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发展理念视角下对《论十大关系》的解读
周静爽
[摘要]《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建设方针的重要阐述,是中共探索独立的走自己的道路的开山之作,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准备,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方针上的指导。新时期我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如今,在协调发展理念视角的指导下,回顾《论十大关系》发表的历史背景和内容,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协调发展理念对《论十大关系》的继承和发展,既是回顾过去,也是展望未来,符合时代发展进步的潮流。
[关键词]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协调发展理念
今年是《论十大关系》一文发表60周年之际。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重新研读《论十大关系》,不仅仅是对前辈们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光辉路程的回顾与瞻仰,更是努力揭示其当代价值,以更合理的视角来理解和领会协调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
一、《论十大关系》一文发表的背景
1956年,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际,为了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毛泽东审时度势针对国际、国内的一系列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细致的分析。
(一)复杂的国际局势
苏共二十大的召开,揭露了斯大林的严重错误,深刻地批判了他的个人崇拜对苏联建设造成的恶果,对斯大林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态度,这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震惊,使曾经对社会主义抱有极大期望的人们开始产生了动摇和疑惑,这也使社会主义阵营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帝国主义国家趁社会主义遭受挫折之机,趁机掀起了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浪潮,妄想将社会主义扼杀于摇篮中,奢望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产生质疑,纷纷走向资本主义的阵营之中。帝国主义的反共热潮和社会主义阵营遭受的重大挫折,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也是一种警醒,它加快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人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的步伐,使中共党人更加坚定了坚持实事求是路线的重要性。通过对国内外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中国共产党于1956年4月5日发表的《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坚持了自己的原则,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消除了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疑惑。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了苏共二十大既有错误也有成绩。首先,苏共二十大在反对个人崇拜方面具有马克思主义者的觉悟,不仅使苏联从对斯大林盲目崇拜的迷途中走出,更是对破除社会主义国家对苏联建设经验的盲目效仿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唤醒了社会主义国家开始结合本国国情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次,苏共二十大也存在着明显的错误,它以偏概全的观点完全否认了斯大林为苏联的社会建设所做出的贡献。
1955年的万隆会议,周恩来在会议上一鸣惊人,深刻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平发展的愿望,表明了中共的对外政策和方针,使更多的国家开始了解和接纳中国。为了化解与会各国之间的的矛盾,周恩来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使得一些亚非国家开始对中国另眼相看。在中国和平原则的感召和吸引之下,许多亚非国家开始逐步向社会主义阵营靠拢,同时使中国所处的国际社会环境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逐步开始了与亚非国家的外交联系,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为国内的社会建设提供了相对和平的氛围。环顾帝国主义国家,二战造成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某些方面的千疮百孔。二战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医治战争带来的创伤,无力迅速地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也就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严峻的国内形势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国内外的情况,我国尚未急切的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是处于一个过渡形态的社会也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为了以更快的步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52年底我国逐步开始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1954年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且在很多方面也都大大超过了人们先前的设想,鼓舞了人民群众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斗志。但在改造的过程中,由于改造过急,在某些方面经验不足,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正确的认识和纠正改造过程中的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从事社会调查研究和听取了各部门的汇报。历时两个多月的汇报和调查研究,毛泽东已经能够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到改造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另外毛泽东南下广州进行外出调查,并编辑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使他自己对当前社会的状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社会建设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这也为他《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提供了事实上的依据。这时也不能忽视我国酝酿编制中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对十大关系发表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它使得各级领导开始全面的审视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建设适合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实针对探索本国国情的道路,毛泽东曾在后来流露了自己当时的心情,他说:“解放后,三年恢复时期,对搞建设我们是懵懵懂懂的。接着搞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建设还是懵懵懂懂的,只能基本上照抄苏联的办法,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1]我们能够从这段话中感受到具有创新精神的毛泽东对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结合本国国情走自己的道路早有意识,再加上当时中央领导层也极力希望毛泽东能够阐述自己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观点,《论十大关系》在当时的条件下应运而生完全是情理之中。
二、《论十大关系》的内容探析
《论十大关系》全文由十个部分组成,主要阐述了在听取各部委的工作报告后,毛泽东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以后要注意到的问题。关于这十大关系的论述,主要可以从经济、政治两方面来进行概括。
(一)关于经济建设的方针
