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疫情红利”想到的

    魏宁

    过去的一个学期里,近1500万教师和2亿多学生共同展开了一场世界教育史上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实验。当下,疫情逐渐消退,除了个别地区,教育逐渐恢复到它的常态之中,我们已经进入了“后疫情时期”。回顾过去的这个特殊的学期,有一种观点认为,疫情期间,教育信息化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成为了教育的主角,因此,“后疫情时期”我们首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让这次的“抗疫红利”最大限度得以延续。

    我非常理解这种希望教育信息化能更好发展的声音,毕竟,这是教育人自己的声音。但是,我们对教育信息化的自信和底气,完全来自它自身的革命性力量,而不是靠一次疫情给予的机会。

    因为,不论疫情是否存在,教育的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这样一个大趋势不会改变,学生们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数字土著的事实不会改变。如果这样看待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我们就得承认,这不过是未来教育信息化大潮的提前大规模预演,而绝不是一次“临时出镜”。

    不久前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小学生已经成为我国网民中占比最多的群体(26.9%);15~19岁年龄段的青少年人均拥有手机APP84个,遥遥领先于各个年龄段,10~14岁年龄段也高达48个;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网络音频、网络文学、社交等都是学生们最常见的网络应用形式。00后甚至10后的中小学生,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数字土著”,信息化、数字化就是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每天都使用着各式各样的信息化设备,看着线上的各种视频,说着新潮的网络用语。面对这样一群新生代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教学若还停留于一块黑板、一间教室、一座校园,又如何能与他们的心灵相通呢?

    当然,疫情期间的这样一场教育实验,确实让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得以加速,如果我们把这些看作“疫情红利”的话,我们会发现,它并不需要我们想尽办法去延续,因为,一切改变都已默默地发生了。

    学校教学的生态链改变了。在线教育已经成为教学的新常态,和线下教育一道,构成教育的完整生态链。融合线上线下教学的新型教学途径、模式、策略经由教师们的智慧开发,不断涌现,而类似翻转课堂、双师课堂等创新形态已经被广泛接受并被深入挖掘。

    学校的育人和管理手段改变了。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班级微信群、QQ群等管理工具,已经成为班主任、学生、家长日常沟通的新利器。

    教师们的技术素养提升了。网课开始之初还狼狈不堪的教师们经过几个月的“战斗”洗礼,已经可以娴熟地驾驭各种线上教学方式。

    家长们对技术的认知改变了。疫情期间,由技术连接的家校沟通成为保障学生居家学习效果的重要纽带。

    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们也改变了。虽然数字土著的他们无需学习就天然适应技术,但疫情期间他们显然学会了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和家长的帮助下,更加自觉和自主地进行学习。

    疫情终将过去,但教育信息化的大潮不但不會退去,反而会更加气势汹涌。未来,在智能化时代,技术必将给教育带来更为革命性的改变,对此,我们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