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支持金日成发动朝鲜战争的动因浅析

    【摘 要】朝鲜战争作为“冷战”初期两大阵营之间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较量,在国际政治史和国际关系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斯大林从苏联自身的根本利益出发,在美国改变其太平洋防御政策之机、在毛泽东访苏谈判之时,最终决定答应金日成武力统一朝鲜的请求。斯大林的支持成为金日成敢于发动朝鲜战争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斯大林;金日成;毛泽东;美国;朝鲜战争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3-0054-02

    1950年5月13日,金日成拿着斯大林的“尚方宝剑”出现在了北京中南海怀仁堂。[1](P.10)金日成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武力统一朝鲜的计划征得毛泽东的同意。虽然毛泽东先于金日成两个月就向苏联提出帮助解放台湾的请求,但斯大林还是决定先帮助金日成统一朝鲜。那么,让斯大林最终选择先帮助金日成完成朝鲜半岛统一的原因是什么?

    一、与中博弈,弥补苏联在中国东北的损失

    地处内陆的苏联100多年来都在寻求出海口和不冻港,为此,俄国(苏联)通过各种方式不遗余力地想要获得中国东北的这两个优良海港。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访问苏联,提出要修改之前苏联与蒋介石政府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当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在与苏方进行谈判时,中方要求苏联放弃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以及苏联在大连和中长铁路的一切权益。这些要求基本推翻了苏联之前所草拟的方案,这无疑是斯大林极其不愿接受的。首先,与旅顺港相比,苏联的海参崴属于半不冻港。其次,它在地理位置上也并不占优势。苏联的太平洋舰队要想南下太平洋,就必然要经过对马海峡,根本没有安全保证。所以,如果要为太平洋舰队寻找出海口和不冻港,海参崴远远不如中国的旅顺港。但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不仅使得苏联失去了通向太平洋唯一的出海口和不冻港,而且还导致了苏联在亚洲失去了战略依托点。

    任何一场战争,其实都是经济利益冲突的最高形式。為了弥补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战略损失,斯大林把目光投向了朝鲜半岛。“在很大程度上,如果能够以南部朝鲜沿海的港口作为军事基地,它甚至比容易遭到海上封锁的中国的旅顺港对苏联更具战略意义。”[2](P.33)即使进一步不能达到控制朝鲜半岛的目的,那退一步也可以借《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的相关内容借出兵之机再次进驻东北。由于毛泽东先于金日成两个月就向斯大林提出帮助中国解放台湾的请求,如果此时告诉毛泽东必然会招致中国方面的不满。所以,斯大林瞒着此刻还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向金日成透露了愿意帮助其统一朝鲜半岛的消息。

    在美国改变其太平洋防御政策之际、在与中国博弈失利之时,斯大林决定支持金日成发动朝鲜战争,来弥补苏联在远东的损失,进而在朝鲜半岛寻求更多的利益。

    二、与美争霸,扩大苏联在远东的影响

    对于美苏而言,朝鲜战争的爆发就是两国在欧洲的争夺和对抗延伸到了朝鲜半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本可以单独占领朝鲜半岛的苏联,为了实现与美国共同占领日本的目的,主动让出了南朝鲜。于是,朝鲜半岛被“三八线”一分为二,这为日后朝鲜战争的爆发埋下了祸根。而此时,毛泽东访苏,中苏经过多番博弈,最终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个条约使得苏联丧失了在我国东北的一切权益。所以,斯大林为了重新建立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战略依托,决定支持金日成发动朝鲜战争。当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仁川登陆后,朝鲜半岛的局势发生了巨大逆转。不愿与美国公开为敌的斯大林同意金日成向毛泽东请援,并且诱迫中国出兵朝鲜,使得苏中朝三国的同盟关系因为朝鲜战争而变得更加稳固。中美交恶无疑是在美苏争霸的战场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增加了一个相当有分量的筹码。

    “正是因为苏联代表缺席了安理会,从而让联合国顺利通过了美国对朝鲜半岛事务进行军事干预的决议案。”[3](P.52)当时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对苏联缺席安理会的这一行为表示很不理解。后来,在斯大林致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的电报中,解释了苏联退出安理会的理由,其中一个就是:“很明显,美国的注意力从欧洲被引向了远东。”[4](P.53-54)斯大林决定帮助金日成统一南朝鲜,不仅可以减轻其在欧洲的压力,还可以达到其控制朝鲜半岛的战略目标。苏联一旦获得了对朝鲜半岛的控制权,就扩大了在远东地区的辐射范围。这就可以在威慑日本的同时,还达到了与美争霸的目的。

    三、与朝结盟,金日成再三请求武力统一朝鲜

    金日成曾不止一次地表示,自己作为朝鲜共产党人,必须要以解放全民族为己任。1950年1月17日,金日成再次对苏联驻朝鲜大使馆顾问说道:“一想到不应辜负人民的热切希望,我就夜不能寐。”[5](P.168)此前,金日成就不止一次地向斯大林表示过自己想要武力统一南朝鲜并希望得到苏联帮助的强烈愿望,但都被斯大林以时机未到为由给一一回绝了。

