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婴幼儿静脉输液现状及护理对策
李洁 王贝贝 吕然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中常见的医疗护理手段之一,但是婴幼儿作为极具特殊性的群体,医护人员在对婴幼儿进行静脉输液时所面临的问题和难点较多,成功率也较低。为了提升婴幼儿静脉输液的治疗质量,增强输液治疗的安全性,本文将对婴幼儿静脉输液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有效的护理对策展开探究。
【关键词】婴幼儿;静脉输液;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8..02
1 婴幼儿静脉输液现状分析
婴幼儿群体年龄较小,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程度较大,在对婴幼儿群体进行静脉输液时,要求儿科医护工作者具备较高的工作水平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下面我们将主要对婴幼儿静脉输液现状进行分析。
1.1 婴幼儿自身恐惧下的不合作
婴幼儿群体的外在身体发育和内在心理成长都处于初级阶段,他们对外界环境有较大的陌生感,在面对医护工作者时,会本能地产生恐惧感。同时,需要接受静脉输液的婴幼儿多为身体不适,这种不适感也会加剧婴幼儿内在的恐惧感。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婴幼儿在接受静脉输液时出现不安,身体产生极大的反抗。这种不配合、不合作的状态会影响静脉输液的成功率。
1.2 医护工作者的心理素质不高
经常进行婴幼儿静脉输液工作,需要医护工作者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能够良好应对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医护工作者会因为婴幼儿的哭闹、家长的不友善等问题,而在静脉穿刺过程中无形增加许多压力,重压之下穿刺失败的情况极易发生。这就需要医护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锤炼自身的心理素质,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工作,保持平和心态,学会调节自身心理状态。
1.3 穿刺部位及血管的選择不到位
能够有效提升婴幼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及血管。但是当前有些医护工作者在进行穿刺部位和血管选择的过程中,因没有正确分析患者情况,导致不能一次穿刺到位,这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了极大负担,也会对二次穿刺造成极大阻碍。
1.4 家长情绪过于激动
家长是婴幼儿患者的直接监护者,当孩子出现身体不适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时,会产生比较焦虑的情绪,极易激动,甚至是崩溃。尤其是当婴幼儿患者在准备穿刺时出现哭闹等行为,会加剧家长的消极情感迸发,此时家长难免会对医护工作者做出不友好的行为或者进行言语谴责,进而影响医护工作者的静脉穿刺行为。
2 婴幼儿静脉输液护理对策探究
2.1 心理方面护理对策
2.1.1 医护工作者的心理方面
医护工作者的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婴幼儿患者静脉输液过程及后续的护理工作,其应态度和蔼,处事待人要热情,特别是从事婴幼儿患者的护理工作应做到具有同理心,能够以平和的情绪安慰婴幼儿及家长。此外,医护工作者也要加强技术练习,保证技术过硬,赢得患者信任。
2.1.2 家长的心理方面
婴幼儿群体不具备较强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在面对静脉输液及后续护理工作时出现情绪上的起伏波动是正常现象。此时,家长就要努力安抚婴幼儿情绪,缓解孩子的紧张感与不适感,通过鼓励和表扬的形式唤起婴幼儿内心的积极情感。同时,家长面对医护工作者时要保持谦和,不能情绪过于激动,要理解医护工作者的压力和难处,给予医护人员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保持双方的密切沟通。
2.2 实践方面的护理对策
2.2.1 针头固定的护理
静脉穿刺完成后,医护工作者需进行及时的固定工作。但少数医护工作者因急于进行下一位婴幼儿患者的静脉穿刺,而导致本次固定时或固定完成后,婴幼儿穿刺表面出现针头脱落、血管刺破、针眼渗液等情况。因此,医护工作者要进行针头固定的到位护理工作,具体因穿刺部位的不同,固定护理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具体如下所述。
(1)头皮静脉穿刺。若是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医护工作者在固定好针头后,需要将输液管轻粘于患者近侧的耳廓上,避免婴幼儿因哭闹而无意将输液管的针头拔出。
(2)头部前额处静脉穿刺。若是在头部前额处进行静脉穿刺,患者头部渗出的汗渍会影响固定针头胶布的黏度。此时,医护工作者可以用棉棒蘸取少量汽油,涂于胶布两端,增强胶布黏性。
(3)手、足、背部静脉或手腕、脚踝等关节静脉穿刺。若是在这些部位进行静脉穿刺,在穿刺成功后,医护工作者要及时用小夹板固定扎针部位,并告知家长患者的最佳输液姿势,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2.2.2 液体不滴的护理
在婴幼儿静脉输液的护理工作中,会出现五种可能导致液体不滴的情况,具体原因及护理处理方式如下所述。
(1)针头穿破血管壁或者滑出血管,导致液体进入皮下组织使皮肤局部肿胀。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医护工作者要立即拔针,再次进行穿刺。
(2)针尖斜面与血管壁靠得过紧,这也会导致液体下滴不畅,此时医护人员应用手指轻压针柄,液体下滴才能流畅。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医护工作者只需松开固体胶布,将针柄翻转后再进行固定即可。
(3)在固定时针头发生偏移,导致针头与血管未处于同一直线。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医护人员可松开固定胶布,重新调整针头位置,保证针头与血管在同一直线。
(4)针头阻塞,折叠夹住滴管下输液管,并对针头端的输液管造成挤压。此时,若医护人员感受到阻力,且针管内无回血,就应立刻意识到是针头受到阻塞,此时应重新更换针头,进行二次穿刺。
2.2.3 输液过程中的护理
婴幼儿患者不能进行完整的语言表达,很难直接告诉医护工作者自身的不适。通常情况下,婴幼儿患者若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不适,多以哭闹为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医护工作者要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查,及时了解婴幼儿患者的不适,仔细观察输液情况,做到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此外,对于高烧婴幼儿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医护工作者要定时进行体温检测,特别是在拔针前进行体温检测,若是仍高烧不退,要及时上报主治医生,询问是否继续用药,避免拔针后的再次穿刺对婴幼儿患者形成新的负面刺激。
2.2.4 输液滴速的护理
婴幼儿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体内心、肺、肝、肾等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机体功能负荷量低,若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可能会导致心肺负荷过重,甚至出现急性心衰或肺水肿等突发情况。因此,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标准调节好滴速,并向家长强调滴速快慢对病情治疗的重要性,告诫家长不能擅自调节。一般情况下,滴速需根据婴幼儿的年龄和病情适当调整,新生婴儿为10~15滴/分钟,幼儿为20~30滴/分钟,稍大幼儿为30~40滴/分钟。此外,医护工作者及家长要时刻注意婴幼儿输液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体位和实时身体情况合理调整滴速。
3 结 语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婴幼儿静脉输液的治疗护理工作,一方面,要从心理层面上调节好医护工作者和家长群体的心态,另一方面,可从针头固定护理、液体不滴护理、输液过程护理以及输液滴速护理四个实践层面,做好整个过程的护理工作,为婴幼儿患者提供全面、安全的静脉输液治疗。
参考文献
[1] 徐 云.浅析进行静脉输液的婴幼儿发生液体渗漏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0):175-176.
[2] 王 莹,杨 颖,崔燕华.婴幼儿静脉输液时药液外渗引起不良事件的护理对策及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1):130+132.
[3] 郑卫华.针对性护理管理对婴幼儿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管控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07):1067-1068.
[4] 倪玲玲,苏燕清.门诊婴儿静脉输液集中管理成效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7,23(03):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