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素质”=融合
顾德新
摘? 要: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对于素质练习与技术练习存在一些误区。本文从“关系”的视角,对两者在篮球教学中的定位进行阐述和分析,根据体育核心素养,解析篮球教材等要求,总结技术练习与素质练习是一种既相互独立,又彼此结合、互相影响、互相依赖的关系;二者在教学中也应坚持整体与均衡发展,有效提高篮球教学效果。
关键词:篮球教学;技术练习;素质练习;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8?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1-0022-03
技术练习与素质练习是篮球教学中的两个重要内容,在篮球教学训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多年来,不同的篮球教学者对于篮球技术练习和素质练习的关系及其在教学中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分歧。因此在篮球教学中也产生了一定的误区,使学生在学习篮球技术动作和发展篮球能力水平过程中出现偏差,制约了篮球运动水平的整体提高和良性发展。
一、“技术”or“素质”——二者关系的误区
多年来,不少教学者在篮球教学中技术和素质练习的认识问题上存在一定误区,进而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合理现象,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误区一:技术唯上
一部分教师认为,篮球教学中“技术”和“素质”是“一元”的,不存在没有篮球“素质”的“技术”,也不存在没有篮球“技术”形式的“素质”。而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了较好的篮球技术动作,但在实战过程中,往往在比赛后半阶段因为自身的体能等基本素质状况跟不上比赛的强度,导致最后比赛失利。
误区二:素质唯上
另一部分教师认为,只有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打好素质基础,才能进行篮球专项技术练习,前者是基础,后者只能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只有这样篮球运动能力才能提高。许多学生因为过多注重身体素质练习,而轻视基本技术练习,结果虽然身体素质很好,但结合球时,运动技术能力差,技术粗糙,不能完全展现出真实的篮球水平。
以上观点在篮球教学中出现了两个极端倾向:第一类倾向是用篮球技术练习代替素质练习,认为技术练习完全可以代替素质练习,没必要进行专门的素质练习。第二类倾向是脱离了篮球运动的专项特点,过于夸大了素质(体能)练习在整体练习中的作用。这两种观点都割裂了篮球技术与素质的相关性和统一性,忽略了身体运动能力的整体性与专项技术的个体性。因此,以上两种观点都存在其合理的一面,也存在各自的弊端。任何一种事物都不能走极端,否则不利于事物的发展。在篮球项目中也一样,技术和素质都应根据篮球技术特点,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练习。
二、“技术”and“素质”——二者关系的定位
(一)内涵区分——篮球技术与篮球素质的概念界定
篮球技术是篮球比赛中运动员为了进攻与防守所采用的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它包括移动动作(指跑、跳、急停、转身等无球的动作方法)控制球支配球动作(指传球、接球、运球、投篮等有球的动作方法)和争夺球动作(指抢球、打球、断球、抢篮板球等动作方法),以及由这些动作组合的各种各样的动作体系。
篮球素质是指篮球运动中的几种基本素质,主要分为六大类:力量素质(上下肢等各部位的肌肉力量,对抗中的力量对抗)、速度素质(篮球运动进攻与防守中快速移动的能力)、耐力素质(在篮球运动中长时间对抗神经、肌肉疲劳的能力)、灵敏素质(在运动中迅速、准确、协调完成动作的能力)、弹跳素质(在抢篮板、投篮、防守等运动中,能够更好地控制范围)、柔韧素质(各个关节活动幅度、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能力)。
(二)相依相存——技术练习与素质练习的辩证关系
篮球运动是对抗性项目,其技术内容多,形式多样,战术复杂,攻守对抗激烈,转换快,这些特点要求篮球学习者具备高强度对抗中运用各种篮球技术的能力,技术熟练度与运用水平是完成攻守的首要条件。在目前高强度、快速度、强对抗的篮球运动中,需要有很好的体能作为保障,因此技术和素质练习在篮球教学中缺一不可。运动中技术练习和素质练习也是一种既相互独立,又彼此结合、互相影响、互相依赖的关系。鉴于两者的关系,在具体练习中,要做到有合有分,而且分中有合,合中也有分。
1.合中有分——“独立”关系
篮球技术和篮球素质练习方法、手段、要求等方面各有自己独立性的一面,而二者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程度使得在练习中又要做到彼此的结合,不能完全独立。例如在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练习中,练习和掌握传接球技术动作要点是技术中独立的一部分,在后续传接球练习中加入了跑动、换位等素质练习,而这些素质练习动作方法的掌握又是它自身独立的一部分。但是在掌握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过程中,两者又是紧密联系的,即它们的“独立”是建立在篮球传接球练习整体性中的独立。
2.分中有合——“融合”关系
篮球运动中,技术练习与素质练习都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以及相对独立的技术特点。但是两者是紧密融合在一起的,在技术练习中融入素质练习的内容,在素质练习中结合技术练习的内容,而且篮球运动中很少有一种技术的运用是单一技术或单一身体素质的,一般都是以组合的形式出现。但是在“合”中,也要根据篮球教学阶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因素分清主次,有效发挥其在篮球教学中的作用。
三、“技术”+“素质”——二者关系的融合