    “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宣布美国在远东的防御圈不包括朝鲜半岛和台湾。”[6](P.115)美国太平洋防御政策改变的最直接后果,其实并非表现在中国的问题上,而是表现在朝鲜的问题上。所以,当艾奇逊刚刚发表声明之后,一直在等待时机的金日成就迫不及待的再度向苏联方面提出了武力统一朝鲜半岛的问题。不仅如此,金日成还不断向斯大林报告说三八线附近局势非常紧张,双方交火不断,已成剑拔弩张之势,而南方的李承晚政权也随时准备进攻北方。而且,金日成声称,只要斯大林同志允许我们进攻南朝鲜,就肯定能获得胜利。为了打消斯大林的疑虑,北朝鲜方面还制定了速战速决的“闪电战”军事计划。按照战前所制定的进攻计划,预计在两个星期以内朝鲜人民军就可以占领南朝鲜。即使出现什么意外,最多两个月也可以顺利完成。加之,美国刚刚改变了其太平洋防御政策,苏联之前最担心的美国插手的问题看上去也不存在了。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巨擘,综合各方面因素,最终决定先帮助金日成统一朝鲜半岛。

    四、考验盟友,担心毛泽东成为“亚洲的铁托”

    早在1949年4月28日,金日成的特使金一访问北平时,毛泽东就曾表示,一旦中国实现统一,就会帮助金日成解决朝鲜问题。但是,毛泽东同时提醒北朝鲜同志,现在还不是发动战争的最佳时机。只可惜,金日成受中国革命胜利的影响急于想用武力统一朝鲜,不断向斯大林表示统一朝鲜的决心和计划。由于毛泽东曾长期与莫斯科存在隔阂与摩擦,所以,从情感上来说,斯大林更倾向于金日成。但是,斯大林明确表示,这一计划必须征得毛泽东的同意才行。那斯大林此举的目的又为何?

    首先,斯大林要求金日成征得毛泽东的同意,是从苏联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为了避免与美国直接开战,斯大林多次明确地表示,苏联是不会直接参与到朝鲜战争中去的。因为,如果战争的结果没有按照金日成所计划的那样发生,苏联就会陷于很大的被动。斯大林之所以要求金日成必须征得毛泽东的同意,就是考虑到一旦朝鲜战局有变,中国既是北朝鲜的“大后方”又是避免苏联首当其冲的“挡箭牌”。这样一来,无论朝鲜战争的结果如何,苏联进可以获得对朝鲜半岛的控制权,退也无需与美国直接兵戎相见。此外,美国正在运用各种手段来拉拢中国以达到破坏中苏同盟的关系。朝鲜战争恰好可以成为恶化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重要契机,自然也就间接阻止了美国分裂中苏关系的目的。

    其次,苏南冲突爆发,南斯拉夫的领导人铁托公然与斯大林决裂。“苏联在欧洲的头号盟友南斯拉夫脱离了社会主义阵营。”[7](P.8)苏南关系的破裂,让斯大林非常擔心毛泽东会成为“亚洲的铁托”。朝鲜战争毫无疑问是对中苏同盟,也是对毛泽东和斯大林这两大领袖之间相互信任的一次严峻考验。斯大林强调进攻南朝鲜的计划必须得到毛泽东的同意,此举无疑是将一个烫手山芋扔给了中国,然后等待毛泽东的反应。究竟是亚洲的铁托?还是苏联忠实的盟友?关键就在于毛泽东是否同意,是否出兵。所以,当金日成拿出斯大林的“尚方宝剑”时,毛泽东深感被动。如果此时同意金日成的计划,这势必会影响国内的经济建设和中国的统一大业。新中国百废待兴,全国一半的重工业都在东北。朝鲜战争一旦爆发,中央的战略重点不得不转向对东北地区的保护和防御以及对北朝鲜的支持和援助。此外,杜鲁门下令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可见,美国之前的声明在此时已然变成了成了一张废纸。但是,如果不同意金日成武力统一朝鲜半岛的计划,在政治上无法向苏联、向北朝鲜、向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交代;在经济上,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各方面的建设都需要苏联的大力支持和援助。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金日成指挥朝鲜人民军率先越过三八线,并一举攻下了汉城,但却在挺进釜山时严重受挫。紧接着,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被拦腰切断,首尾不能相顾,时刻面临着被分割消灭的危险。在接到金日成求援信和斯大林电报的18天后,经过与苏联方面的反复协商,毛泽东权衡利弊之后不得已决定出兵朝鲜。胡乔木曾说过,毛泽东一生有两件事最难下决定,其中一件就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后来,毛泽东也曾不止一次的谈到:“斯大林是什么时候对我们比较放心了呢?那是在我们派志愿军过鸭绿江之后。我们的军队一过江,他就放心了,觉得我们不是半个铁托,是国际主义者,是真正的共产党了。”[8](P.298) 此后,朝鲜战争的发展也正如斯大林之前所预想的那样,在恶化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同时,也更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对苏联的依赖。

    参考文献:

    [1]杨奎松.1950年代中国出兵朝鲜探究(上)[J].江淮 文史,2013,(3).

    [2]吴本荣.浅析建国初期武力解放台湾计划搁浅的苏 联因素[J].福建党史月刊,2009,(22).

    [3]沈志华.苏联为什么不参加安理会阻止联合国出兵 朝鲜[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9,(3).

    [4]沈志华.冷战在亚洲·朝鲜战争与中国出兵朝鲜[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

    [5]青石.1950年解放台湾计划搁浅的幕后[J].江淮文 史,1997,(3).

    [6]左凤荣.斯大林最后同意打朝鲜战争的原因[J].俄罗 斯研究,2010,(4).

    [7]张哲.美苏争霸对中国道路选择的影响[J].文史博览 (理论),2016,(9).

    [8]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M].南昌:江 西人民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