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师“同伴互助式”主题研讨网络研修探索与实践
郑晓玲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及时地支持学校心理教师,做好疫情期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采用“同伴互助式”“主题研讨式”研修活动让心理教师持续学习和阅读,观察工作中的现象、困难,整合网络优质资源,将自己的所思、所做表达出来,与同伴们分享,持续打造互助式学习型研修团队。
〔关键词〕网络研修;同伴互助;主题研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03-0047-03
一、网络“同伴互助式”主题研讨活动的缘起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教师们无法像往常一样聚在一起合作教研,而疫情期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复杂多变,各校心理教师亟需支持。为了及时地支持学校心理教师,做好疫情期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指导组研讨商议,我们决定每周开展一次研修活动,主要以“‘同伴互助式主题研讨”形式开展。
苏霍姆林斯基提到“会学习”的五种技能:读、写、算、观察(周围世界的现象)、表达 (自己所见、所做、所想和所观察而得到的思想)。我们采用“同伴互助式”“主题研讨式”研修活动,目的就是让心理老师持续学习和阅读,观察工作中的现象和困难,同时将自己的所思、所做表达出来,与同伴们分享。
同时,我们发现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心理教师可以围绕共同感兴趣的明确主题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摆脱空间的限制,开展实时或非实时的学习研修及讨论活动,互相交流,互相支持,互相提供资源,共同解决问题,大大提升了研修效率。线上教学两周后至小学六年级正式开学期间,我们利用钉钉视频会议、QQ及微信群,共开展12次 “同伴互助式”线上主题研讨活动,每周一次,在此做一些梳理与反思。
二、研讨主题的遴选和确定
研讨始于问题,有代表性和实际价值的问题是研修活动的基本前提。研讨的问题要从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中来,可以是工作困惑,可以是对新现象的研讨,也可以是热点问题等。经学科指导组商议,我们这样做主题遴选。
1.开展广泛调研,了解心理教师的需求。组织者根据调研情况和工作中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提出有价值的主题。
2.将疫情期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热点问题作为研修的主题。例如如何做好居家学习期间家长和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等。
3.向全体心理教师进行征集主题。目的是让所有教师充分参与,各抒己见,并经过讨论筛选推出研讨主题。
恰当的主题可以避免网络研讨的泛化,又能激发教师参与研修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有助于提高研修的广度和深度。我们根据疫情的变化,提前一周确定主题,如表1所示。
主题一:如何做好师生及家长的心理疏导及援助工作
针对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一次读书沙龙主题分享、三场培训和一次培训心得学习交流。通过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心理援助的基本流程及心理老师通过“刻意练习”提高自身心理辅导能力的方法;教师们分享参加“清华大学幸福公益心理援助系列培训”的收获及其给工作带来的影响,将自己学习到的精华及应用的技巧分享给其他的老師;通过读书活动,学习用后现代心理治疗理念挖掘来访来电师生家长的积极心理资源,帮助他们舒缓情绪,提升心理能量。
主题二:疫情中的心理关爱
针对这一主题,分别在4月和5月开展了两场主题研讨活动。第一次研讨在线上教学一个半月之时,围绕面对突发的应激事件、繁杂的疫情上报、班级管理及线上教学任务、教师如何进行自我关爱及心理调适展开;第二次研讨在复学之初,围绕心理教师如何明晰自身职责、觉察自我情绪、梳理工作收获、更好地做好助人工作展开。
主题三:如何推进及提升线上心理课的魅力
针对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三次研讨活动。第一次主题研讨安排在第四周。我区各校于2月12日开始线上教学,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意见要求各校各年级保证每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并将全体心理专职教师按年级组成11个教研组,合作开发区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共享资源。彼时线上教学已开展三周,有些学校以直播课的形式开设心理课,有的学校以资源推送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1个备课组对三周以来心理课线上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线上教学一些好的做法、未来两周线上教学的规划以及正式开学后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开展展开讨论交流。第二、第三次研讨围绕“如何让线上心理课更有魅力”展开。教师们将自己从绘本及影视资源中挖掘的心理教育素材进行加工处理,运用于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思考和实践在钉钉群中进行分享和研讨,为提升线上心理辅导活动课魅力出谋划策。
主题四: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何开展
