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北欧的慢教育
邱天
在挪威、芬兰进行短期访问、交流期间,我感受最深的是那里亲近自然的生活环境与缓慢舒适的生活节奏。在挪威和芬蘭,生活中的一切似乎都是慢节奏的,人们并不着急,从容地生活着。同样,在他们的教育中也渗透着“慢”的理念。
慢教育的“慢”,体现在他们所制定的保障教育的政策中。首先,孩子一出生,北欧国家的产假制度就让家长们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和孩子相处,有孩子的家庭还能享受各种财政福利,如获得育儿津贴、减免税收等,所以,那里的家长一般不会因为工作和经济原因等疏于对孩子的陪伴。此外,当地政府部门还设立了家庭育儿支持项目,为家长更好地抚育孩子提供各类资源。同时,当地政府也明确规定,每一个孩子都是平等的,都拥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些政策法规保障了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提升了早期教育的品质,这是慢教育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
慢教育的“慢”也体现在他们的学校教育制度中。以芬兰为例,芬兰将早期教育分为两个阶段:以保育为重点的婴幼儿教育阶段(8个月~6岁)和以入学准备为重点的学前教育阶段(6~7岁)。在婴幼儿教育阶段,孩子们尽情玩耍;到了学前教育阶段,孩子们在学前班用一年的时间去认识小学、了解小学,为入学做好身心方面的准备。芬兰实行10年义务教育,为期一年的学前班教育也被列入义务教育。进入小学后,一年级到三年级仍是采用混龄教育的模式,一日活动还是以游戏为主,教师注重在游戏中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在芬兰,小学和初中是不分开的,孩子们都就近入学。如果要问芬兰最好的学校是哪一所,芬兰人会回答:“就是离家最近的那一所。”芬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可以说是全世界的典范。在访问芬兰儿童发展中心时,我们还了解到,在芬兰,可以选择初中上四年。这不是所谓的“留级”,而是孩子在上完初中三年后,如果觉得尚未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可以选择再上一年初中,给自己更多时间去思考是读职业高中还是读普通高中。如果读完“初四”仍未能做出决定,还可以选择同时就读于两所高中,直至最终选定方向。在芬兰,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无好坏之分,从职业高中毕业后可以进入技术类大学就读,从普通高中毕业后可以进入综合性大学就读。芬兰人认为,一个人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慢下来享受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这才是最重要的。总之,芬兰人认为,好的教育不应该设限,所以他们的学校教育制度十分开放、灵活。这是慢教育的制度基础。
慢教育的“慢”也体现在他们的教育观念中。在北欧,人们非常推崇终身学习的理念,认为学习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在幼儿阶段,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玩耍、探索的空间,耐心等待其成长。比如,在挪威,人们认为幼儿阶段最重要的学习就是与他人建立联系,所以,他们强调应该让幼儿尽情玩耍,在活动中自主发展各方面的能力。挪威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除了吃饭、睡觉、洗漱外,自由活动占据了幼儿大部分的时间,幼儿有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机会,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空间里尽情探索。在芬兰的一所日托中心观摩时,我们看到孩子们用餐的情景:2岁的孩子坐在餐桌前,教师耐心地询问每个孩子“你要什么”,并至少提供两种选择,比如,让孩子自己决定在面包片上抹果酱还是黄油;然后,教师就让孩子自己动手,即使孩子吃得满脸满手都是果酱、黄油,教师也不会轻易打断,更不会批评。教师们相信,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他们选择信任和尊重孩子们,不去打乱他们的学习节奏。
在挪威的一所幼儿园参观时,我们看到在他们专门布置的一个科学阁楼的墙上挂了一张巨大的化学元素周期表,旁边还陈列着一具人体骨架模型。我们感到非常疑惑:难道孩子在幼儿园里就要学习这么深奥的知识吗?那里的教师解释说,他们仅仅是将这些内容呈现在环境中,让幼儿有机会接触,希望幼儿由此感到好奇,主动提出问题,并产生探索的兴趣。在后续的参观中,我们还看见贴在墙上的字母表、数字图等。教师并不直接教授这些内容,只是通过在环境中的呈现,在幼儿心底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期待它在未来的某一天发芽。
慢下来,静待花开,相信每个儿童独特的潜能,尊重每个儿童的学习节奏,让儿童从容学习、主动成长,这是我对北欧幼儿教育的最大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