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倪前刚

    故事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无论何时,故事总是引人入胜,无论是叙事完整的故事,还是带有悬念的半截故事,总可以调动学生的倾听意识与质疑意识,让课堂更加活跃。作文教学可导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让作文相关问题的讨论更加轻松,通过故事构建创作平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习作从苍白无力的文字到丰富的内容,形象的表达,需要一个渐进的学习过程,而故事正可以鼓励学生从被动完成写作任务到主动创作的转变。教师可将故事教学法融入到作文教学中,利用故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让学生在情境故事中,提炼论点,创作出个性化的文章。

    1.故事悬念引起兴趣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生写作时总是无话可说,拼凑字词,写作的过程十分艰辛,毫无乐趣可言,教师可采取故事形式,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创作兴趣。如教师询问学生“听过《小红帽》故事的举手”,停顿一下,看看举手人数,一般都会举手,若是有少数学生没有举手,教师可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小红帽》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呀?”学生七嘴八舌讲述后,引导学生回想故事并简单概括:“小红帽去给生病的外婆送蛋糕,结果遇到了大灰狼,小红帽被大灰狼诱骗,差点被大灰狼吃了,最后被猎人救了出来。”然后继续问“同学们,看过《白雪公主》的举手”,以此类推,将《白雪公主》的故事概述出来,然后提出一个有趣的设想;“同学们,如果白雪公主在森林里遇到了小紅帽会发生什么?”这个话题顿时引起了学生讨论的热情,学生一开始听到这样的设想都很惊讶,而后进入了设想状态,教师留下这个悬念后,鼓励学生将这个故事的种种可能写出来,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同样的方式还可以用在其他的故事中,只要找到类似的两个故事进行拼凑,然后鼓励学生创造,学生的创作灵感如泉眼般源源不断。

    2.对故事内容进行改编

    小学生虽然其他知识匮乏,听过看过的故事却不少,教师可要求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读完后对故事进行改编,也可写读后感。如阅读“乌鸦喝水”后,教师鼓励学生想一想:“乌鸦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喝到水?”一开始学生缺乏思路,于是教师点拨:“你就是创作者,你可以写出不同的场景,事情的发生经过,在你的笔下会发生什么?写作的世界完全由你主宰,想一想,你可以利用第一人称讲述,假如你是乌鸦,也可以多添加一些角色,如乌鸦遇到了老虎等,是不是很有意思?”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其他的小故事,如《乌鸦反哺》等,让学生写写对乌鸦的印象,还可以搜集有关乌鸦的词句,如“天下乌鸦一般黑”等,让学生创编故事。

    3.设置故事情境,引发联想

    故事一般都有明确的线索,教师可改变传统故事教学形式,不讲述故事,为故事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铺陈拆分出来的故事线,让学生结合骨架将故事补充完整,如教师提出故事线索:“夏天、雪糕、环卫工人”然后让学生想象,通过这三个关键词可以写出什么样的故事,课堂上讨论,甲说:“我夏天吃雪糕的时候,看到环卫工人在大太阳下工作,我把零花钱都拿出来请环卫工人吃雪糕。”乙说:“夏天我吃雪糕的时候,把雪糕的纸随手扔在地上,环卫工人看到后捡了起来,我很羞愧。”课堂上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想象故事的可能性,从学生想象的故事中,帮助他们升华情感,写出具有深意的文章。

    4.记录生活故事

    创作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学生不仅需要积累词汇、句式、写作技巧,还应积累生活经验,这样其想象的翅膀才能自由翱翔,快速创作构思,减少写作压力。教师可鼓励学生将一天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可以是小故事,可以是对一个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如同记日记一样,这种记录方式不仅简单,学生的参与意识也强,还使学生养成了记录生活的好习惯,这样遇到任何作文题目,学生也能有话可说,有理可辩。

    综上所述,教师可采用故事教学形式,将故事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动创作意识,让他们在作文的互动联想中,借助故事线拓展思维空间,表达真情实感,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