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特殊人群阅读推广服务模式探究
王晓燕?张卫宁
摘 要:每一个人都有阅读的权利,况且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特殊人群的关爱已经由物质关爱上升到精神关怀,高校图书馆秉承“用户至上”的理念,在高校图书馆广泛对外开放的今天,更应该将特殊人群的纳入自己的服务范围,本文积极响应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需求,探索了为特殊群体服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特殊人群;用户服务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6.140
1 高校图书馆为特殊群体服务的现状
2015年,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流程》中已经明确提出“图书馆应该为残障人士等特殊用户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图书馆应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但是,实际上,高校图书馆在针对特殊人群的服务上还是很欠缺,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部分人对图书的渴望会越来越强烈,而传统的城市公共图书馆,尽管也开展了一部分针对特殊人群的阅读推广,但因为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往往只能在时间上弥补不足,比如开设一些24小时自习室等,作为占有很多专业技能资源高校图书馆,却缺乏推广的主动性。
究其原因,还应归结为高校图书馆在做阅读推广的时候存在对特殊群体服务意识欠缺,服务方式落后,相应设施不健全等几大原因。
2 高校图书馆为特殊群体服务的策略。
2.1 高校图书馆为留守儿童服务的创新探索
广义上的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的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而在暑假期间,一些城市的儿童也因为父母上班,而被迫留在家中,针对这类的儿童。高校图书馆可以开辟单独的少儿阅览室,上架一些儿童读物。还可以定期邀请一些儿童学家做定期的讲座或者活动,丰富少儿阅览室的内容,让少儿阅览室不仅能成为儿童阅读场所,而且能成为儿童知识产品输出基地,让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
除了丰富馆藏,设立专门的儿童阅览室,图书馆还可以举行关爱儿童的系列活动,比如国学讲座,健康知识讲座,英语口语讲座等,这些讲座的老师完全可以招募一些在校大学生,和儿童组成一对一帮扶对象,长此以往,图书馆不仅能为儿童发展提供丰富馆藏资源,还能为未成年人提供文化知识和情感的关怀。让青少年爱上图书馆。
此种关怀形式适应于师范类院校,或者有教育学科的学校,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还可以给此类型高校学生提供锻炼和实习的机会,让他们早日接触自己所学专业的服务对象。
2.2 高校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的创新探索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涌进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已渐渐形成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但是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知识文化水平低、经济状况不佳,无法更好地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图书馆应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对象,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
1)增加大量农业,科技,养殖类的图书馆藏。外来务工人员因为自身知识的匮乏在阅读中,多以提供自身技能的书籍为主,图书馆应该加大对图书公益项目的宣传,比如为农民工开通特殊的借阅证明,方便农民工朋友进馆阅读。
2)开展农民工的培训讲座。讲座老师以大学讲授,在校相关专业大学生,以及当地致富能手组成,定期开展,有条件的高校还可建立相关QQ群,方便大家的线上交流,发现问题,首先可以及时线上解决,不能线上解决的,还能到馆查询资料,或者在相关讲座中,咨询相关的专家,得到最权威的答案。
2.3 高校图书馆为老人服务的创新探索
1)提供老年人感兴趣的书籍及配套设备。老年人阅读呈现出独有的特点,侧重于新闻、历史、传记等内容,偏愛报纸、期刊等文献类型,并且更倾向于大字图书和音像制品,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等方式,了解老年人感兴趣的期刊杂志,戏曲影片等。让老年人在搞笑图书馆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供相对应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2)提供相对应的设备。老年人相对年轻人来说,可能会出现腿脚不方面,视力下降等现象,因此可以在老年人集中阅读的区域,设立老花镜,放大镜等,还可以特意准备一些大字报,方便老人阅读。另外,对于外借的图书,可以针对60岁以上的老人延长还书的时间,方便老人的借阅。在一些电子操作平台,设立专人管理,如果有老人不会使用,可教其操作。或者为老年人开通人工借阅的平台。
3)开展有益于老人的知识讲座。如开展养生类、国际实事类等老年朋友喜闻乐见的讲座讲堂活动,丰富老年群众精神生活的同时,让老年朋友学习到实用。可以邀请老人自己来介绍自己在相关领域的心得,让老人在图书馆这个平台还能发挥余热。对老年人的阅读关怀适用于任何类型的高校。
2.4 高校图书馆为残障人士服务的创新探索
残障人士与正常人一样,他们需要读书、学习和文化生活,但是实际上,残障人士因为受身体状况的约束,能够接受的文化服务有限,精神生活往往比较枯燥乏味,高校图书馆理应重视为残障人士服务。
1)设立无障碍的阅读环境。残疾读者是图书馆读者中的一类特殊服务对象,在使用图书馆过程中要克服各种不便条件。图书馆应注重残疾读者的特殊需求,保障其学习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首先,针对,腿脚不方便的人士,要有专门的无障碍通道,坡道和直达电梯相结合,方便残疾读者无障碍抵达高校图书馆的各个楼层。另外在卫生间,电梯楼层按钮等细节设置上,也应该考虑到残疾人士的需求,设立专门的特殊卫生间,和电梯设置低一些的按钮。
2)针对视障人士。目前,市面上的盲文读物还较少,且价格较为昂贵,高校图书馆应加强有声读物和盲文资料的馆藏建设。为盲人和智障读者配备大量的有插图、适合大声朗读的书籍和有声读物,如配备自助CD设备等。引导视障人士的阅读。
3)针对聋哑人士。针对聋哑人群,高校图书馆应为聋哑读者改进馆藏检索系统设置,添加汉字手写输入方式,以方便聋哑读者手写输入查询、检索知识。
3 高校图书馆的针对性人才培训
特殊人群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有特殊的成长印记,在社会中,他们常常处于弱势,自卑心较重,如果一旦服务稍有怠慢,可能会引起他们心理上的不适,高校应加强对馆员的心理,技能的培训,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服务。
1)聘用有工作能力的特殊群体。高校图书馆适当聘用特殊群体 (如残疾人)参与图书馆服务,为其提供就业机会。特殊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是弱势群体,他们更了解同类人群的需要,并且也可以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增强他们的自信。
2)发展老年志愿者。在老年人当中,有的身体健康,希望发挥余热,或刚刚退休,不适应赋闲在家的生活。他们积极参与图书馆活动,可以很好地胜任特殊群体服务,特别是退休干部,某相关专业的专家,他们在退休后也可以在图书岗位上发光发热,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也让他们的所知所学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3)高校图书馆招收勤工俭学学生、志愿者。 志愿者组成读者协会,帮助图书馆进行宣传、特殊群体服务。勤工俭学解决了困难学生部分生活费,读者协会为志愿者提供了社会实践机会。这些服务可以培养图书馆骨干力量,提高特殊群体自信心。
目前,我国图书馆人力资源紧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的发展。但是只要我们孜孜不倦地为这个事业的终极目标奋斗。学习先进国家的图书管理经验,融会贯通,就一定能把高校的特殊人群推广工作做得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李传颖.英国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39):140-144.
[2]陈若韵.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实效及解决方案[J].图书馆建设,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