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灵水村“中西合璧”的时辰钟

    孙克勤 孙 博

    灵水村是京西古村落群中最具文化底蕴的一座古村落,距北京78公里,为门头沟区斋堂镇辖村。2005年,灵水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二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在灵水村村民杜勇军家中,我们意外地看到了一个古老的美国制造的时辰钟,是台式木制外壳的座钟,内部金属器件镀金。座钟内部底板上写有很多英文,有的已模糊不清,但可以清楚地看到“USA”等字样。这座钟现在的主人是杜勇军,住灵水村40号。据杜勇军讲,这个时辰钟早先是清末最后一位举人刘增广家的,当时作为刘举人结婚时的礼物,由清朝宫廷里送来的,在解放初土改的时候分给了他家。据说,举人刘增广曾先后娶过四个老婆,原配夫人姓刘,是军响村人;二房是门头沟圈门里段家沟人;三房是昌平县白关城人;四房的小老婆是河北涿鹿矾山堡人。我们无法考证刘举人与其中的哪一位结婚时这座时辰钟派上了用场,但显然这个西洋物件儿在当时是一件极其珍贵的礼物,乡村百姓哪里用得起。

    刘增广(1866—1943),字心斋,灵水村人,生于富裕之家,少年时在斋堂念私塾,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应顺天府科考,得中“甲午科”举人。光绪二十三年后,刘增广步入仕途,历任山西左云县知县、静乐县知县、吉州知州和候补府官。

    进入民国之后,刘增广还乡闲居,并开有商号“德茂堂”。在此期间,刘增广倡导兴办新式学堂,在家乡兴办教育。木城涧玉皇庙兴办学堂时,得到了刘增广的支持。刘增广懂医术,偶尔也为人看病。在1937年夏的髻山战役时,刘增广积极支持国民党卫立煌部抗击日寇的正义之举,当时国民党第十师师部就设在刘增广家。战斗结束后,刘增广随军撤往山西,后辗转回到北平。1942年,他回到灵水老家,第二年故去,享年78岁。

    在中国古代,人们靠铜壶滴漏来记时,并没有所谓的钟表器械。从明末万历年间开始,才有西洋的钟表作为外交礼品传到中国的宫廷。

    这个钟看起来很像是铜制的,实际上是木制的。我们围着这古钟,惊叹它传奇的经历和完美的造型,不知是谁轻轻拨动了一下钟摆,钟摆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顿时在空气中回荡起来。这个钟的奇特之处,并不在于它是一个清末年间的西洋钟,而是钟盘上十二个书写隽美的汉字,那正是中国的十二个地支!钟盘上的文字是中国的十二地支字码: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地支环绕在西洋数字周围。同样是右旋读的顺序,正上方是午,正下方是子,正左方是卯,正右方是酉。普通的钟表的起始,零点在正上方的“12”处开始,而这个钟表的零点却在正下方的“子”字处。另外,因为一时辰等于两个小时,一昼夜12个时辰合24小时,因此这样的设计是极为独特的,看起来这样绝妙的“中西合璧”的时辰钟是为当时的中国人“量身定做”的。

    后来我们了解到,清康熙帝对西方科学技术抱有极大的热忱,于欧洲自鸣钟也十分喜爱。他还作了首《咏自鸣钟》的诗:“法自西洋始,巧心授受知。轮行随刻转,表指按分移。绛帻休催晓,金钟预报时。清晨勤政务,数问奏章迟。”由此看出,自鸣钟已是这位勤政君主安排生活及工作秩序的必需之物。清廷从此在养心殿造办处增设了修理及制造自鸣钟的作坊,由此,机械钟表从宫廷到民间逐渐流行开来。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旅游出版社

相关文章!
  • 把握国企党建关键 提升国企党

    贺可玲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31-02摘 要 新時代国有企业要加强党建工作,夯实党建基础,全面强化党

  • 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研究

    蔡美波+闫冬+何芮摘要:本文基于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的特点,针对存在的监管依据不充分、监管范围不明确、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提出主

  • 农地流转的困境与出路

    温世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