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与引导

    【摘要】我国大学生普遍介于18-22周岁,正处于对人生、社会等诸多方面存在疑虑和困惑的阶段,除开碎片化阅读,系统地涉猎哲学、教育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更有益于其自我成长。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高校辅导员的牵头下,借助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榜样之力,培养与引导大学生自发地阅读经典书目,从而养成阅读经典书目的习惯,帮助大学生全面系统地进行思考。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阅读;阅读习惯;培养;引导

    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曾谈到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今年也是第22届世界读书日,许多高校也举办了“读书文化节”等活动,倡导大学们感受阅读经典书目的魅力。我国著名高等学府清华大学从2015年开始便为每位大学新生送上一份特殊的入学礼物: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到卢梭的《瓦尔登湖》。这诸多现象无一不是在表明:经典书目值得青年一代当然包括大学生们关注与阅读。

    第十二次全国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国民阅读的纸质书是不到5本,国民阅读的电子书为不到3本。结合这一社会调查数据,笔者与数百名大学生就阅读习惯这一话题进行了访谈。根据访谈结果统计显示:每星期阅读一本书者不足10%,约八成被访大学生表示:一年的阅读量不足10本,平均阅读量每月不足1本。众所周知,我国印刷出版的书籍浩如烟海,其中经典书目也是文山书海。面对如此巨大的宝藏,结合大学生的阅读现状,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者之一,承担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与引导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一、高校辅导员培养和引导大学生阅读习惯的依据

    (一)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我国大学生大部分处在青年中期(18-24周岁),正处于半成熟与成熟之间的关键时期。在这一特殊时期,不少经典书目能帮助解答大学生们的诸多疑惑。例如,斯科特.派克教授的《少有人走的路》系列旨在帮助读者走上心智成熟的道路;张德芬女士的《发现未知的自己》无疑是帮助自我认知的一剂良方;周国平先生的《人与自然》是运用哲学进行思考的一个好选择;余秋雨老师的《千年一叹》、《文化苦旅》传递着旅途中的正能量。

    (二)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实际:辅导员是与大学生联系最密切的人物之一,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雍容繁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与精力下,培养与引导大学生就需要运用教育智慧。《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莫提默.J.艾德勒在其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谈到:阅读就是在跟一位隐形的老师学习。灵活运用这一点,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不妨将自己分身成数位“隐形”的老师去引导学生:即合理地运用经典书目去引导和启发大学生全面系统思考。

    (三)阅读本身的重大意义: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谈到阅读的好处之一便是摆脱平庸。养成阅读习惯之后,了解的事情越来越多,得到的答案越多,成长道路上的困惑就逐一得到解答。阅读经典书目帮助大学生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不过多纠结得失的痛苦。这也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和引导大学生阅读习惯时的切身体会。

    二、高校辅导员培养和引导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对策建议

    (一)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等状况,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引导其阅读习惯。

    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人之一,也是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者,甚至是大学生的心灵导师。笔者通过访谈发现:较多的大学生们对自身的认知、社会现象、专业认识等存在困惑。高校辅导员可以在分析这些一手资料的前提下,对症下“书”。譬如针对自身认知不清或是存在障碍的大学生,《自卑与超越》帮助其客观认识自己,《九型人格心理学》帮助其分析在不同情境下自身的行为倾向。《遇见未知的自己》引导大学生接纳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另一方面,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也是培养与引导大学生阅读习惯时的一条重要准则。笔者在访谈中发现:著名主持人大冰的《乖,摸摸头》、《阿弥陀佛么么哒》时下颇受大学生推崇;笔者阅读后发现在这一类散文、杂文集可读性较强,而同样也在传递着正能量。高校辅导员在引导大学生阅读时要知己知彼:既要知道大学生们的阅读兴趣点所在,又要不带辅导员个人意志地推荐经过时间和万千读者检验的经典书目,譬如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这类散文集有旅途、有故事、有正能量,而这正是大学生阅读的几个兴趣点。

