况未录入财务系统,存在较大财务风险。④银行印鉴、网银U盾保管、交接不严谨。一些县局没有专门的保险柜,财务印鉴、支票保管在普通办公桌或文件柜中,临时财务交接时没有填写纸质交接单,甚至只有口头交接,没有做到移交人、接收人、监交人三人监督签字程序,存在一定财务风险。⑤会计账务处理不及时。部分县局和州局会计记账不及时,未及时做到账账、账表相符。
1.4 财务监督、财务核算方面
①资金支付未做到分层级审批把关,目前只通过县局一级审批即可完成资金支付的全部流程,存在极大的财务风险。②部分发票签字手续不完整,个别县局支出单据只有分管财务局长一人签字,存在较大财务风险。③账务处理不规范,部分会计科目使用错误。例如,增值税收入核算未价税分开,虚增会计收入的情况。④一些县局未办理公务卡,未做到普及应用。因当地银行的条件限制,部分高原地区的县局均未办理公务卡。
2 加强基层事业单位资金支付风险防控的对策
2.1 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针对现有条件,结合实际情况(高原假3个月、女同志产假等),选择年龄适当、性格适合财务工作的同志兼任财务工作。建议配备2名兼职人員,形成一主一辅的搭配,人员要做到相对稳定。省局、州局、县局多通过组织层面关心兼职财务人员的薪资待遇问题,在不违反政策前提下提高人员待遇、平衡工作量,充分利用考核评优、职务晋升、培养培训、疗养休假等多种方式方法进行政策倾斜,关心、爱护财务人员。
2.2 充分发挥纪检监督的作用
因各县局财务人员紧张、财务整体水平不高,各州、县局纪检员应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工作。具体包括:监督财务日常支出报销是否符合程序,检查财务人员每月末是否定期进行银行对账、是否按照要求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监督检查现金、转账支票、电汇等银行重要支出凭证是否按时录入财务出纳系统[2];银行印鉴、密码是否按要求分开保管。每次检查后,应坚持责任到人,填写纸质检查表,并签字确认。
2.3 建立严密的报销审核防控监督体系
2.3.1 构建县、州、省局三位一体的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防控体系
检查发现,各县局日常开支金额、发生次数较少,建议县局所有报销事项在自行审核后全部通过财务报销系统提交州局审核,重大资金支出在州局审核后还需提交省局审核,前一流程未办理完,严禁进入下一流程,在全部审批通过前,不得擅自办理银行支出。同时建议增加财务报销系统短信提醒功能,全部审批通过后,由财务报销系统将情况发送州、县局财务人员、纪检员、分管局长、局长(重大支出)知晓。
2.3.2 严格落实支票、发票等重要单据的领购存管理
检查发现,很多县局没有建立发票领用存登记本,没有将现金、转账支票、电汇等银行重要支付凭证的购买、领用、作废情况录入计财业务系统中,有些单位作废支票也未按照规定上交或保管,而是自行销毁,且未登记,造成无法检查核对,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建议现金、转账支票、信汇、电汇等银行重要支付凭证应及时录入财务出纳业务系统中。
2.3.3 进一步发挥州局的财务管理、财务监督职能
州局是连接基层县局、主管省局的中间桥梁和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巨大作用,因此,建议省局加大对州局的财务培训,加大工作指导力度,使州局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4 运用多种措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4.1 加强内控考核
建议将财务内控考核量化到单位综合考评指标体系中,对于不按时对账的、不按审批权限办理资金支付的,应停止其业务办理,并给予相应的警告处理,计入综合考评体系。
2.4.2 加强不同层次的财务培训教育
建议省局、州局开展定期、不定期财务警示案例教育、举办短期面向单位主要领导、财务分管领导、会计、出纳人员的不同层级的财务基础知识培训[3]。
2.4.3 加强不定期突击检查
充分借助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审计力量进行财务突击检查。
2.4.4 充分发挥财务系统的信息化优势
建议省局、州局结合各单位实际收支情况,建立信息化财务预警监控体系,例如:①银行对账余额不符提示预警功能;②支票等银行重要凭证,领用存自动核对功能;③增加发票领用存登记核对模块;④ 建立趋势预警模型,例如三年平均货币资金量、应收应付等。
3 结语
通过建立与资金支付风险管理相融合的内部控制系统,不仅可以保证基层事业的资金安全,而且可以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对于加强事业单位廉政风险防控,提高事业单位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都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管理办公室.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学习实用手册[M].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3.
