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段流动儿童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研究

    万宇

    

    

    摘 要:阅读理解监控能力,是阅读者将自己的阅读过程作为意识对象,积极地加以监控,并在必要的时候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去解决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有关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具备强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项目将目光聚焦在了我国社会发展中涌现出的新市民群体“流动儿童”身上。基于对张家港市五所小学的实验结果,一方面刻画流动儿童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的基本概况、挖掘出了儿童阅读理解与阅读监控能力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也进一步对比了流动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阅读理解监控能力差异,提炼出影响他们这方面能力获取的因素以及获得和提升这方面能力的相关策略。

    阅读理解监控,指的是阅读者在进行阅读理解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阅读理解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的调节,诸如确定阅读理解的目的,明确阅读理解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阅读理解方法和策略,安排具体步骤,对阅读理解活动过程实施监控,自我检验是否已经达到阅读理解的目标,找出理解上的不足和错误以及采取必要而适当的补救措施等,都属于阅读理解监控的范畴。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流动儿童”现象值得重视,不同学校所拥有的教育资源以及学生素质都是有很大差异的。大规模人口在城乡之间的流动与迁徙,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中的特殊景观。在工业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流动儿童”,不同于留守儿童,他们随父母搬迁到异地进行求学,成为了我国工业化转型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另一方面,随着举家迁移的增多和农民工在城市居住时间延长,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不再频繁流动,而是逐步融入居住地,成为城市常住人口,而他们的子女也离开了原户籍所在地和受教育地,转而走进城市的学堂。

    综合已有研究对于流动儿童的描述与诠释,本研究主要参考了庄曦(2012)关于流动儿童定义的总结,即:在家乡或者在父母打工的城市出生,不具有所在地城市户口,而被留在父母工作的城市生活和学习。他们属于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伴随着流动儿童数量的累积与扩大,他们在城市的受教育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一个关系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而阅读理解检测能力,亦被视为是儿童语文学习能力中及其重要的构成部分。

    本研究旨在通过了解流动儿童在阅读理解监控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等阅读指标上的表现,并与其他被试做对比,寻找影响因素,并针对各能力指标的获得与提升提供科学建议。

    一、研究方法与实验实施

    (一)实验设计

    本研究被试主要来源于张家港地区,由张家港少儿图书馆、张家港市教育局支持并配合,随机选取了LF小学、NF小学、LY小学、CB小学、XD小学等五所学校的三、四、五年级学生参与到测试中。

    1.被试选取

    被试母语均为汉语,男女生比例适当,无智商、肢体残障方面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两位被试的数据未被采用,单独进行了处理。其中,XD小学为流动儿童集中学校,生源主要来自于张家港市区及周边的家庭,涉及来自江苏、安徽、河南、四川25个省(市、自治区),覆盖汉族、回族、土家族、壮族等16个民族的学生。因此,本研究选择XD小学作为主要的流动儿童样本采集地,其他四所小学作为普通儿童对照组。

    本研究共收集有效样本1394人,其中LF小学286人,NF小学277人,LY小学268人,CB小学273人,XD小学290人。男生被试724人,女生被试670人,男女生比例为1:0.925。三、四、五年级样本数量分别为:460人、464人、470人。

    2.实验范式及实验设计说明

    本研究综合运用了错误检测法实验范式与有声伴读的方法。错误检测法,即在正确的材料中加入一些引起阅读障碍的错误,如信息矛盾等。然后考察被测试者对这些错误的发现情况。如果被测试者能在阅读中注意到这些错误,并能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则被认为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监控能力,反之为较差。

    实验中的阅读材料来源于人教版小学同年级的语文教材(与苏教版不重合的部分)以及和被试所处年级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课外阅读训练材料。研究人员从中选取大致适合被试所处年级阅读水平的小段落,并将它们改编成包含:主谓不当、动宾不当、关联词不当、信息矛盾、指代不明等五种错误的阅读材料。经过预测试,修正阅读材料中的排版、注音、题目设置等问题,以每个错误在单句改错中至少有50%同年级被试能发现的文章为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共有10篇,从中随机抽取5篇材料,形成测试问卷。每篇文字材料中设置4道阅读理解题目,检测儿童阅读理解能力的选择题。在预测试中,正确率低于50%的题目被删除。

    实验开始前,教师向被试发放试卷,并提前告知被试。

    试卷的5篇文章中均存在一个错误,要求被试在阅读过程中找出,并予以改正。参加实验的所有被试,都需要完成试卷5篇文章后的4个阅读理解题,文中的错误和改正的内容,都要写在本文阅读理解题后第5题的横线上。被试看完两篇文章,休息5分钟。完成全部5篇文章的测试约需40分钟。

    二、實验结果及分析

    (一)流动儿童阅读理解监控能力描述性结果

    1.流动儿童阅读理解监控能力根据年级逐年递增

    本研究的流动儿童被试主要来自于XD小学。实验中,XD小学三、四、五年级同学的阅读理解及阅读监控能力的得分如表1所示:

    阅读理解能力部分,五年级与三年级情况相近,四年级的得分略高出2分,但三个年级的整体差异不大。阅读监控能力部分,整体呈现出年级越高,能力越强的趋势。五年级学生的阅读监控能力,明显高出四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流动儿童阅读理解监控能力根据年级逐年递增,符合阅读发展规律。

