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团结群众 促进党群和谐
胡茂连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党群关系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我们要通过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建立民意表达机制、化解热点难点问题、完善权力制衡机制等措施来紧密团结群众,以进一步改善党群关系,为实现党群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关键词]党群和谐;民意表达机制;权力制衡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针对当前社会转型期党群关系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改善党群关系,增加凝聚力和号召力,把群众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和谐的党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一、协调利益关系,保证利益共享
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和范围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当前,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的第一要务,在此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保证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我们要充分发挥执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加大利益整合的力度,尽快建立与改革目标相适应的公平、公正的社会利益分配机制,让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改革的成果,从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协调利益关系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绝大多数人受益原则。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的标准。每项决策、每项改革措施都应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主要受益者,对弱势群体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尽可能让他们少负担、多得利。二是统筹兼顾原则。所谓统筹兼顾,即在社会利益调整中兼顾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集体与个人等各种关系,做到兼顾各阶层各方面群众的利益。三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既不能为了公平而牺牲效率,也不能单纯为了追求效率而不顾公平。要根据十七大的精神,正确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四是共同富裕原则。共同富裕原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加强收入分配中的宏观调控,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保护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要加强利益监控,建立科学反映全社会利益格局的信息指标体系和人民群众内部矛盾的预警机制,及时、科学地反映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情况和趋势,为加强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建立民意表达机制,拓宽沟通渠道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掌握着公共权力并支配着各种社会资源,在调整党群利益和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于枢纽地位。而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力量,因此必须建立密切党群关系的机制和民意表达机制,拓宽中国共产党与各族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双向传播网络,准确、及时地把握民意,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人民来信来访等方式建立科学、畅通、有效、简便的民意表达机制,及时掌握民生需求,尊重民意,适时调整政策,以促进党群关系的和谐为目标,不断发展民生、促进和谐。
我们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必须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而了解人民群众愿望和要求的前提则是党和群众之间有良好的沟通机制。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反映社情民意的相关机制,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就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需求与人民群众进行交流和互动,让群众能够顺畅地表达意见或建议,再根据这些意见或建议合理地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使之更具有针对性,真正做到掌握民生、尊重民意;这有利于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实现决策模式由“领导决策”向“问计于民”的转变。
三、化解热点难点,增强民众信任度
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务。所有的工作最后都要落脚于给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题中应有之意。群众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核心,群众的问题就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核心问题。所以,解决好民生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要解决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它突出地表现为党和政府对当前与人们生活相关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关注程度和解决程度。
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改革、党风廉政建设等,党和政府应该始终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原则,帮助群众解难事、办实事,不断为民造福;坚持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把工夫下在整改和落實上,通过落实责任、明确任务,积极主动地解决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及时反馈办理结果,以实际成果取信于民。这样既拓宽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交流渠道,增进了群众和政府的相互了解和信任程度,避免了两者之间互不了解甚至误解情况的发生,又使党和政府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大大增强。
党和政府应充分利用所掌握的权力和所支配的资源来化解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难点问题,以解决问题的实效性和政策阐释的权威性来履行其管理、监督、调控、服务等各项职能。如强化公共舆论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力度,定期向广大人民群众通报相关政策及其执行情况,说明和解释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重大事项,使人民群众能更多地了解党和政府的决策过程及行政过程,增强民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此外,还可以建立和健全热线或信访部门的定期分析及通报制度,以便及时准确地把握群众所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并制定相关预案,以稳定民心,维护社会的安定并保证其有序发展。舆论宣传部门可组织发动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理论阐述、成因剖析、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为广大人民群众解疑释惑,这样既可维护社会稳定,起到社会减压阀的作用,又能化解热点难点问题及各种社会矛盾,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在实现党群关系和谐的基础上把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共建和谐社会上来。
四、完善权力制衡机制,惩治腐败
党群关系是否和谐是衡量一个政党执政能力高低的基础指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中国共产党的党群关系是无产阶级政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当前,腐败是破坏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它阻碍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体现),更阻碍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认同,破坏了社会的安定有序,使社会的发展成本大大增加。所以,要实现党群关系的和谐就必须惩治腐败,而惩治腐败的关键在于完善相关的权力制衡机制。
制度缺陷是产生权力腐败最深刻的根源,建立完善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多方位、多角度地制约权力滥用,是有效防止腐败的基础。没有严明的法治,权力泛化、权力滥用、权力腐败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改革并加强党内监督,完善权力制衡机制,防止在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用法律来制约权力,用权力来制衡权力,才能有效地防止由于权力失控而导致腐败。要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在党内最高权力监督机构中形成经常性监督,提高应对权力腐败现象的灵活性;改革党的纪检监督体制,确保纪检机构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从而有效地进行权力监督;通过各种途径让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扩大群众对反腐败的参与度,使人民群众依法对执政党的执政活动和执政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