针对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四次研讨。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和实践。本次主题研讨,我区心理特色校和参评学校分享了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和实践、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的有效办法、个案咨询体系的建立以及学校危机干预方案的建立等方面的优秀经验和做法。
2.复学前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何开展。经过漫长的寒假和居家学习的等待,各年级陆续回归亲切的校园。返校复学来之不易,各校心理教师结合调查访谈、整合资源,合作互助,用“心”为广大师生有序回归校园出一分力。
3.如何做好“全体学生一生一档,重点学生一生一策”工作。5月底,厦门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开展复学前家访和思想心理疏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校须健全全体学生“一生一档”和复学初始“心理档案”,完善重点群体学生及家庭“一生一策”。学校在此项工作中困难较多,团队参照浙江经验,结合我区实际,研讨制定《关于全体学生“一生一档”,重点学生“一生一策”工作开展指导手册(试行)》,供各校参考,并结合学校实际,健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完善心理危机干预与处置预案。
4.后疫情时代心理健康教育何为。本次主题研讨活动由线上转至线下,要求各教研小组组织组内研讨,请各组长代表小组对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进行梳理总结,聚焦一个工作重心,制作PPT。对后疫情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何开展进行分享。
研讨的主题顺应疫情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需求,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意义。这样既使研讨活动具有实际的指导价值,同时可以给教师专业、科学的支持,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助于提高研讨的广度和深度。
三、网络主题研讨的组织和实施
我区共有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37人。在打造学习型研修团队的过程中,我们已将所有心理教师按片区、学段分为五个读书小组暨教研小组,每个教研小组7~9位组员。疫情期间,我们考虑教师任教学段和年级,按1~9年级、高中、职专分为11个备课小组,每组3~4位组员。
研修活动由五个教研小组进行每周轮值,做好以下工作:主题研讨活动的组织策划、方案制定和实施。确定研讨主题(提前一周周四确定并公布),提供研修的资源,提出较为具体的研讨方向,组织线上研讨,记录研讨过程,形成研讨小结(微信稿)等。
(一)开展分散式非实时研讨
这种形式的线上研讨可以不固定时间,形式灵活多样,全体成员可以广泛、充分地参与。在本系列主题研讨中,分散式非实时研讨主要作为集中在线研讨的前奏。
备课小组利用QQ或微信群,根据疫情发展变化进行研讨和集体备课,确定主题,设计微课脚本,指定一位组员录制,提前一周周六发送至指定邮箱。
教研小组轮值时,也是利用QQ或微信群,研讨确定每周研讨主题及议程,经与学科指导组二次研讨、商议,提前一周周四下午公布下一周研讨主题。其他教研小组集体研讨,形成研讨记录,推选组员在主题研讨中发言。
(二)开展集中在线研讨
集中在线研讨固定每周四上午教研日半天。由轮值教研组提出主题并组织研讨,各教研小组或备课小组指定发言人员通过屏幕共享及发言分享小组内部研讨结果,其余成员可通过在线交流面板实时通过文字交流,学科指导组给予适当的引導。
有了前期充分的准备和相关预案,活动进行得比较顺利,但在研讨深入阶段,还是出现了个别分享者超时、分享内容随意、冷场等问题。对此,主持人及教研员及时引导,保障了活动的顺利进行。研讨过程中鼓励参与教师及时搜寻相关资源提供支持和参考。
主题研讨活动全程录像,并将录像上传至海沧教育云平台,供教师们二次学习。
四、网络“同伴互助式”主题研讨活动小结与反思
“互联网+”时代打开了主题研修的另一扇窗,催生了线上主题研讨形式的出现。疫情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让这种形式更为常态化。这种研讨形式研修面广,利于教师之间真实交流,便于教师内在反思提升,丰富了研修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提升了研修活动的实效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两个多月每周一次基于网络“同伴互助式”的主题研讨和教师协同研修使教师们变得自主、开放,促进了教师间的互动和共赢。教师们的反思能力、组织能力、总结能力、分享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当然,网络主题研讨活动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例如,为了研修活动的顺利开展,还是要制定制度进行规范和约束,明确的规范可以促使教师们在研讨过程中自觉遵守相关要求,认真投入研讨,提高研讨的实效,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互助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华. 区域学科网络教研模式的实践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2]杜玉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主题研修模式[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8):37-39.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厦门,36100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