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杜晋芳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策略和模式,更好地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践行新课改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助力语文教学,让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可以说它是工具性学科,只有学好语文这项基本技能,才能学会更广的内容,形成各种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发挥学生的特长。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音形兼具的特点,能够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支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学习效果。并且生动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妙趣横生的游戏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轻松学习、愉悦学习,积极进取,从而会学、乐学、善学。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信息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并显示出它的优势。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

    (一)营造新的学习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以互联网的形式出现,这拓宽了教师寻找资源的来源,也增加了信息的准确性,给教师为学生教学增添了方便性。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也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多元性,丰富教学形式。新的学习环境的营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上。

    (二)改变学习方式

    新的教学方式的引进,不仅让教师一改传统的翻书找教学材料的方式,也方便了学生平时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平时有不懂的地方不用等到教师有空再上去询问,可以及时在网页上搜寻解析自行解决谜题。学生还可以自己在网上通过与教师课后的互动与教师拉近关系,使得师生关系更加亲近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好感。

    (三)丰富教学素材和方式

    在信息技术出现之前,教师很难去获取资源,要想丰富教学素材就不得不搜寻许多的书籍、教材、教材解析。而现在,教师能够轻而易举地从互联网上搜获自己想要的最新信息,去拓宽自己教学范围,增加学生的知识。这样,教师就以最少的时间获取了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的最新性,也保证语文教学的先进性,能让语文教学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措施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

    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系统,激发兴趣,还能够加速学生与文本的融合,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来。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精力,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图画、音乐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泼的状态中。例如,在教学《村晚》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该诗的意境,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导入新课时,一曲优美的音乐《雨的印记》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课堂中,学生的情绪随着音乐的节奏时而欢快、时而兴奋。而在文本的学习中,教师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诗的意境为学生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来: 池塘边的绿草一片片,水就要溢过池岸。远远的青山后是通红的落日,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手里拿着一只短笛,随口吹着……。多美好、恬静的画面啊。此情此景,学生的心被融化了,他们完全沉浸在诗的意境中。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被美景所浸染。有了直观形象图画的刺激,学生的朗读更精彩、更入神。在朗读中体会到诗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不仅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将对该诗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深化了主题思想,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范围广泛的学科,若教师一味采取说教式的方式,向学生强行灌输,只会适得其反。不仅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会让他们对文本学习产生排斥心理,不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让学生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与作者、与文本进行超时空的知识、情感交流,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并实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有效过渡,发展思维能力。以《牧场之国》一课为例,这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田园风光。但学生没有到过荷兰,脑海里没有具体的场景。无法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影响了学生对主题思想的理解,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展。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为学生制作了关于荷兰牧场的课件,将一幅幅美丽的田园画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入境入情,激发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更好地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将语言文字以直观的图画显现于学生的脑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突破教學重难点,还提升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信息技术陶冶美的情操

    语文的语言中存在着美,这种美在文字中,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教学,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把课文的美通过直观的图片、视频、声音展示出来,那么课文中的美便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比如,在教学《可爱的草塘》时,老师运用精美的课件展示草塘,加上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从整体到局部感受画面,唤醒学生良好的审美愉悦,老师在此要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哪些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景物之间有什么联系。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对草塘的可爱之处有了深入的理解,帮助学生从抽象的文字中感受到所蕴含的美。

    结语:总之,老师要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发正.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尝试与体会[J].学周刊,2020(13):113-114.

    [2]刘式媛.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D].山东大学,2018.

    [3]高亚男.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研究[D].鲁东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