针对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调动经济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平衡经济的发展。毛泽东着重讨论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中央和地方,这五大主要的经济关系。他充分肯定了过去在处理上述关系时,没有犯较大错误的情况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又明确的说明了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客观情况和经济建设的具体经验作出适当的调整。毛泽东强调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不能忽视我国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以及几千年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在群众中的深刻影响;着重强调要充分利用沿海地区有利的工业基础,实现以沿海带动内地发展的战略要求;强调要尽量减少国防费用的支出以便支持经济建设,但是也不能忽视国防建设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到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巨大反作用。从长远来看,这就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苏联旧有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思想上的禁锢,开始走上了与苏联不同的经济发展之路,有了协调的重要观念。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时,毛泽东认为应当以国家利益为重,兼顾各方的利益,同时也要给予地方一定的经济建设的自主权利,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优越性和积极性。这里关于经济问题的论述,已经有初涉经济体制的问题,为以后经济体制甚至政治体制的改革都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和思想上的准备。
毛泽东关于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方面的论述,旨在向我们揭示协调发展才是更好、更快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建设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经济建设之路。
(二)关于政治建设的方针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即将完成,资产阶级逐步被消灭,反革命分子得到镇压,如何处理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与外国、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成了政治建设重要难题。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党和非党、革命和反革命、党内外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等五大政治关系。
在充分肯定党处理民族关系、外交关系、是非关系等问题的正确方向的基础上,提出应当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毛泽东指出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巩固团结,让他们也成为社会的主人,与汉族一起建设美好家园。关于处理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毛泽东认为必须积极改善关系,建设统一战线。他强调:“我们和苏联不同,我们有意识地留下民主党派,让他们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对他们采取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一切善意向我们提意见的民主人士,我们都要团结。”[2]这就为他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提供了依据,也为后来党实行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奠定了理论基石。关于对待反革命分子的问题,毛泽东肯定了过去清查、镇压、肃反的必要性的前提下,做出现在反革命分子已大为减少的估计,认为要少捉少杀,分清敌我。在处理党内外是非关系方面提出继续“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在处理和外国的关系上,要谦虚谨慎的向外国学习,正视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取长补短。这一切都为政治体制的完善提供了方向上的引领。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也凸显了他充分重视各地区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理念。
三、协调发展理念对《论十大关系》的继承和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被视为是事关中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的变革。“《论十大关系》是开拓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3]如今,在协调发展理念的推动下,重读《论十大关系》我们能够深刻的感受到根据不同的国情和世界形势,中共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提出了更为全面的发展理念,继承和发展了《论十大关系》中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观点。
首先协调发展理念,继承了《论十大关系》中的统筹兼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经济建设方针中,毛泽东主要思想的表达就是统筹兼顾,兼顾重轻农的关系,兼顾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兼顾经济与国防的建设,兼顾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兼顾中央和地方的独立性与自主性。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将这一思想正式概括为“统筹兼顾,适当安排”。虽然历经60年的岁月,但统筹兼顾思想却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光芒四射。统筹兼顾,就是准确而恰当的处理关系,协调各方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的主要观点和基本方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阐述处理政治问题时提出的主要方针就是围绕着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毛泽东指出:“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4]这一方针是中国革命的经验总结,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如今我们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团结和联合的主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一切积极力量,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习近平说:“我们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5]在协调发展理念中,我党继续坚持了《论十大关系》中经济的统筹兼顾和政治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思想。
其次,协调发展理念实现了“五位一体”发展方式的新跨越。不同的世情、国情决定了不同时期发展方式的变化。《论十大关系》发表的背景距我们探索美丽中国建设,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总布局还有一段认识的深化过程。《论十大关系》里的统筹兼顾思想过多的是注重经济和政治的统筹兼顾,还未意识到社会、文化、生态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的社会实践过程和新的社会的发展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用更为全面的眼光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习近平指出,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如今,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着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发展不平衡,国民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匹配等方面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契合协调发展理念的要求,我们需要实现“五位一体”协调、跨越式发展。
四、总结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独立探索自己进行社会建设道路的重要文章。它的发表为1956年以后的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使得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建设有了更为具体的指导,推动了走自己的路的步伐。正如毛泽东在《十年总结》中所指出的那样:“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6]
新时期协调发展理念的提出是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重大成绩和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现实背景下,它的提出是对《论十大关系》所阐述观点的继承和发展,赋予其时代性和进步性,以更为全面的眼光来看待当今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协调发展理念是新时期发展经济和政治必须坚持的原则。
[注释]
[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人民出版社,1999.
[2][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77.
[3]唐振南.《论十大关系》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导[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6(3):34.
[5]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OL].新华网.2013(03):17.
[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