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方一平 訾利梅
摘 要:开展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对于保障耕地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分析了太和县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太和县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及对策措施,以期为太和县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太和县;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减量增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3.2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7-0117-03
太和县地处黄淮平原南端,黄泛平原是地貌类型的主体,全县总面积1867km2。近年来,太和县积极实施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以及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通过开展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商品粮基地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化肥机械化深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措施,在农业生产中90%以上的田块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夏作物收获后,进行玉米、大豆秸秆还田,耕前施入有机肥和化肥、深耕翻整地播种小麦,或种肥同播施入缓释配方肥作基肥,播种小麦。午季小麦机械化收获后,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或打捆离田,板茬种肥同播玉米和大豆。但是,随着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太和县部分耕地土壤已不同程度也出现了板结、酸化、盐渍化、耕层变浅问题。为此,本文总结提出了太和县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及对策措施建议及政策保障对策,以期为太和县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提供借鉴。
1 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措施
1.1 精准测土配方施肥 建议太和县全面推广应用精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大落实配方肥进农田。精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助于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1-3]。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量施用,能够达到协调耕地土壤养分,科学施肥[4-5]。建议太和县根据需要和可能,做好肥料规划,根据作物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针对土壤养分不协调的现状,全面推广配方施肥技术,通过科学施肥,平衡衡施用化肥,针对性补施硫、硅、硼、锌、钼等中微量元素。协调耕地土壤养分,使土壤的供肥特点与不同作物优质高产生长发育的需求一致。
1.2 有机肥替代化肥 增施有机肥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主要途径[6-8]。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一定水平,才能为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机肥料施入土壤后,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状况和生物特性,熟化土壤,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和缓冲能力,并为土壤微生物活动提供能量和养料,促进微生物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9-13]。此外,有机肥含有养分多但相对含量低,释放缓慢,而化肥单位养分含量高,成分少,释放快。两者合理配合施用,相互补充,有利于作物吸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14]。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加饼、粕、糟等优质有机肥,同时适当推广商品有机肥和生物菌肥。
1.3 种植绿肥和秸秆还田 利用冬季空闲田种植、果园套种等模式恢复绿肥种植,有助于土壤中有机碳、有机氮的矿化,以及磷、钾元素的释放、土壤中原有机质的矿化,从而提高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酶类的活性,对改良中低产土壤、修复荒破废地、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15-18]。适当发展绿肥与推广秸秆还田,扩大有机肥用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松散无结构状况[19-21]。推广绿肥-秸秆协同还田技术,实现耕地种养结合和耕地休养生息,缓解过度耕作和化肥过量施用导致的耕地退化问题[22-23]。当秸秆还田量过大时,建议增施腐熟剂和尿素,加速秸秆腐解,提升秸秆还田效果。
1.4 推广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是在设施栽培上应用,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提升肥料施用效率,同时达到节水的目的[24-27]。主要有滴灌水肥一体化、微喷灌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方式。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有利于提高肥水利用率[28-30]。
1.5 施用土壤调理剂 针对太和县部分酸化土壤,建议施用石灰和土壤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同时建设农家肥堆沤池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提升土壤肥力[31-34]。在土壤pH值大于8.5或土壤盐分含量大的灌溉地区,配套滴灌系统,实施秸秆还田、地膜覆盖、工程改碱压盐和耕作压盐。巩固提高排灌标准,作用是调控土壤水分状况,进而调控气、热、肥等因素。其次是调节农田小气候,以利土壤蓄水保肥墒和作物正常生长[35-37]。加强灌溉设施建设,改善农田小气候;加强农田水利配套建设,提高灌溉能力[37-39]。
2 耕地質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对策措施
2.1 建立健全日常工作制度 建立健全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制度,成立专门的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实施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组,强化组织领导。聘请技术专家,加强实地技术指导。制定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方案,落实关键技术。
2.2 加强工作宣传与技术知道导 通过主办多种形式技术培训班,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农技人员技术素质和种植大户科学施肥的水平。开展面对面的技术培训,把握关键技术环节,提高技术使用准确率、到位率。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传统的施肥观念和不良的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40-42]。建立减肥增效示范片,引导农户采用种植绿肥、秸秆全量还田、应用配方肥、控失肥、缓释肥、生物有机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
2.3 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与试验示范 综合考虑太和县行政区划、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等情况,按照每667hm2耕地取1个样基础上整合、调整和确定每年的耕地质量调查点位,适时开展土壤采样、田间调查和分析化验。在全县建立耕地土壤墒情监测点,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建设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系统,逐步实现土壤墒情自动监测化。按照《安徽省耕地质量监测实施方案》要求,根据不同土壤类型、耕作制度或生态农业区,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点[43]。对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肥料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形成太和县化肥用量调查报告。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利用率等试验示范,探索适合太和县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政策的技术模式。
2.4 强化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支撑 加大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通过优化遴选相关企业进行试点示范。召开农企对接与技术推广会,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及行业生产厂家参会,组织全县农机大户、种植大户进行农企对接。强化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开发相关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成果集成智能平台,及时传递县区主要作物施肥指导意见、土壤墒情、重要土肥活动等信息[44-45]。通过平台实现农业四情自动监测,实时传输、汇总、分析、上报等。
3 结语
近年来,相关部门坚持以合理利用土壤资源,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为重点,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46-47]。今后应根据太和县农业生产实际,在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精准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肥种植、秸秆还田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合理施用土壤调理剂,加强灌排条件建设。同时,建立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日常工作制度,加强工作宣传与技术指导,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与试验示范,强化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1]方菲.马鞍山市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01):104-105.
