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趣启智,奠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雷雯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在平时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对如何激起小学生学习的乐趣给予足够重视。兴趣是实现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最佳催化剂,在引趣中启智,可以基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有效的知识构建。本文探讨了如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引趣;启智;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0-0035

    学生的求知欲来源于对一件事物的兴趣,兴趣是促使他们向前迈进的不竭动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力量,兴趣是实现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最佳催化剂。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讲,数学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这对于数学教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教师给学生讲授知识的过程是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在考虑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意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这一特定的过程成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很显然,如何“引趣”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一、教材引趣,“自主”启智

    教材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直观的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设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笔者认为,实际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掘教材自身的趣味性,以使课堂所讲授的内容更通俗易懂,更具思考性,从而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同时,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擅长形象思维,所以他们感兴趣的、印象比较深刻的东西往往是较直观的事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具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从现在我们所用的教材来看,应当说也是准确把握了这个特点,结合了教学内容进行了更为直观的设计,通过大量的直观图来阐释概念、性质、公式等一系列的知识点,这一设计必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难度,甚至在对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方面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实践表明,学生在演示过程中会进行仔细观察和思考,从而形成清晰的逻辑顺序,进而掌握计算方法的经过就是探索公式的过程。相对于整个面积计算的内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可谓是一个难点,也是后续几何知识学习的前提,因此,为了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养成独立探索的习惯,笔者设计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即自行直接测量已备好的教学用具中的長方形的长、宽以及用学具所铺的1平方厘米的方块的面积。通过这一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教材所蕴含的趣味思想指引下形成了高效的学习状态,从而完成有效的学习过程。

    二、好奇激趣,方法启智

    好奇心人人都有,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对世界的认知不全面,因而好奇心更强烈一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加以利用。利用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利用他们对于成为数学结论的发现者的渴望,鼓励他们尝试从未有过的经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成为主角,并且还应该为他们创造猜想的机会,促使他们不断地去提问、去验证。

    此时,教师需要做的只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验证,这种情境下的尝试和体验无疑是可以满足学生好奇心的,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在学生初步建立学习兴趣后,教师要不断创造机会对其进行巩固,维护他们的好奇心,长此以往才能使其长久保持对数学的爱好。此过程中,学生好奇心背后蕴含着数学猜想等方法,也有效地启发了学生的智慧。

    记得曾有一位教师在讲解“比例应用题”之前,将刻板的问题灵活转化为“我们怎样才能测量出像教学楼一样高的楼房的高度”,并与学生进行了互动。一开始,学生面面相觑,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一个被教师点名的学生猜测道:“可以爬到楼顶测量吧?”此时,教师顺势问道:“如果不爬上去,又该怎么测呢?”学生彻底被这个问题难倒了。这时,教师为学生进行了揭秘——比例应用题。生活中的例子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无穷的,他们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有极大的兴趣,他们迫切想要掌握“神奇的方法”,因此必然会聚精会神地学习这一新知识。

    三、“手段”激趣,设问启智

    手段是指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能够针对小学生作为特定主体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的特点,更好地让学生在长时间内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从而克服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心理特点。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在课堂上,要及时变换教学手段,不能一味地重复,不能持续性进行机械化的练习,这样就可以保持学生的持久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将游戏运用于低、中年级教学中,促进学生把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如采用口算、笔算接力、组数对口令等方式,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疲劳感,而且能够对巩固知识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学的过程是极富艺术性的活动,教师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奇思妙想的问题为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在进行旧知识的复习还是在进行新知识的教授,教师都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发挥教学活动的艺术魅力,注重设计问题,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在“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采用师生竞赛的方式或者让学生进行数量较多的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运算,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何教师可以直接计算出结果?相同加数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简便运算?学生在发现这些问题的同时必然会意识到乘法计算的优势。此时,教师可以就“教材中的‘3×5读作什么,表示什么,乘号前后的数各是什么数,结果叫作什么?”等具体问题进行讲解。层层设问的教学方式必然能够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