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友合作方式给文言文解读载满船清辉
葛发亮
文言文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离当下的现代文都有一定的距离,只有做好细致的解读工作,才能使文言文变成学生的精神大餐,给他们带来文学与思想上的冲击。但解读不是教师居高临下的单方面讲授,而是以学生为主的主动学习。师友结对,相互质疑、相互帮助、共生共长,能让学生深入文言文的内核,跟古人进行真挚的对话,从而一起生成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
一、在对比中提高文言文的解析力
在师友的学习模式下可以改变这样的现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梳理文本,让他们将不会的词句划下来,然后师友共同讨论。这个过程就失去了彼此都会的部分,省去了一些不必要花费的时间,将精力集中在难点上。最后教师将各个小组共性的问题,进行详细地讲解,使每个学生都能再度思考,原先错误的地方在哪儿。接下来才是师友在对比中学习的机会,学生通过刚才文言文的学习,对基本的句式,基本的用法都有所了解,即应该能解决类似难度的文言文阅读。
比如,在学习完《口技》之后,教师选定《东安士人画鼠》进行对比阅读。这既巩固了文言知识,同时又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即让学友有了一次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机会,也有了一次提升自己运用能力的机会。一般情况下,学友学习能力的薄弱点就在于他们综合运用能力的欠缺,教师要多给他们这样的平台。师友共看新文章,看完之后,彼此交换修改。教师先不给答案,让他们自行讨论,自己先解决问题。交换的过程中,学师能看到学友的进步,也能看到他存在的问题,然后指出来,这就是精准帮助。同时,学友也能学到一些长处,甚至也能指出一些不足。教师最后评价时,不是单独看小组中某一位的表现,而是对这个组进行整体评价。附文如下:“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二、在故事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热情
教师可以发挥师友模式的优势,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讲与文言文相关的故事的方式,来将他们引入精美的文言文殿堂。讲故事先从简单的入手,给学生一个旗开得胜的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每节课都准备两个成语,先解释成语的意思,在讲出其背后的故事。一般来说,成语大多来自文言文,学生能理解其具体意思,也就理解了相关词语的意思。这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拓展,关键学生特别感兴趣。上课时学师先讲给学友听,然后学友再讲给学师听;接着他们再彼此互问,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学生能掌握成语的内涵。如今汉语中的这些成语,在教学可以大量迁移到文言文中,比如“肉食者谋之”的“谋”和“不谋而合”的“谋”等。
当学生的兴趣被激起之后,教师就要调整教学方案,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如,教《扁鹊见蔡桓公》时,让师友合作,想三个成语来概括文章的具体情节发展。这是让学生从成语故事讲解再到运用,让学生思维进一步向纵深漫溯,即不能只停留在表层。由于前段时间的积累,学生断断续续地说出“病人膏肓”“讳疾忌医”“防微杜渐”。师友立即组织讨论,谁病人膏肓;为什么病入膏肓,怎样防止病入膏肓。简单的成语故事,就能将学生的兴趣点转移到文言文的学习中,可见解读需要技巧,需要对接学生的情感。
三、在追问中改善文言文的思维品质
互助模式最大的困扰就是容易打破彼此的学习节奏,一个不停地问,一个不停地答,显得没有计划。因而教师要对这一模式做一些规定,即该问的时候问;不该问的时候,不要问。同时在问的时候,要以追问为主,使问题既有层次化,又能逐步进入文言文的真问题。追问是指在已提出问题,学友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学师再次补充和深化,直到学友能够理解透彻。所以说,互助的过程不是彼此讲解认知的过程,而是不停地发问,不停地前进的过程。
在学习《岳阳楼记》时,教师让小组相互质疑。学师问,被贬是不是好事;学友答,不是。接着追问,作者在文章一开头便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是不是让老朋友难堪呢?这样的问题学友一下子很难给出答案,于是他问学师,是不是让他回答课文为什么这样开头。学师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才一年工夫,就“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說明他很有能耐;接着又重修岳阳楼,证明他政绩。就这样的人却被贬,说明什么了,学友这时候好像卡壳了。学师可以提醒他思考的路径,让他自己解决疑难。由此可见,师友的模式,给他们直接问问题的机会,也给他们直接回答问题的机会。问与答之间,可以多次来往,不需要过多等待,思维的火花可以不停息地迸发。如果没有这样的模式,学友回答问题与问问题的机会就相对减少了,表现的机会就减少了,他们生长的可能也就小了。同样,这样的模式,也让学师锻炼的机会多了,他们学会了问问题。
载满一船清辉,在师友互助逐渐斑斓时放歌。也为他们的互助放歌,也为他们的生长放歌。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塔县第四中学(73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