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黄海鏖战洒碧血颐和御园笙歌弦断罢寿宴
一、慈禧挪用北洋水师经费修造颐和园
公元1894年/甲午/光绪廿年,系大清国慈禧皇太后六十寿辰大庆之年,可是不幸在下半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大清的海陆军连遭惨败,遂酿成全民悲恸的“国耻”年。
本文上期曾讲到北洋水师第二次大检阅时,清宫中有个神秘人物陪同醇亲王奕譞参与检阅。此人系慈禧太后的忠仆李莲英,他是奉皇太后的密旨,前来与李鸿章商讨一件秘而不宣的交易。此事涉及1885年清廷决定重建北洋水师以来,每年要向户部调拨巨资,但最后转到慈禧太后那里,总是驳回的多,准的少。于是李鸿章就施计密探其内因,不久收到李莲英传出的隐情说:“太后年近六旬,有意静居,拟造个园子,颐养天年,苦无款可筹,甚为烦恼,故每遇下面请款,往往有驳无准。”于是李鸿章绞尽脑汁,想出个对策,从筹建北洋水师的经费中,拨出三千万两,供慈禧修造颐和园。此事是由李莲英暗中疏通关节促成的。
李鸿章这个“两面讨彩”的妙计是:他与李莲英暗中商定,挟筹建北洋水师的名目,责令各省督抚,岁拨款项,就中提出一半,移作修造颐和园的费用。于是李鸿章嗣后有所奏请,就无不照准。为此,两事皆可成全。慈禧对此妙策,深感欣慰。于是她就决定: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被进京的英法联军肆意抢掠、焚毁的西北郊古漪园的废墟上,重新布局监造,改名为颐和园。(以往史家一般只记述“火烧圆明园”,其实古漪园也是当年被焚毁的另一座御花园。)
在慈禧的精心筹划下,颐和园经过了三年的修造竣工,全园焕然一新。楼台殿阁、亭轩馆榭,无不重檐迭彩。最宏伟的乐寿堂正殿,是慈禧的住所,其规模和陈设最为华丽。另有召见王公大臣的仁寿殿,亦相仿佛。还有慈禧观赏京剧的颐乐殿,也造得绚丽多姿:御座殿楼宝座对面的戏台,建成世上绝无仅有的上、中、下三层“氍毹”:上层匾额曰:“庆演昌辰”,中层匾额曰:“承平豫泰”,下层匾额曰:“欢胪荣曝”。此外还有:知春楼、夕佳楼、芸碧馆、藕香榭、腾云轩、瞰碧台、宝云阁、云松巢、卲窝、贝阙、石舫、荇桥等佳境,真是无妙不臻,有美皆具。此园北依万寿山,泉清水秀,奇花珍卉,草木花盛。山岺又耸建一座佛香阁,轩宇绚丽,直上云霄。万寿山麓滨湖,筑有曲折逶迤的千步回廊,便于漫步徘徊,欣赏南面的湖光山色,十七孔石桥和长堤垂柳,真是美不胜收。
颐和园建成之日,慈禧偕光绪帝,率百官临幸,又把内阁军机处以下各机构,都迁入园内,甚至京戏班的梨园弟子,也入园常驻,为太后和臣僚献艺同乐。
慈禧六旬寿辰是甲午年十月十日,早在二月,京城的王公大臣就仿照乾隆、康熙时的故例,陆续收祝寿厚礼呈递内务府。同时又行文驰飭各省将军、 督抚,授意多捐俸银二五成,作为贺寿孝礼;又部署内务府督率工役,自大内(京城王宫)至颐和园,沿途搭建紮花的灯棚,装饰景物。并设经坛,由喇嘛众僧,唪诵寿生真经。颐和园内多建造大牌楼,以纪念圣母万寿。正当全国上下熙熙攘攘筹办祝贺庆典之际,不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东邻日寇突然挑衅,海陆并举,入侵大清藩属朝鲜。朝王火急向大清求救,清廷即调遣海陆军驰援。
二、援朝陆军惨败,黄海大战爆发
战端既开,清廷即调两支陆军,渡过鸭绿江援救平壤。接着李鸿章又租用“高升”、“飞鲸”、“爱仁”等三艘英国货轮,载两千多陆军,由济远、广乙、威远三艘军舰护航,驰援朝鲜牙山的清军。李鸿章以为这三艘挂英国旗的轮船,日军不敢攻击,不料这一军情,却被潜伏在天津的日本间谍窃获,以致7月25日“高升”等轮、舰到达牙山海面时,遭到早已潜伏在该处的日舰的偷袭。轮船上的清军临危不惧,就用步枪抵抗,直拼杀到轮船沉没,800多清兵壮烈牺牲。8月1日,中日双方同时宣战,于是一场更大的举世震惊的黄海大海战随之爆发。
9月16日,北洋水师舰队又派出13艘军舰,再次护送招商局5艘货轮,满载援朝陆军6 000人,到鸭绿江口的右岸大东沟登陆。日军却又获得这个情报,遂决定在北洋舰队返航时,发动突然袭击。
17日上午北洋舰队卸完陆军后,提督丁汝昌,率13艘军舰离开大东沟,返航旅顺基地。
北洋舰队离港不久,站在旗舰“定远”号船桥的丁汝昌,忽然发现西南海面远处,有十多艘悬挂美国旗的舰队,由远驶来。他立即警觉,命令全军备战。
临近中午,那支舰队竟突然改挂日本国旗,丁提督顿悟这是日本舰队挑战的诡计,立即命令各舰排成人字形,前舰率先开炮迎战,这时是12时50分。“定远”发连射炮时,船桥震裂,丁汝昌摔成重伤,仍坐在甲板指挥战斗。
