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凌虹
〔摘要〕本文通过对广东省深圳市某高中学生进行生涯规划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广东省首届新高考学生的生涯规划现状及生涯规划指导需求。针对学生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本文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五个层面提出了在高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策略,为学生追逐梦想保驾护航。
〔关键词〕生涯规划;调查问卷;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01-0021-04
一、调查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要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帮助学生“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培养学生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其中“职业能力”是五大关键能力之一: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
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正式发文,确定了包括广东在内的8个省市正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高考改革方案打破了传统“文综”“理综”的组合方式,而是采用“3+1+2”的高考模式,学生将面临12种选科选考的组合。新高考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权,也对学生的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广东省教育厅于2019年4月发文《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意见》,指出迫切需要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
无论是国家政策的“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要求,还是广东新高考政策的实施,都强调了培养学生“主动选择”的重要性。生涯规划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学生“主动选择权”的重要又有效的途径。生涯规划教育指的是个人在对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自我因素和社会需求等外部因素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确定奋斗目标,并为之做出行之有效的准备的一系列活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为了保证生涯规划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必要充分了解首届新高考学生的生涯规划现状,即了解他们的生涯规划意识、自我认识、专业认识、职业认识、生涯准备等多方面状况。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东省深圳市某高中254名2018级高一新生进行了生涯規划问卷调查,并针对此调查结果提出一系列在高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建议。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广东省深圳市某高中的254名2018级高一新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54份,回收247份,有效问卷共247份,问卷回收率为97.2%,问卷有效率为100%。
(二)调查工具
参考已有的中学生生涯规划问卷,自编高中生生涯规划问卷。本问卷共有16道选择题,内容涉及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自我认识、大学专业职业认识、渴望的生涯指导等多个方面。
(三)施测方式
面向2018级高一新生统一发放纸质版问卷,在学生独立完成后统一回收。
(四)问卷处理
采用SPSS 21.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状况
大多数同学对生涯规划比较感兴趣,并认识到了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由调查可知,对生涯“非常感兴趣”和“感兴趣”的学生比例共达85.9%,认为生涯规划“非常重要”和“重要”的学生比例高达98.3%。
然而,学生对生涯规划的了解状况相对较低,并较少学生付诸生涯规划实际行动。由调查可知,对生涯规划“非常了解”及“了解一些”的同学仅为50.6%,由表1可知,97.1%的同学“考虑过目标”,但“目标明确、计划可行”的同学仅为11.1%,34.4%的同学“目标明确,但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51.6%的同学“目标不明确,没有计划”。由表2可知,92.6%的同学“对未来的职业有规划”,但仅有5%的同学“对职业规划清晰”,33.9%的同学“没有长期规划”,53.7%的同学“没有很仔细考虑职业”。
(二)学生的自我认识状况
多数学生表示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个性、优劣势了解。如表3所示,对自己的兴趣“非常了解”和“了解一些”的学生达74.7%,对自己的能力特长“非常了解”和“了解一些”的学生达60.6%,对自己的个性“非常了解”和“了解一些”的学生达84.6%,对自己的优劣势“非常了解”和“了解一些”的学生达82.9%。
(三)学生的大学、专业、职业认识状况
多数同学考虑过大学、大学专业、职业,但多数对大学、大学专业、职业“不太了解”“一点也不了解”。如表4所示,“经常思考”及“偶尔思考”想就读的大学的学生共达86.2%,“经常思考”及“偶尔思考”想就读的大学专业的学生共达69.7%,“经常思考”及“偶尔思考”未来想从事的职业的学生共达85%。
然而学生对大学、大学专业、职业的了解状况较差。如表5所示,64%的同学对大学“不太了解”,9.3%的同学对大学“一点也不了解”;61.4%的同学对大学专业“不太了解”,13.4%的同学对大学专业“一点也不了解”,63.3%的同学对职业“不太了解”,5.3%的同学对职业“一点也不了解”。
(四)学生渴望的生涯规划指导
从图1可知,学生渴望的前三类生涯规划指导分别是:大学及大学专业介绍,就业形势、职业种类以及人才需求状况,对自己兴趣、能力、性格的评估认知。
四、调查结论与生涯规划教育对策
(一)調查结论
从深圳市247名2018级高一学生的生涯规划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中,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1.面临广东新高考的第一届考生能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对生涯规划感兴趣。但他们对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并不了解,而且也较少采取实际的生涯规划行动,较少学生能在开学后制定明确的目标和可行的计划。