(一)解析小学篮球教学的素养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体育学科内所具备的体育专业素质,这些素质是通过长时间的体育训练而形成的专项思维,通过这种思维促进体育知识的积累,增加体育技能,形成基本经验,從而达到体育学科所要实现的核心目标,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存在融合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融合。
在篮球教学中,制定篮球课程目标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要求,围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构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展现“学篮球”“懂篮球”“会打球”的风采。基于这样的考虑,在篮球教学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技术”与“素质”的融合中的体现如下。
1.“运动技能”素养
分析运动技能,探寻素质需求。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学习者的素质有不一样的要求,这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认真分析运动技术与素质的关系,找准两者的融合之处,真正做到學生课堂学习“质”与“量”的共同提高。
科学运动负荷,提高运动素质。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运动负荷,身体练习没有达到一定负荷是达不到运动效果的。通过合理设计运动密度与负荷,以及对于篮球技术与运动量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运动技术与体能的发展。融合设计中,在不影响篮球运动技术学习的前提下,合理提高运动负荷和密度,发展篮球技能水平。
2.“健康行为”素养
理解融合意义,认识两者关系。篮球运动技能的发展和提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基础,如速度、力量、灵敏素质等,它们与运动技术有着紧密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依赖,互相影响。教师应该理解两者融合关系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了解技术与素质的关系,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研究教学内容,科学融合设计。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应做到从准备部分到结束部分,都能够将篮球运动技术与素质融合设计,让学生围绕设计的内容进行学习,在学习中不断了解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并能够掌握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3.“体育品德”素养
考虑学情特点,合理融合设计。认真分析学情,合理设计篮球运动技术与素质的融合。教师在组织篮球技术练习时,根据不同的技术特点,融合相关的素质,寻找学生容易理解、掌握、参与的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不断克服困难的精神,发展综合素质。
多样手段方法,激发学习兴趣。篮球运动技术与素质的融合中,要适当变化练习手段方法,如采用竞赛法、游戏法、评比法等多种方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一方面提升了篮球技能素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体育品质。
(二)解读小学篮球教材的内容
以《体育与健康》(人教版)篮球模块教学为例,内容有小篮球(持球、抛接、球绕环、拍运、传、投等简单动作)、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移动(侧身跑、滑步、变向跑)、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单手肩上投篮及各种组合动作和篮球游戏。我们对以上技术的学习和运动技能的发展,进行有针对性的运动技术练习与素质练习融合设计,有效发展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提高学生体能(表1)。
针对小学阶段篮球运动技能的素质需求,如速度素质、力量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耐力素质、协调能力等进行融合设计,在学习过程中加强针对性安排,提升篮球运动能力。例如,在提高速度素质上安排,半场全场冲刺跑,在灵敏和速度素质提升中,安排绕杆折返跑等,在融合中不断提升各个单一能力,在分开技术中提升融合素质,有效促进篮球能力发展。
(三)解构小学篮球教学的模式
以六年级“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为例,与该内容相关联的主要素质有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和协调能力等。将行进间传接球技术与这些素质融合到一堂课的设计中,关注学生学习技术能力提高的同时,发展速度、力量、灵敏等素质。通过有目的的重复练习和一定负荷的练习,提升相关联的素质能力,为学生提升篮球运动水平提供帮助,从而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学习兴趣(表2)。
目前在篮球技术练习与素质练习两者的关系上,许多教师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它们对篮球运动学习的作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篮球运动技术和素质两者兼顾,根据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篮球教材、课程目标等要求,针对性地融合设计,改变过去单一枯燥的练习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投入课堂学习中去,在不断发展篮球技术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水平,发展体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