在双方炮战中,“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勇往直前,舰身中弹累累。当舰体严重下倾,弹药已尽时,邓世昌依然命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最大的吉野号,决心与它同归于尽。但不幸被吉野射来的鱼雷击中,全舰250多位将士随着舰身下沉壮烈牺牲。邓世昌坠海曾浮出海面,但见全船将士皆亡,痛不欲生,即自溺身亡。“经远”舰遭9艘日舰围攻,管带林永升率全舰将士奋战,不幸也被鱼雷击中,舰身下沉时,还在发炮反击日舰,直至人舰在烈焰中沉没。“镇远”舰管带林泰曾,指挥炮手轰击日舰“松岛”的炮塔,引起弹药爆炸,炸死炸伤日军百余人。
然而,在激烈海战的另一面,贪生怕死的“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却下令逃跑,慌乱中竟撞沉了受伤的“扬威”舰。“广甲”舰管带吴敬荣指挥己舰逃跑,误撞石岛搁浅,竟被日舰击毁。
战斗越来越险恶,北洋水师将士依旧顽强拼搏,直战斗到傍晚,日舰全部受伤,其中有5艘重伤,也有一艘较弱的小舰被击沉,便首先退出战场。北洋水师虽损失4舰,仍奋不顾身,追击敌舰十余海里,然后整队驶回旅顺港。
这次黄海大战,双方投入的军舰:北洋水师有13艘,共约35 000吨;日舰队为12艘,共约41 000吨,其大舰较多。在19世纪世界海战史上,双方投入这么多的蒸汽机军舰鏖战,是史无前例的。
黄海海战后,李鸿章为推卸责任,保存实力,强调“北洋水师快船、快炮少”。便严令舰队驶进山东半岛北岸的威海军港,以保存实力,以致日海军控制了黄、渤海的制海权,很快又占领了辽东半岛和旅顺军港。
三、光绪诿过责己,降低祝寿庆典
日军侵占朝鲜和辽东半岛,以及北洋水师败北的噩耗接连传来,引起国内的极大震惊,朝野舆论哗然,同声谴责李鸿章的无能误国,群愤追究战败的责任。慈禧懊恼异常,降懿旨:将方伯谦军前正法;李鸿章亦难辞其咎,拔去三眼花翎,褫夺黄马褂。而最为难的是光绪皇帝,因为慈禧太后十月十日的寿庆即将来临,然而全国臣民心情悲愤沉痛之际,他不得不考虑,现在只得改为宫中举办贺仪了事,借以抚慰国内的民情。经请示,得到慈禧太后的恩准。于是光绪皇帝,朕代皇太后之过,下责己诏,曰:“朕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这12字是清廷歌颂慈禧的徽号)皇太后懿旨:本年十月,予六旬庆寿,率土胪欢,同深庆祝。届时皇帝率中外臣工诣万寿山行庆贺礼,自大内至颐和园,沿途跸路所经,臣民报效,点缀景物,建设经坛……特允皇帝之请,在颐和园受贺。讵意自六月后,倭人肇衅,侵予藩封,寻复毁我舟船,不得已兴师讨伐。刻下干戈未戢,征调频仍,每一念及,悯悼何穷!兹者庆辰将至,予亦何心侈耳目之观。受台莱之祝耶?所有庆辰典礼,着仍在宫中举行。其颐和园受贺事宜,即行停办。朕仰承懿旨,孺怀实有不安,再三吁请,未蒙慈允。敬维慈德所关,不敢不仰遵慈意,为此特谕。钦此。”
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寿终正寝
慈禧六十寿辰刚过去两个月,1895年元旦来临。日本海军去秋黄海大战受伤的战舰,经过三个月的抢修,次第恢复。紧接着他们在年初,就发动了进攻威海的战役。
威海港位于山东半岛北岸的成山角与烟台港之间,海港南北两岸为两臂斜伸入海,呈半环形,港外横列刘公岛,是威海的天然屏障,北洋水师的“海军公所”就设在这里。港湾南北岸筑有炮台,名南帮炮台和北帮炮台,皆装备新式大炮多门。
1895年1月,日本出动陆军两万多人,海运到山东半岛的成山角;同时派出20多艘军舰,从海路向困守在威海军港的北洋水师进攻。由于李鸿章严令北洋水师不许出海作战,遂遭到日舰的围困和轰击,丁汝昌也受了伤。
1月20日,日陆军在成山角的荣城湾登陆,向西直扑威海港合围,占领了南北帮炮台,便用岸炮配合港外的日舰,齐向困守在港内的北洋舰队轰击。于是正在开炮还击的定远、威远、来远三舰,首先被日舰击沉。当战斗愈发危急时,北洋舰队中某些雇佣的外籍教官,勾结几个无耻的中国海军将领,胁迫丁汝昌向日军投降,丁在极端绝望中,服毒自杀。外籍教官和叛徒们竟盗用丁汝昌的名义,向日军递交了投降书。
“甲午海战”悲剧最后的一幕:1895年2月22日下午,被卸去所有武器的北洋水师的联系舰“康济”号,得到日军的许可,装载六具灵柩离开威海港,驶往烟台。灵柩中有三位北洋水师的高级将领:自杀身亡的提督丁汝昌、“定远”号舰长刘步蟾、“镇远”号舰长林泰曾。还有两位“留美幼童”沈寿昌、黄祖遵等。“康济”号舰长萨镇冰驾舰离开威海港时,细雨迷蒙,日舰降旗鸣炮……
随着甲午海战的惨败,说明洋务运动挽救不了清廷的腐败无能,紧接着9年后,又发生了戊戌政变,充分反映出慈禧皇太后专制的清朝,已深临无药可治的境地,13年后中华大地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揭开了中华民族的新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