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劳动仍然是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挑战的最好办法

    吴俊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制造焦虑仿佛成了一种常见的销售技巧:广告说你皮肤不好,要被家里人抛弃了;培训班说你偏科,肯定上不了好大学;人工智能也在说,再不学编程就要被时代淘汰了……但是,人工智能时代究竟长什么样子呢?

    背景知识越复杂、数学工具越清晰,这种工作就越容易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区块链这些技术你方唱罢我登场,总还是能够看到一个比较清晰的发展脉络,其中人工智能技术最梦幻,也最容易让人觉得有一种“被危机”的警觉——“是不是我又被人为制造焦虑了?”如果能够这样想,说明你具有较好的批判性思维。但是,人工智能毕竟已经有了这么多的应用,伴随着技术的普及和人工智能接口技术的成熟,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可以学习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那么,人工智能主题的创客空间要如何建设?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落实人工智能的各种应用?作为创客空间2.0建设“智力担当”的人工智能又将会把创客教育推向何方?

    当我们回到问题的起点,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时,应该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角色?应当说,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技术进步始終无法绕过的问题,这个过程中涉及大量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和沟通,而这也恰恰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弱项。

    我们可以认为“硅基生命”本身就是“碳基生命”的一种进化方向,智能之间的协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就像我们会参考大数据分析的意见,对政府科学施政提供有效的建议一样,智能科学和其他的技术手段一道,最终促进的仍然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如果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大可不必对人工智能技术过度恐慌,而有必要去反思人和劳动的关系、创造性劳动和人的幸福的关系。

    因为更多的机械而又痛苦的劳动被计算机和机器人替代,更多的生产决策被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替代,更多的钻营和小聪明被区块链替代,这时人的生活反而会变得简单,但简单不会让我们变傻,而是变得更加趋向于人类的劳动本质,当下的人工智能教育应当供给下一代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各种技能,而不仅仅是学习已有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边边角角,这或许是我们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挑战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