    2.流动儿童与普通儿童阅读理解及监控能力对比

    研究首先对比了流动儿童与普通儿童整体试卷的得分情况。其中,除XD小学之外的其他四所LF小学(19.937)、NF小学(18.444)、LY小学(19.216)、CB小学(19.432),均为普通儿童样本。四所普通小學的试卷总分较为接近,其中LF小学的得分在所有学校中最高。流动儿童样本所在的XD小学(15.632)的得分相较于其他四所小学明显偏低。

    研究进一步对比了流动儿童与普通儿童在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监控能力方面的差异。阅读理解能力方面,从实验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四所普通儿童被试学校的阅读理解能力总分较为接近,均达到了16分以上,具体为LF小学(16.906)、NF小学(16.260)、LY小学(16.638)、CB小学(16.810);而XD小学(14.497)与之差别较为明显,且阅读理解能力得分显著低于五校平均值(16.206)。流动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表现与其他学校的被试存在一定差距。

    流动儿童的阅读监控能力与普通儿童之间,同样存在显著的差异。结果显示,位于老城区内的LF小学被试,在阅读监控能力方面的得分尤为突出,超过3分,其他三所小学的得分也相对接近,但均高于2分。而XD小学的阅读监控能力得分仅为1.135,与其他四所小学存在巨大的差距,具体为LF小学(3.032)、NF小学(2.184)、LY小学(2.578)、CB小学(2.623),也远低于五校平均分2.301分。由此,流动儿童在阅读监控能力方面相比于其他被试存在明显不足。

    综合以上对比数据可知,不同学校之间学生的阅读理解及监控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流动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监控能力均明显弱于普通儿童,在阅读理解监控能力表现上尤为显著。由此可见,不同的受教育环境以及差异化的人口统计学背景,的确可能对儿童的阅读理解监控能力产生影响。

    (二)儿童阅读理解监控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有研究者认为,阅读理解监控与阅读理解之间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往往伴随着较高的理解监控能力。基于前文中被试的得分情况,五所学校被试阅读理解能力得分与阅读监控能力得分趋势基本对应。

    因此,本研究进一步对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监控能力之间相关性进行了检验。使用SPSS中Peasron相关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监控能力之间成显著相关(β = .379**,p < .01),进一步证明了阅读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也普遍较强,在流动儿童中也显示此规律。

    三、小结与讨论

    综合前文对流动儿童所在小学以及其与其他学校阅读理解能力与阅读监控能力的分析,可以发现:

    第一,不同学校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阅读监控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除了XD小学(以流动儿童为主)之外,其他四所小学并未显示出明显的差距。讨论原因,四所小学之间在生源背景、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区别表现较为均质。因此,师资资源及生源相关特征,可能成为影响其学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的重要潜在因素。

    第二,流动儿童与其他被试在阅读理解监控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整体上相比于普通儿童流动儿童的阅读理解及阅读监控能力偏低。无论是从整体测试的成绩,还是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监控能力的单向成绩来看,流动儿童的情况均存在明显落后。这说明流动儿童的阅读理解监控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表现都较为薄弱,综合阅读能力亟待提升。

    第三,阅读理解能力与阅读监控能力之间存在紧密的相关性。阅读理解能力得分相对偏高的学校,阅读监控能力的得分也相应地偏高。这也进一步佐证在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儿童阅读监控能力的重要性。

    基于上述结果,本研究认为,造成流动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阅读理解监控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涉及如下三个方面。

    (1)师资力量因素。学校作为学生日常活动的核心场所,不仅承担了教学方面的工作,在阅读推广工作中也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师对小学生的阅读教育是最为基础的,儿童的学习及阅读能力离不开学校的阅读环境建设以及教师的教学与日常指导。从学校的层面来看,整体师资能力越强的学校,越有可能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更为专业的阅读教学指导,也更可能创造更多的阅读相关活动或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源与材料。因此,学校本身的师资力量可能成为导致流动儿童阅读理解监控能力存在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2)家庭支持因素。家庭对于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可以深入到家庭生活的许多方面,包括:家长对孩子阅读任务的辅助与监督、家长个人日常阅读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家庭阅读环境的搭建以及阅读习惯的培养等。流动儿童的家庭具有特殊性,无论是儿童还是家长,日常都需要面对与周边社会融合以及新环境适应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能够分配在提升阅读相关能力训练方面的时间精力受到挤压,且家长在日常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方面的技能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流动儿童家庭的特殊背景,也可能成为限制他们阅读理解监控能力发展的一项因素。

    (3)周边社区环境资源因素。本研究是江苏省内首次开展的针对学龄儿童阅读理解监控能力领域的相关研究。一方面对于深入了解江苏省部分地区学龄儿童综合阅读能力的发展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进一步推动儿童阅读理解监控及其发展的理论研究,以及阅读理解监控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意在了解“流动儿童”在阅读理解监控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等阅读指标上的表现,与其他被试做对比,寻找影响因素、并针对各能力指标的差异与提升深入研究,推动教育公平与儿童阅读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Flavell, J.H. Cognitive development[M].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sff,1985.

    [2]Markman E M. Realizing that you don,t understand: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J]. Child Development, 1977, 48(3):986-992.

    [3]凌枫芝,于萍,王荣媛.国外阅读理解监控教学模式述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91-94.

    [4]陶先玲.论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6.

    [5]曹锋,朱曼殊.儿童阅读理解监察能力的初步研究[J]. 心理科学, 1989(6):20-26.

    [6]张立忠.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整合及其对策[J].南方农村,2007(1):44-47.

    [7]庄曦.流动儿童媒介接触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5):51-57.

    [8]赵晶,李荔波,李伟健.初中学习困难学生阅读理解监测和控制特点的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4):27-31+42.

    (作者单位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