【2】佚名.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J]. 财会月刊:会计版, 2005(9):32-34.
【3】财办[2014]40号.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Z].
【摘 要】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的投资开发力度,加强资金支付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已成为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通过分析基层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资金支付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加强资金支付风险防控的对策,为有效地保障基层事业单位安全使用资金、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供参考。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oor areas in western China, it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institutions to strengthen the mechanism of risk payment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unds, and it is also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und management and fund payment of the grass-roots institution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local,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unds payment, so as to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grass-roots institutions to ensure the safe use of funds, prevent fraud and prevent corruption.
【关键词】基层事业单位;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Keywords】grassroots institutions; risk control; mechanis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068-02
1 当前基层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体制机制方面
①双重计划管理体制。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属于国家双重计划财务管理体制,即部委事业单位下属的各州、县局既接受上级中央级事业单位的垂直管理,又接受地方政府管理。预算资金来源则以中央财政预算为主,部分州、县局也能获得少量地方财政预算[1]。州、县局事业单位中央财政预算资金来源占总资金比例一般能达到95%以上,地方财政预算资金来源占比一般不超过5%。由于存在多头管理的情况,无形中加大了基层财务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交叉的情况。②专职专业财务人员匮乏。根据《会计法》要求,会计人员应持证上岗,目前,许多基层事业单位由于人员编制、进人指标的限制,部分州局单位也只有1~2名财务专业专职的财务人员,而所有县局没有一名财务专业的工作人员,会计、出纳全部由其他专业业务人员兼任。因为多劳不多得、承担责任重、工作畏难情绪大等原因,县局兼职财务人员不好找,变更频繁,该状况已成为制约做好财务工作的首要突出问题,也是所有县局基层事业单位普遍反映的问题。③纪检监督员对财务工作的具体职责不明确。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规定,纪检监察部门是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门。由于现在州、县局的财务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兼职财务人员,人少力量薄弱,所以,如何发挥好纪检监督员对财务工作的具体指导、监督作用,具体应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职责还不明确。
1.2 计财业务系统应用方面
目前一些州、县局的会计、出纳还使用手工记账的方式。出纳业务模块很多县局没有使用,包括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支票领用等未录入系统。检查发现:多数县局出纳只手工登记了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由于州局统一核算记账,会计原始单据在州局保管与出纳日记账分離,无法及时核对,容易产生较大的舞弊风险。多数县局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电汇、信汇等银行重要单据未录入计财系统,且没有手工记录的支票领用存登记本,州局无法监督控制,同样也容易存在较大的舞弊风险。
1.3 会计基础工作方面
