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产业的发展与生态环保研究
摘 要:在贵州强力推进“大生态战略”的生态文明新时代,各大产业的发展都将围绕着生态环保而逐步展开。本文将分析贵州茶生长的生态环境要素,茶与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之间的耦合关系,以期为贵州茶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茶产业;生态;环保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6.207
基金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贵州生态史研究团队”(项目编号:2020DTJ0623N4716)阶段性成果。
作为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茶业,它不仅是促进贵州农村产业振兴的推动力,而且也是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茶离不开青山绿水的陪伴,生态环境也同样需要茶的贡献。近年来,茶产业作为贵州实现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的重要产业,不断进行跨越式的探索和实践。
1 独特的自然环境助推贵州茶产业绿色发展
生态环境是茶树生长的基础,作为农作物的茶业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是茶叶质量得到保障的前提条件。中国的四大产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都有着先天的生态优势,年平均气温在15℃-22℃之间,且降水量丰富,土壤以适合茶业生长的红壤和黄壤为主。
贵州作为西南产茶区的重要区域,有着发展茶产业的天然优势。首先,贵州位于北纬24℃-30℃之间,处在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之内,年均气温为15℃左右,气温变化小,通常最冷月的平均气温为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为22℃-25℃,是典型的夏凉地区。境内降水较多,雨季明显,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高海拔低纬度造就了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水,更兼山高雾重并呈南北走向,日照偏西呈散射光。其次,贵州土壤酸碱度适合茶叶生长,贵州土壤中富含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为茶产业富集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提供了天然优势。这种土壤非常有利于茶叶内含物特别是芳香物质形成,有利于茶叶的嫩绿鲜活。研究表明,贵州茶氨基酸含量为3%~5%,而江浙茶氨基酸含量高者却仅有3%;贵州茶水浸出物含量一般在45%以上,江浙茶仅有30%左右。我国目前有8600万人对锌的摄入量严重不足,大约有7亿人还在低硒地区生活[1]。有研究也表明了70%的慢性疾病和亚健康等都与人体摄取微量元素不足有相关性。因而,贵州茶质量的优质特性对消费群体的微量元素的摄入大有益处。2017年1月,贵州绿茶顺利通过农业部认定,以“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的独一无二品质成为全国第一个以省为单位申报的地理标志产品。再次,截止2018年,贵州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7%,排位处于全国前列[2]。贵州的茶园,都生长在大山森林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证了茶区生态食物链的完整,茶树害虫的天敌们有了栖息之所,化学农药自然没了用武之地。贵州有40多个产茶县,主要有的产茶县是:湄潭、凤冈、都匀、余庆、黎平、丹寨、纳雍、贵定、金沙、晴隆、雷山县等。据2019年贵州省环境公报数据显示:这些产茶县市空气质量都在优良等级。最后,贵州的工业基础较为薄弱,虽然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但从另角度来看,也造就了全省工业污染较小,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的局面,为贵州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条件。
从以上贵州茶产业生态优势来看,贵州在全国的产茶区中具有比较优势,应是全国难得的优质产茶区,同时,也具有发展绿色茶产业的极大潜力。
2 茶产业的高质发展有利于生态环保
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茶树品质的提升,茶树种植则反哺生态,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对于茶产业的经营中,我们一般的认知是这个产业带来仅仅是经济效益,而对于它的生态效益却关注不够,从而影响了茶产业整体质量的提升。根据相关统计,在具体的森林环境影响中,超过70%的元素已经具体融入到整个环境循环之中,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空气净化和自然灾害的有效降低。规模化的茶业种植通常都会形成茶园,茶园经过一定的发展,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高质量的茶业种植在此阶段,不仅会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会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贡献其价值,产生生态效益。换句话来说,茶的种植是生态理念和发展思维的良好呈现,将从本质上发挥对整个生态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2010年贵州的森林面积是713.8万公顷,覆盖率为40.52%,2018年增加至1004.15万公顷,覆盖率为57%。
而贵州茶园面积从2010年164.25千公顷的增长到2019年的466.66千公顷。面积增长了近3倍,并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
从上面两组数据可以看出,贵州省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近10年来是不断增长的,贵州的森林面积的增长也离不开贵州茶园面积增长的贡献。森林覆盖率的增长,茶园的贡献率在10%左右。
贵州处于茶树原产地的核心区域,1980年在贵州晴隆发现世界唯一距今100多万年的茶籽化石。生物学上,原产地的东西最好。相比较新的茶树种植,古茶树园林茶草共存、昆虫菌种相依,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完整、健康的生态链,更能体现出贵州生态系统的优越性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9个市(州)38个县(市、区)古茶树近120万株,其中相对集中连片1000株以上古茶园50处,树龄200年以上古茶树15萬株以上。因此,为了更好底发挥古茶树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品牌价值,防止滥砍滥伐和不适当的保护,2017年8月3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这也是全国首部在省级层面制定的关于古茶树保护的地方性法规[3]。
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是贵州最大的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路径,就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生态农业。而贵州的自然禀赋,具有成为全球优质茶产业产区的比较优势。随着中东部产茶区环境的不断恶化,东茶西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贵州的茶产业也因此有了重大的发展机遇。茶产业具有带动能力强,不与粮争地的生态功能,因此,发展茶产业具有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和。
近几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加强环境保护,全省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为出产有机茶、富锌富硒茶、精品茶奠定了重要的环境基础,使我省成为高品质绿茶的重要产地。
目前,茶产业已成为贵州省43个县的主导产业,近50万的贫困人口依靠茶叶改善了生活。生产茶叶成为贵州茶产业大县农村居民致富的主要途径,贵州优质的生态资源价值也通过茶叶生产得以实现。
种植茶树充分激活了贵州优质的生态资源,由连片茶树形成的茶林生态系统具有能够满足人们生产茶叶的使用价值,生产茶叶替代经营传统农业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进而驱动茶林 产权界定,丰富生态资源产权价值实现路径。不断扩大茶叶生产规模,提升生态资源总收益,进而提升生态资源产权价值,实现生态资源总收入增长与生态资源产权价值增长的良性循环。
在大力推广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贵州在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把“干净黔茶·全球共享”的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新时代茶产业的发展内涵中,坚持生态无污染、干净安全的底线原则为标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凸显了质量优势,积蓄了良好口碑,并积累到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贵州茶产业的发展是一种生态上的坚守,贵州茶园的不断打造升级,是退耕还林,保持水土的重要措施,也是把茶山变成金山银山,达到增加人民收入的举措。为了实现贵州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生态环保为导向,提升品质,促进品牌在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尽快完善茶产业绿色发展规划、统筹领导,优化产茶县市区域布局,提升茶企清洁化精加工的能力、提高绿色茶园的占比率、扩大茶基地的生态效益等措施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梁龙,李茂盛,沈水琴.贵州绿色功能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J].贵州农业科学,2019(9).
[2]刘悦.丝绸之路 黔茶飘香[J].当代贵州,2017(32).
[3]樊园芳.贵州古茶树焕发勃勃生机[J].贵茶,2019(3).
作者简介
黄昊(1982-),女,黑龙江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史、城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