2.多数学生能较为主动地去探索自我世界和外部世界。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个性、优劣势了解充分,多数同学会去主动考虑自己未来的大学、大学专业和职业。但是多数学生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不够充分,对大学、大学专业、职业不了解。
3.相对于自我探索的生涯规划指导,学生更渴望学校能提供探索外部世界的生涯规划指导。根据学生渴望的生涯规划指导内容统计结果,排在前5位的生涯指导内容中,探索外部世界的内容排名较为靠前,数量也较多,分别是“大学及大学专业介绍”“就业形势、职业种类以及人才需求状况”“高考政策、升学路径分析”。
(二)生涯规划教育对策
学生生涯规划问卷较充分地反映了广东省首届新高考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需求,结合高中生的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本文拟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五个层面出发,提出在高中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1.学校层面:顶层设计,形成教育规范
生涯规划教育一定是学校的顶层设计,要有全局观、系统性、科学性、可持续性。为了保证顶层设计的实施,学校层面可以开展如下实践。
(1)建立专门的生涯规划教育部门及相应的生涯规划教育制度,以保证生涯规划教育规范并有序开展。
(2)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是生涯规划教育部门人员的责任,也需要一支庞大的生涯规划教育团队的通力合作。学校可以通过专家引领、骨干担当、家校合作、朋辈互助四个团队力量共同合作,形成生涯规划教育合力。专家引领团队由学校领导层、正高级教师、外聘专家共同组成;骨干担当团队由面向全校招聘的生涯规划教育导师、学生处、年级管理组、班主任及心理教师组成;家校合作团队由优秀的学生家长团队组成;朋辈互助团队由学校心理社和心理委员组成。
2.教师层面:专业培养,发展全员导师
(1)组建生涯规划教育导师团队,以生涯规划教育导师团队为核心带动全校教师参与生涯规划教育。
(2)面向生涯规划教育导师团队、全体教师定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3)举办生涯规划教育案例比赛、课题比赛,以比赛的方式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生涯规划教育实践。
(4)定期开展教师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经验分享会,及时推广有效的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经验。
3.学生层面:多样形式,提升学生能力
(1)以科学、系统的生涯必修课为载体,向学生全面普及生涯规划教育。生涯规划必修课程是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要有科学规范的体系。必修课程包括认知生涯规划、学科、自我、大学专业、职业、高考政策等多方面的内容。
(2)建设丰富多样、切实可行的生涯规划活动体验体系。“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学生唯有不断实践,才能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逐渐清晰自己的生涯方向。活动体验是生涯规划教育学科的真核,学校可以开展“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两种形式的生涯活动,“直接体验”是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生亲身体验大学、大学专业和职业;“间接体验”是在校内组织序列化、自主化、体验性的生涯活动,如模拟职场面试、职场面对面等活动。
(3)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灌输、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理念和知识。在社团活动、学生会活动、班级活动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理念和知识,比如可以将社团的类型与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霍兰德理论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选择社团逐渐清晰自己的兴趣;广播站“每日一播”,一天一个话题,介绍行业、职业、高校、专业及升学通道;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制作大学专业、职业信息展板,并评选最佳“展览奖”;开设学生讲堂,让学生介绍熟知行业、专业等生涯知识;制作电子手抄报,开辟专栏,让学生分享生涯知识。
(4)开展个性化生涯辅导。个性化辅导是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形式和基本环节,学校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生涯规划教育个性化辅导的形式,增加生涯规划教育辅导的新形式,增强生涯规划教育辅导的实效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氛围。
4.家长层面: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1)举办面向家长的生涯规划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生涯规划意识。学校每学期可至少举办一次面向家长的生涯规划教育讲座,帮助家长认识新高考,唤醒家长的生涯规划意识,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提升家长指导孩子开展生涯规划的能力,助力孩子的生涯探索和生涯决策。
(2)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亲子共读课程。从孩子入学到高三毕业,以作业的方式,家长与学生需要共同完成几门主题课程的学习:了解高考政策、多元升学途径、未来人生的规划、选科选考的指导及高考志愿填报。
(3)鼓励家长分享经历、提供资源。学校一方面可鼓励学生家长贡献自身的人生经验与才智,到学校的生涯必修课做讲座,分享生涯故事,协助举办“生涯人物访谈”“职场达人面对面”“模拟招聘会”等生涯主题活动;另一方面,可鼓励家长给孩子提供一些体验生涯活动、探索活动的资源和条件。
5.社会层面:寻求资源,建立生涯基地
(1)建立校外生涯规划教育实践基地、生涯游学基地。与企业、社区、高校、研究所合作,开展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学生搭建生涯体验和学习实践平台。
(2)寻求生涯规划教育专家团队的指导。加强与高校、省市生涯规划教育的专家团队合作与交流,寻求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与督导。
注:本文曾获得广东教育学会生涯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2019年广东省生涯教学及活动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一等奖。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深圳,518109)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