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中学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谈起
段红梅
学生活动过程中学习到了一定的交际知识,诸如听话时要倾听对方的中心意思,说话时要注意表达的语速、语调控制与有条有理,交流时要注意语言符合场合、分清对象,写小论文时要符合体式要求等。这样,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综合运用了语文知识,有效提升了听说读写能力,也达到了对环境知识深入学习的目的,真可谓一箭多雕。
一、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师以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为基础目标,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就要遵照语文学科教学特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中强化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例如,七年级上册《这就是我》,这是初中语文第一个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主题,编者的意图让学生围绕身边的环境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主题活动。为了让学生在这一活动中通过语文知识的运用达到听说读写的强化目的,我让学生先去倾听周围的人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或看法;然后组织跨年级对话,通过与八年级、九年级同学的环境话题联谊会,让学生在特定场合中进行交流;并把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记录下来,通过查阅资料,解决问题;最后写一篇环境方面的小论文。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既锻炼了听说读写能力,又达到了对环境问题深入认知的目的。
二、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通过学生发现问题、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实验与调查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为学生搭建“大舞台”,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促成语文素养的提升。
如学习《西门豹》之后,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把西门豹智惩巫婆、官绅的情景表现出来。这样,以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为基础,就能借助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提升语文素养。再如,在组织八年级下册《到民间采风去》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把全班同学按居住村社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去调查当地农作物种植种类、家畜家禽的饲养品种、当地的矿藏分布、植被森林的覆盖情况、河流及其受污染的程度,然后由各小组总结调查所得,并由组长执笔写出调查报告,最后举办一个主题活动成果展。这样,在整个综合性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从课堂拓展到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对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实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有效沟通
农村初中生受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到学校之外参加活动的机会少。为此,以学校内在的教学资源为活动内容,实现语文课程与其他課程的有效沟通,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好途径。
例如,通过《寻觅春天的足迹》综合性活动设计,让学生由春天的生机勃勃而去学习探究大自然中的生物和地理资源的关系,这样,在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还能综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走访与调查、搜集与查找、实验与求证,不但弄清了土壤等要素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而且也锻炼了自己基本的语文能力。
再如,把《古诗苑漫步》与历史故事的学习相沟通,由“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联系屈原自沉的汨罗江的故事;由“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召魂”联系王昭君远嫁匈奴的故事;由“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联系三国诸葛亮与周瑜的故事;由“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联系陶渊明的故事;由“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骨无辜铸佞臣”联系岳父与秦桧、张俊等的故事;由“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联系南宋文天祥抗元的故事;等等。这样,在语文课程向其他课程的延伸中,无形之中也大跨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四、把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由于农村条件不比城市,书本中涉及的有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起来困难很大,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七年级下册的《戏曲大舞台》《马的世界》;八年级下册的《世界何时铸剑为梨》等,在书籍少而无网可上的学习环境下是难以实现的。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实践活动,改变书本中的学习主题,充分利用当地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如将《戏曲大舞台》的书本活动内容改为《我们家乡的小曲子》,让同学们到各村去收集家乡小曲、民歌,举行家乡歌曲演唱会,在活动中,学习、体会、介绍、评说家乡原汁原味的民间曲艺。如此等等的实践活动,少不了同学们的听说读写。在把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中,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素养不断提高。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其策略可以概括为“夯实一个基础、实现综合发展”。这样一来,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学校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一些瓶颈问题。
本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综合性学习在农村中学的系统有效实施策略》,立项编号(GS[2018]GHB3393)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五中学(73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