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五周年

张发祥



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首次派出导弹驱逐舰“武汉”号、“海口”号和综合补给舰“微山湖”号组成舰艇编队(共有官兵880余名,包括部分海军特战队员)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至今已有五年多了。期间先后派出16批共48艘次各型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船坞登陆舰、远洋综合补给舰等舰艇,不间断、常态化地执行护航任务,安全护航5400多艘中外船舶,成功解救、接护和救助了50余艘中外船舶,始终保持着被护船舶和船员两个百分之百安全的纪录,并与世界各国海军密切合作,有效遏制了有关海域的海盗活动,使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安全形势得到快速明显好转。我国还派导弹护卫舰“徐州”号前往地中海为利比亚撤侨提供护航,派导弹护卫舰“盐城”号为销毁叙利亚化武的外国运输船提供护航。
中国护航编队作为文明之师、威武之师,不仅在打击海盗的战场上展现大国担当的责任意识,而且在军事外交舞台上展示了阳光自信的良好形象。他们在完成护航任务后,还先后访问了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等各国,如巴基斯坦、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阿联酋、菲律宾、埃及、意大利、希腊、缅甸、沙特阿拉伯、斯里兰卡、巴林、印度尼西亚、坦桑尼亚、南非、塞舌尔、卡塔尔、泰国、文莱、科威特、阿曼、莫桑比克、乌克兰、罗马尼亚、土耳其、保加利亚、以色列、澳大利亚、越南、马耳他、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葡萄牙、法国、肯尼亚等36个国家。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广泛宣传了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宣扬建设“和谐海洋、和谐世界”的理念,表达了加强友谊与合作的愿望,赢得了广泛的认同和赞赏。每一次友好访问,都在编队官兵与被访国人民、军人之间搭起新的桥梁;每一次面对面的交流,都为双方友谊与合作开启了新的窗口。
海洋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屏障,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我国对外贸易量的97%要通过海运来实施,海运通道的安全至关重要。亚丁湾、索马里、斯里兰卡南部等海域,新加坡、马六甲等海峡,以及我国南海南部海域海盗活动猖獗,直接威胁海上运输的安全。笔者2000年去亚丁湾执行接引俄军舰回国的任务,航行途中先后收到国际海事组织发布的航行警告:12月12日22:00,在新加坡海峡东口,12名海盗带武器抢劫;14日,在南海,有一艘“嘉兴岛”号驳船,2 936吨,无人漂泊。有一天晚上,我舰的雷达发现距离5海里左右,有十多个快速目标围着我们转悠,最后判别我们是军舰后才不敢轻举妄动,渐渐远离。我们在出航前专门针对海盗威胁,制定了相应的反海盗方案。据有关资料统计,2008年,索马里附近海域就发生120多起海上抢劫行为,超过30艘船只遭劫,600多名船员被绑架。而我国2008年1 300多艘次从亚丁湾航线通过的商船中,也有20%受到过海盗袭击。海盗已经威胁到了我国的实际利益,为此,国家根据国际法和联合国决议,派遣舰艇编队到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合理合法运用军事力量保护我国的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同时也使我国海军职能和使命向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方向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海军作为在海上军事力量的核心,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战略支撑。同时,海军舰艇编队,走出国门巡航,无论是执行护航任务,还是出访他国,编队中的舰艇,不管是导弹驱逐舰还是导弹护卫舰,不管是船坞登陆舰还是综合补给舰,均为我国海军现役舰艇中较为先进的装备。在每次远距离、长时间的航行中,无论是舰艇的最新装备还是舰上人员,都经受住了大洋上的高温、高湿以及恶劣海况的考验。特别是除了作战舰艇以外,已经持续了5年多的护航行动对中国海军的综合补给舰的考验更为严苛。在缺乏海外基地支撑的情况下,中国海军的综合补给舰高效率完成了对战斗舰艇在远洋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综合补给,有时甚至单独执行护航任务(它们也配有小口径速射炮)。从这个角度更能看出中国海军正在向蓝色海军迈进的步伐。笔者1977年9月29日曾在106舰从青岛航行到宫古海峡的久米岛执行任务,那时舰上还没有补给装备,还不能进行海上补给,因此不多久就返航了。
作为一个海军退休军官,过去曾在苏制驱逐舰上服役,经历了鱼雷改装导弹试验。从中国拥有第一艘导弹驱逐舰起,我亲眼目睹了国产各型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的诞生。虽然也随舰远航太平洋第二岛链、印度洋亚丁湾,但那时的中国海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一批批新型舰船、直升机等新装备参与远航任务,全面、高效地锻炼和提升了海军部队在新的安全形势和新的远洋环境下的作战能力、保障能力和生存能力,检验了复杂条件和实战环境下作战舰艇及飞机的战技术性能。通过护航行动,中国海军已经证明自己向“蓝水海军”发展的巨大潜力。一个国家的海军走向“深蓝”,航母是“海上梦之队”的“皇冠”。随着“辽宁”号航母试验和训练的不断深化,中国海军大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