    (二)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及学生干部在培养和引导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方面,大学生党员作为党的新生力量,有活力,有热情,勤奋好学是大学生党员的优良品质;大学生干部学习能力、综合素质较高。他们在大学生群体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高校辅导员在培养和引导大学生阅读中,不可忽略这两方面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也是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工作时的得力助手。笔者在工作中发现:经常阅读经典书目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协助处理学生事务时,思路更清晰,有理有据同时有智慧有思想。这也正体现了阅读使人明智的观点。正是因为如此,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不妨向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推荐一些思想性较高、富含人生哲学的经典书目:譬如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我的精神家园》;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周国平的《妞妞》、《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各自的朝圣路》。

    (三)重视班集体良好阅读氛围的建设与维护,形成大学生阅读习惯的生命力。

    班集体是一个有凝聚力、有活力的集体。大学生阅读经典书目的习惯需要班级内每一位成员的合力互助:一方面辅导员可以利用班会、团组织生活、形势与政策课等机会,因时制宜地向同学们推荐经典书目,也可以向同学们介绍习近平等领导人的读书故事,引导大学生们感受阅读经典书目的魅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培养与引导大学生阅读习惯时有着标杆作用,辅导员可以鼓励其积极承担起这一责任,鼓励其利用主题班会、读书分享会等分享阅读经典书目后的心得体会,在班级内营造阅读的良好氛围。最后班级内每一位大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逐步加入阅读经典书目的队伍。

    (四)合理运用新的移动终端等电子阅读媒介,帮助培养和引导大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电子产品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Kindle、当当读书等电子书阅读设备、阅读软件为阅读经典书目提供了便捷。被称为读书人的圣经《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的作者海莲.汉芙曾在该书中谈到,“不买没有读过一遍的书籍”。结合电子阅读,实现这一目标就更为容易了。对于一些从未阅读过的书目,买回纸质书,翻开后可能发现这本书不吸引、不适合或是读来不感到有趣,即没有达到周国平在《各自的朝圣路》中谈到了,“阅读应是一件乐事”的目标,这本书便被读者束之高阁了。结合电子书阅读便可降低这一失误的概率,通过相对较少的资金便可在kindle等电子阅读终端上对书目先睹为快,浏览后若有必要再购买纸质书籍阅读收藏或者分享借阅,对于资金有限的大学生们不啻为一个花小钱办大事的好办法。

    另外,高校辅导员在培养和引导大学生阅读习惯时,不仅要推荐经典书目,同时也要向同学们分享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经典书目的办法:在图书馆进行按分类进行查找经典书目是一个妙招,在kindle等电子设备上按作者进行检索也是一个办法;浏览图书网站也可以合理加以运用。

    三、结语

    辅导员在培养和引导大学生阅读习惯有必要承担起牵头作用;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培养和引导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前锋模范作用不容忽视;每一位大学生在班级内、校园里阅读经典书目时的相互影响作用不容小觑。一言以蔽之,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和引导不是一件易事,但意义却深远,一旦大学生自发地阅读经典书目,拥有了阅读的生命力,其将终生受益,进而影响身边的人,社会便多了一种变得美好的可能。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习近平读书何以“三让”.http://opinion.people.com.cn

    /n/2014/0212/c1003-24338505.html,2014-02-12.

    [2]第十二次全国阅读调查:人均每天读微信超40分钟[R].今日科技, 2015(4).

    [3]陈晓蕾.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J].前言2011(02)

    [4][美] 莫提默.J.艾德勒著.郝明义译.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5]白岩松.白说[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

    [6][美]海莲.汉芙著.陈建铭译.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M].南京:意林出版社.2015.

    [7]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

    [8]张丹.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研究.辽宁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16

    作者简介

    易芯如,女,1989年7月27日生,汉族,四川武胜人,硕士研究生。现为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会计学院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