①州、县局财务人员财务基础知识欠缺。县局甚至个别州局财务人员银行对账不会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银行、现金日记账登记不规范;会计账、出纳账、银行对账单未做到账账、账单相符;支票作废处置不规范;会计摘要填写过于简单粗放;部分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②银行存款未按月及时登账、对账。个别县局未及时取得银行对账单,未按时登记出纳系统银行日记账,存在较大财务风险。③银行重要支出凭证未录入财务系统。很多州局、县局购买的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电汇等涉及银行支出结算的重要凭证的购买、使用、结存情况未录入财务系统,存在较大财务风险。④银行印鉴、网银U盾保管、交接不严谨。一些县局没有专门的保险柜,财务印鉴、支票保管在普通办公桌或文件柜中,临时财务交接时没有填写纸质交接单,甚至只有口头交接,没有做到移交人、接收人、监交人三人监督签字程序,存在一定财务风险。⑤会计账务处理不及时。部分县局和州局会计记账不及时,未及时做到账账、账表相符。
1.4 财务监督、财务核算方面
①资金支付未做到分层级审批把关,目前只通过县局一级审批即可完成资金支付的全部流程,存在极大的财务风险。②部分发票签字手续不完整,个别县局支出单据只有分管财务局长一人签字,存在较大财务风险。③账务处理不规范,部分会计科目使用错误。例如,增值税收入核算未价税分开,虚增会计收入的情况。④一些县局未办理公务卡,未做到普及应用。因当地银行的条件限制,部分高原地区的县局均未办理公务卡。
2 加强基层事业单位资金支付风险防控的对策
2.1 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针对现有条件,结合实际情况(高原假3个月、女同志产假等),选择年龄适当、性格适合财务工作的同志兼任财务工作。建议配备2名兼职人員,形成一主一辅的搭配,人员要做到相对稳定。省局、州局、县局多通过组织层面关心兼职财务人员的薪资待遇问题,在不违反政策前提下提高人员待遇、平衡工作量,充分利用考核评优、职务晋升、培养培训、疗养休假等多种方式方法进行政策倾斜,关心、爱护财务人员。
2.2 充分发挥纪检监督的作用
因各县局财务人员紧张、财务整体水平不高,各州、县局纪检员应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工作。具体包括:监督财务日常支出报销是否符合程序,检查财务人员每月末是否定期进行银行对账、是否按照要求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监督检查现金、转账支票、电汇等银行重要支出凭证是否按时录入财务出纳系统[2];银行印鉴、密码是否按要求分开保管。每次检查后,应坚持责任到人,填写纸质检查表,并签字确认。
2.3 建立严密的报销审核防控监督体系
2.3.1 构建县、州、省局三位一体的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防控体系
检查发现,各县局日常开支金额、发生次数较少,建议县局所有报销事项在自行审核后全部通过财务报销系统提交州局审核,重大资金支出在州局审核后还需提交省局审核,前一流程未办理完,严禁进入下一流程,在全部审批通过前,不得擅自办理银行支出。同时建议增加财务报销系统短信提醒功能,全部审批通过后,由财务报销系统将情况发送州、县局财务人员、纪检员、分管局长、局长(重大支出)知晓。
2.3.2 严格落实支票、发票等重要单据的领购存管理
检查发现,很多县局没有建立发票领用存登记本,没有将现金、转账支票、电汇等银行重要支付凭证的购买、领用、作废情况录入计财业务系统中,有些单位作废支票也未按照规定上交或保管,而是自行销毁,且未登记,造成无法检查核对,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建议现金、转账支票、信汇、电汇等银行重要支付凭证应及时录入财务出纳业务系统中。
2.3.3 进一步发挥州局的财务管理、财务监督职能
州局是连接基层县局、主管省局的中间桥梁和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巨大作用,因此,建议省局加大对州局的财务培训,加大工作指导力度,使州局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4 运用多种措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4.1 加强内控考核
建议将财务内控考核量化到单位综合考评指标体系中,对于不按时对账的、不按审批权限办理资金支付的,应停止其业务办理,并给予相应的警告处理,计入综合考评体系。
2.4.2 加强不同层次的财务培训教育
建议省局、州局开展定期、不定期财务警示案例教育、举办短期面向单位主要领导、财务分管领导、会计、出纳人员的不同层级的财务基础知识培训[3]。
2.4.3 加强不定期突击检查
充分借助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审计力量进行财务突击检查。
2.4.4 充分发挥财务系统的信息化优势
建议省局、州局结合各单位实际收支情况,建立信息化财务预警监控体系,例如:①银行对账余额不符提示预警功能;②支票等银行重要凭证,领用存自动核对功能;③增加发票领用存登记核对模块;④ 建立趋势预警模型,例如三年平均货币资金量、应收应付等。
3 结语
通过建立与资金支付风险管理相融合的内部控制系统,不仅可以保证基层事业的资金安全,而且可以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对于加强事业单位廉政风险防控,提高事业单位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都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管理办公室.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学习实用手册[M].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3.
【2】佚名.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J]. 财会月刊:会计版, 2005(9):32-34.
【3】财办[2014]40号.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