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监督类节目的品牌构建之管见
胡水申
【摘要】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媒体传播的格局和传播路径。如何把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办出党心民意、办出权威性和影响力,是当下广播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浙江金华广播电视总台《行风热线》节目为例,对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的品牌构建做了初步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广播? 节目? 监督 品牌建设? 研究
【中图分类号】G222? ? ?【文献标识码】A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天然属性之一,受众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对政府执行部门和社会现象进行监督,有利于提高政策执行部门的执政能力和改良社会风气,有利于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秩序。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责任,舆论监督节目能够对社会上丑恶现象进行揭露,能够向社会受众传播正义,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以新闻的力量推动党风、政风、行风的进步。目前,各地广播电台舆论监督类节目众多,节目质量参差不齐,对社会、行业的监督效果也截然不同。
一、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存在的问题
1.热线缺乏持续性
因为一些地方领导对舆论监督类节目的重视程度不同,出现对舆论监督类节目的“忽冷忽热”,存在“看领导眼色行事”的现象。尤其是当节目运行一段时间后有的会出现上线嘉宾热情不高、解答问题敷衍了事的现象,让听众失去参与热情;没有相应的考核机制及响应机制,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也会使节目的宗旨不能很好的得到落实。
2.节目内容缺乏专业性
主持人、记者专业知识学习不够,特别是对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没有下功夫了解。如对黑车管理问题,需要主持人有专业的判断和对各项相关法规的了解,才能提出问题,戳中要害。
3.线上线下缺乏互动性
互联网最核心的特征是传受一体化互动。广播作为最具新媒体特质的传统媒体,也应该注重与听众的互动。听众与广播节目的互动,不仅仅是交流与沟通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让听众参与到节目中,成为节目的重要内容。同时,及时听到受众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促进广播节目的成长。当前,一些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缺乏“线下功夫”“场外本领”,存在对“线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节目质量不高的问题,失去了传播力和影响力。
4.节目管理缺乏制度化
一些舆论监督类节目的定位不准、目标不明,对节目缺乏科学策划,对监督什么、怎么监督存在随意性。对上线单位和上线嘉宾缺乏考核机制,对节目内容没有部门协商机制,导致出现节目支撑乏力、运转困难的现象。
5.主持风格缺乏鲜明性
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能否成功,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能力和水平。舆论监督类节目主持人除了要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相关的政策法规知识,还应该掌握恰当的语言表达和现场把控能力,有为群众服务的高度责任心和不断创新的思维,并具有鲜明的语言风格和对事物的预判能力。有的电台对主持人风格的定位、设计不够,频繁更换主持人,让节目嘉宾和听众都难以适应。
二、广播监督类节目品牌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在融媒体时代,广播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需要从单纯的节目较量走向全面的品牌竞争。浙江金华广播电视总台广播舆论监督类栏目《行风热线》创办于2003年7月1日,由金华市政府纠风办、金华市政务公开办公室和金华广播电视总台主办。“领导坐镇直播间、百姓难题现场办”是栏目一贯宗旨。节目由市委市政府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47个部门的负责同志做客直播间,公开办事程序,倾听百姓意见,接受社会各界对本部门本行业的行风评议监督,办理百姓难事、急事,传递最新的政策法规,在群众与政府之间架起一座理解和沟通的桥梁。节目开办16年来,先后有4万多人次走进直播间,解决各类问题3.6万件。该节目曾4次写进金华市《政府工作报告》,两度获得浙江省广播电视优秀新闻栏目。新时期,《行风热线》节目组坚守节目创办初心,全力打造地方电台舆论监督类节目品牌,并持续呵护和创新,使老节目焕发出新活力、新能量。
1.坚持党媒姓党,打造党性品牌
新闻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过程中,都要讲党性,听党的话,时时处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担当有为,当好“尖兵”,做到帮忙不添乱。
2.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打造民生品牌
行风热线一头连着群众,一头连着党委政府,《行风热线》打开了一扇百姓了解党委政府的窗户。通过《行风热线》,百姓可以了解当地党委政府正在想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和干得如何,这是对百姓知情权的尊重,这种尊重可以调动其参与节目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行风热线》致力打造民生品牌,架设了一条汇集民意、集中民智的通道,促进决策和行政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建构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强有力的立体式网络化的舆论监督,有力地促成了决策的落地、问题的解决和工作的落实,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3.坚持解决实际问题,打造效果品牌
舆论监督类节目必须通过监督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这是硬道理,也是节目组的真功夫,更是群众对节目是否值得信任的试金石。“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一直是《行风热线》追求的目标,对听众和网友反映的困难和问题都有记者进行追踪报道。《行风热线》还开设了“直通行風”“一周反馈”等子栏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做到跟踪关注,使节目品牌得到拓展延伸。对于久拖未决或牵扯部门较多的问题,通过“热线聚焦”“记者独立调查”持续发力。
4.坚持节目创新,打造融合品牌
随着全媒体时代到来,传统媒体要主动整合资源,打造融媒体平台。在顶层设计上,要打破常规,重构运行模式,畅通传播渠道,强化以受众为中心,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线上与线下的有机融合。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实现与听众的24小时实时互动。《行风热线》还实现了视频同步直播,给听众带来了视觉感受。在金华市党代会和金华市两会的现场,《行风热线》主办的融媒体直播间, “声、频、报、网、端、微”全媒体直播,在媒体融合中“试水”。
5.坚持强化制度保障,打造长效品牌
舆论监督类节目的主要任务是监督政府部门为民执政的能力水平,如果没有当地党委、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如果缺乏一整套考核检查的长效机制,节目很难持续下去。金华广播探索出一套较完整的工作体系,使节目收听率持续飘红。一是抓考核。《行风热线》栏目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机制,突出解决问题,考核结果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考核。二是抓质量。将部门一把手请到直播间,回应群众反映的问题,保证了节目质量,并将一把手上线率纳入考核。 三是抓数量。2017年,《行风热线》栏目调整上线单位数量,由原来的47家增加至56家。由政府部门扩大到党委部门和社会团体,满足了广大听众的需求。四是抓问责。建立 “约谈”机制,对上线单位一把手多次不参加节目、问题办结率低的,将由市纪委对其进行谈话,责令整改。通过强化制度保障机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有问必有果”,促进监督类节目经久不衰,“热线”持续发热。
三、结语
有品牌就有优势,有品牌才有竞争力。加强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的品牌建设,对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引导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挖掘自身潜力,把握发展机遇,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为广播监督类节目的生存和发展增加空间,使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做强做优,就可以在媒体融合时代找到生存和发展的路径。
参考文献
1.韩晓宇:《 地方台新闻舆论监督节目的品牌塑造》,《记者摇篮》,2018年第1期。
2.杨春慧:《浅谈广播电台舆论监督类节目的多元化运作》,《 科技传播》,2016年第13期。
3.姜荣文等:《新闻监督类节目的创新创优之路》,《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年第11期。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广播电视总台)
(本文编辑:林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