[2]王慎俊.耕地质量等级提高方法和途径研究[J].山西农经,2020(24):107-108.
[3]方菲,罗晓辉.马鞍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24):129-130,162.
[4]陆幸鹦,孙永泉,陈吉,等.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1):104-105.
[5]刘晓霞,陈正道,陈一定,等.浙江省耕地质量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技推广,2020,36(11):9-11.
[6]张红旗,谈明洪,孔祥斌,等.中国耕地质量的提升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8,20(05):16-22.
[7]杨海军,关佑君.天水市耕地保护现状及质量提升对策[J].甘肃农业,2020(10):69-72.
[8]许发辉,杨宁,赵明,等.我国区域性耕地质量退化问题及改良培肥对策措施[J].中国农技推广,2020,36(10):3-7.
[9]朱凤菊,李敏.崇信县耕地质量保护工作开展现状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9):32-35.
[10]王颖婕,白京羽,刘中全,等.耕地质量提升动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20,54(05):905-912.
[11]张乐乐,陈翔,魏凤珍,等.安徽省耕地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18):115-118.
[12]何建桥,徐生,陈文超,等.南京市耕地质量提升的实践与成效[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7):283-286.
[13]王桂锋,葛嫚,李慧卿,等.衡水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存在问题与建议[J].基层农技推广,2020,8(08):107-109.
[14]董思永,朱叶.砀山县果园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J].中国果菜,2020,40(08):94-97.
[15]付忠卫,毛涛,王勤礼.增施有机肥对制种玉米产量及耕地质量提升的影响[J].中国农技推广,2020,36(07):60-62.
[16]王凌.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实现途径[J].乡村科技,2020(19):103-104.
[17]王军,李萍,詹韵秋,等.中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04):87-93.
[18]王金国,蒲俊蓉,朱海涵,等.浅析合理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J].新疆农业科技,2020(03):28-29.
[19]张晓雯,安祥生,李豪.阳泉市郊区耕地生产潜力提升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09):102-105.
[20]刘晓睿.耕地质量等级划分及土壤土壤理化性状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21]张雁,代先锋.河南省渑池县耕地质量监测与评定[J].河南农业,2020(12):53-55.
[22]魏昊,夏英,李芸,等.信贷需求抑制对农户耕地质量提升型农业技术采用的影响——基于农户分化的调节效应分析[J].资源科学,2020,42(02):217-231.
[23]徐礼和.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04):171,176.
(上接118页)
[24]魏昌.陕西省耕地质量提升模式分析[J].农业与技术,2020,40(03):55-57.
[25]段淑涓.高台县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现状分析[J].现代化农业,2020(02):22-23.
[26]王星月.巢湖市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与时空变化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9.
[27]宋琴琴.榆林市沙区耕地质量提升模式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0,40(01):48-51.
[28]张洪芳,居立海,许飞鸣,等.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減量增效技术模式[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35):56-57.
[29]张坤玲.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建设模式研究——以湖南省武冈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1):6-8.
[30]黄桂华.基于耕地质量评价的土地整治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9.
[31]张金美.提升耕地地力质量与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0):92.
[32]方志坚,王义祥.耕地质量提升与土壤地力保育初探[N].闽北日报,2019-10-20(003).
[33]许晓婷,韩申山,赵敏宁,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耕地产能的提升能力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9,36(05):89-96.
[34]黄晶.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19(28):225.
[35]陈世红,赵才瑞.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推广的应用研究——以镇平县为例[J].农业科技通讯,2019(09):213-214,218.
[36]田东升,赵鹏飞.耕地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分析[J].吉林农业,2019(17):80.
[37]邵雅静,员学锋.基于限制因子分析的耕地质量提升潜力分区[J].生态学杂志,2019,38(08):2442-2449.
[38]朱海娣,王丽,马友华,等.基于GIS的合肥市耕地地力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08):64-73.
[39]吴冠华,吴克宁,于兵,等.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比较研究——以德惠市为例[J].土壤通报,2019,50(04):786-793.
[40]潘悦,李芹芳.宁强县耕地质量提升限制因子及潜力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14):16-19,29.
[41]何艳明,杨庆祝,何红喜.绿肥对提升耕地质量与水稻产量作用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14):36-38.
[42]宋戈,刘燕妮,张文琦,等.基于可改良限制因子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潜力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9,35(14):261-269.
[43]王贺乾.基于GIS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44]王颖婕,白京羽,刘中全,等.耕地质量提升动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20,54(05):905-912.
[45]刘桃菊,陈美球.中国耕地保护制度执行力现状及其提升路径[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09):32-37,47.
[46]陈建明,吴豪翔.浙江省耕地产能提升与优化管理研究[J].浙江国土资源,2013(05):36-38.
[47]陳美球,刘桃菊,周丙娟,等.我国耕地保护的效果与其提升对策探讨[J].中州学刊,2012(01):45-49.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