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日记叩开写作之门
靳亚平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领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表达真实情感。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激发写作兴趣、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我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就注重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从一幅画、一句话开始,循序渐进,为写作夯实了基础。
一、变换形式,不拘一格,注重培养学生说话和写话能力
日记就是对每天遇到的事、所做的事和感受的记录,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种形式比较枯燥。低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写日记,兴趣是最关键的,要想激发他们写日记的兴趣,对日记的要求应该更为宽松,内容和形式可多样:可以写话,可以拼音,可以是一幅画,可以是一个有趣的图案,也可以是一张照片等等,日记的形式不受限制,只要学生能把想法表达出来就可以。
与此同时,也应抓好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是学生写好日记和作文的基础。一、二年级的学生,刚踏入校门,打好字词基础是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把课堂当作训练的主阵地,扎扎实实落实基础训练。可以通过课上学习的字引出词语、再到组成句的说话训练,比如一年级教学中,我出示一个字:天,学生可以组词:天空、天生、今天、春天、天气……,再用组的词语说上一句话,孩子们说出的句子丰富多彩:小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我天生聪明;今天,我起床晚了,上学差点迟到了;春天来了,柳树长出了新芽;今天的天气可真冷啊,冻得我的手都红了……让孩子们在课上有话说。最初,孩子们表达的意思大部分不完整,教师要及时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表达的意思就会清楚通顺。课上,我们以培养说话为依托,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写起来也会慢慢有方向。一年级阶段,学生认识的字还少,有的字会用拼音代替、用图片代替,只要能把意思表達出来就可以。随着学习的深入,识字量的增加,学生的日记会逐步转化为规范的纯文字形式。
二、寻找方法,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
看图说话、看图写话是低年级作文训练的重要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又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课上可以根据一二年级对看图说话、写话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图画,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看看画中都有什么,哪些人或事,在什么地方,都在干什么;每幅图画之间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边看边想,可以写或说一句到几句,表达的句子也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根据情况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通顺就可以。课上,学生的奇思妙想会随时出现,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课下,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观察任务,比如:周末到海山公园看一看公园里的变化;自己主动为妈妈做一件事,观察妈妈对你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每天晚上的月亮有什么变化等。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观察日记,教师可以从内容、表达的顺序、写作手法等方面加以指导,学生再根据教师的指导修改日记,这样一步步指导,教给学生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此外,只要学生能把观察到的东西写下来就可以,要求不要太高。
三、写日记要贴近学生生活,让源头活水长流
写生活是写作教育的基础和趋势。纵观作文教学改革,虽然各地教育名家在写作方面的研究角度和层面不同,但也有共同之处:就是都提倡让写作尽可能地接近生活,让生活成为写作的内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和素养。国外中小学作文训练也一直强调“丰富生活体验”。世界发达国家——美国,更是将作文引进生活。日记内容也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写日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连。教师要指导学生不仅要留心家庭、学校生活,还要把眼光放到家庭、学校之外:周末的音乐喷泉、动物园的猴子、土门关的小吃、十里画廊、国家的大事等,都可以写入日记,成为写作素材。把心底的秘密悄悄倾吐,把高兴的笑、伤心的泪融入日记当中,让学生融入社会、贴近自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能让日记的源头之水长流。
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在于坚持;坚持一下也不难,难的是坚持到底。儿童文学作家樊庆荣每天坚持写日记,一写就是50多年,写日记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说:“经常写日记,不仅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还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养成爱观察、爱动脑的好习惯。”我们要把学生带进日记世界,让日记伴随他们的童年一起成长,让一篇篇佳作童心闪烁、文采飞扬,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