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王文英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将在文本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在写作中加以运用,既是对文本的深入阅读,也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在文本中学习选择素材

    初中阶段,写作训练以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为主。在写作中,应该怎样把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地刻画出来,让所写的人物真实而鲜活?在写作训练时,我们完全可以向语文文本学习写作素材。如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作者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出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无论是称呼来历、切切察察以及不见得很好的睡相,还是烦琐之至的许多规矩和讲“长毛”的故事以及给“我”买《山海经》的事情,都是作者亲见亲闻亲历过的,所以写来具有十分亲切的感情,充满幽默的真情美。所以,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选择素材。

    二、在文本中学习细节描写

    好的细节描写无疑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进行细致描写,可以让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作品主题更加深刻。如《阿长与》中,鲁迅先生为了表现长妈妈爱唠叨、爱说闲话,写她“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另外,有关“元日”早晨的一段描写也十分生动:“我”醒了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当“我”忽而记得了隔夜长妈妈的提醒,喊出“阿妈,恭喜”时,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這些细节都传神地写出长妈妈对“我”的期待。

    再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细节细腻感人。父亲怎样的背影让作者“最”不能忘记?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蹒跚地走”“慢慢地探”“穿”“爬”“攀”“缩”“微倾”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年迈体衰,行动笨拙,而“攀”“缩”“微倾”等词更传达出了父亲那种“努力的样子”,从而使“背影”成为焦点,强烈地烘托出父爱子的深厚情感。

    用文本为学生打开心灵之窗,学生就会发现,原来生活中的素材是源源不断的,只有平时深入细致地去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点点滴滴,才能在作文时以小写大,给自己的文章添色生辉。

    三、在文本中学习布局谋篇

    一篇文章要写得精彩,整体的布局谋篇是至关重要的。再好的材料,如果不善于布局、巧妙构思、运用一些写作的技巧,也难以取得预想的效果。所以在文本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并将此方法内化成学生的一部分,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益处的。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展开,真实地再现了鲁迅先生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文章选择了几个典型事例,写出了儿时鲁迅对长妈妈由厌到烦的情感;再次,交代了作者内心情感的两次转折,由厌烦再到敬佩;最后一部分,则饱含深情地哀悼长妈妈。总体来看,这条情感线索贯穿文章始末,使全文结构严谨。另外,文章构思上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欲扬先抑。文章从一开始就表达出作者对长妈妈的厌烦和不满,就在读者似乎感到长妈妈一无是处时,作者笔锋一转,详细叙写了两件令他敬重的事:讲“长毛”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由于前面“抑”得太多了,后面的“扬”就给人以奇峰突起的感觉,人物形象瞬间就高大起来。因此这篇文章以情感变化为线索的写法,以及欲扬先抑的手法,都可以让学生加以学习。学生有了布局谋篇的意识,行文自然就会脉络分明。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立足文本,用好这个“例子”,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写作资源,在教学中读写结合,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充满智慧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