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碎片化学习模式探究

    曾凡梅+魏延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学习方式被大众所接受和使用,文章介绍了碎片化学习的特点及其弊端,针对碎片化学习的弊端提出了基于问题的碎片化学习,并分析其特征:认知、行为、情绪的深度参与,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学习有效融合、聚焦问题的多重交互。着重阐述基于问题的碎片化学习模式的构建,在问题的引领下,碎片化学习能够聚焦主题,形散而神不散。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学习模式;问题学习;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8)02001504

    【收稿日期】20171020

    【作者简介】曾凡梅(1993—),女,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数据挖掘、教育技术应用;魏延(1970—),男,四川泸县人,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计算与机器学习。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网络资源多样化,呈现方式多样化,新兴媒体的出现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系统化、整体化的学习和活动呈现碎片化趋势。碎片化学习被提起之初就受到学者的探讨和研究,对其褒贬不一。张克永从人的认知活动的视角出发,探讨了网络碎片化学习的认知障碍问题,如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方面的问题。[1]有学者从碎片化学习的特征出发,阐述了碎片化学习带给学习者不完整的学习体验,如知识内容的割裂与孤立,知识结构的松散与不完整,[2]有学者从学习者建构知识的角度出发,阐述碎片化学习不利于学习者构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结构的整合,加大了学习者建构知识体系的难度和广度。[3]尽管碎片化学习有诸多弊端,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带来学习方式及途径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要调整及适应其发展变化。

    一、碎片化学习概述

    碎片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社会生活中随心、随时、随地,通过多种媒体对知识进行片段式学习,从而增进知识,提高技能,这样一片一片、一点一滴地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学习方式。[4]相对于系统学习,碎片化学习是一种个性化学习,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时间及信息加工的方式。

    (一)碎片化学习的特点

    1学习内容的灵活性

    学习内容的灵活性表现在知识属性、内容产生及呈现方式的灵活性上。碎片化学习时代,信息或者是知识被割裂成无数小而微的知识点。知识组织的方式大多是以超链接的方式进行,超链接的组织方式加大了信息之间的碎片化、灵活性。网络时代,全民参与,全民学习,知识产生的方式和途径也越来越多,我们所看到的信息或者知识,既有学科专家或专业人士所撰写和发表的,也有大众的、非专业的人士所写的。学习内容多以微信、微博、微课等短、平、快的方式进行呈现和传播。

    2学习时间、空间的随意性

    信息高度发展和快速传播的互联网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必须要随时随地为自己充电,以保持对行业和社会的敏锐度及洞察力,碎片化时间也被人们所不断提及和使用。如公交车上、地铁上、餐桌上等空闲时间都可以被用来进行碎片化学习。相较于传统的书本、报纸的阅读,移动手机、平板电脑等都是一部行走的百科全书,更是一个新闻综合平台,学习者不受时空限制,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进行碎片化学习,由于移动手机的大面积普及,碎片化学习可以变成全民参与的学习方式。

    3信息加工的间断性

    学习内容被分解成多个小而微的学习片段、浓缩成微小的知识点,弱化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结构,聚焦于学习片段和知识点的碎片化学习内容,往往只呈现了问题的某一方面,某一具体的点,或者只重视结论,而淡化与其相关的过程和情境,给学习者的信息加工、构造知识体系增加困难,会使学习者陷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局。网络的超链接功能容易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使学习者由一个问题跳转到另一个问题,不知不觉造成了学习的中断,碎片化学习时间的不连续性,造成信息加工过程及加工深度的间断。

    (二)碎片化学习的弊端分析

    学习资源及途径的多样化会滋生学习选择及学习效果的盲目化,及无从适应性。面对更多可选择的学习资源,学习者往往会被信息所牵引,而不是自己来把控、组织和调节信息以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反而被无限的碎片化资源来分散注意力及模糊记忆和思维,极易由一条信息转移到另一条不相关或是相关性很小的信息,学习者不能根据自己所需的主题内容对碎片化知识进行加工、处理、整合、构建和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以至于出现浅层学习现象。碎片化学习知识内容被割裂成无数小而微的知识片段,分散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结构,不便于学习者进行整体学习,碎片化知识的娱乐性、随意性降低了学习的目标指向及学习的效率。

    二、基于问题的碎片化学习

    (一)基于问题的碎片化学习概述

    基于问题的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注重学习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知识整合与意义建构,以解决问题为学习的出发点,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获取和构建知识,学习者可以自己界定学习问题,挖掘、筛选、组织加工相关信息,教师扮演指导与协助角色。[5]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核心是鼓励和支持学习者积极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发展人际沟通等综合素养,改变学习者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者知识和技能形成过程。[6]将基于问题的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相结合的目的是以问题为导向,更好地整合问题学习和碎片化学习,使其相互促进。利用碎片化学习手段结合系统学习,更加深入地促进问题的分析、解决、输出和共享。在问题的引领下,碎片化学习具有目的性,始终围绕问题的相关内容进行收集、整理、扩充,减少碎片化學习的盲目性及随意性,以问题的解决评判反思碎片化学习过程,使碎片化学习过程具有可评判性和可监控调节性。

    (二)基于问题的碎片化学习特征分析

    1认知、行为、情绪的深度参与

    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样重要。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记忆和理解,高效的学习需要认知、行为、情绪的深度参与。基于问题的碎片化学习,超越碎片化学习的孤立、零散、简单记忆,能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调动学习者的认知系统,加大学习者的行为投入和情感投入。在问题的引领下,对碎片化知识的挖掘、筛选、组织及整理的目的性更明确,在挖掘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学习者的感知觉及注意会选择性的倾向于与问题相关的信息,适当的缩小无关碎片知识关注的范围和关注焦点。情绪是参与学习的重要因素,学习中的情绪体验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者的自我调节以及学业成就。[7]情绪有积极的、消极的,积极的情绪能够激发学习积极性,使得学习者更加享受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消极的情绪要加以适当的调整,使其向积极的情绪转化。学习者的情绪、认知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的,愉快的学习体验及情感体验,会正向促进学习行为的持续进行,有利于碎片化学习向基于问题解决的系统学习转化与构建。认知结构的扩展和重构会改变学习行为的发生和学习者的情绪体验。问题解决所带来的满足感和愉悦感会进一步促进认知的完善和行为的发生。

    2碎片学习与系统学习有效融合

    系统学习关注于知识的体系、结构、知识间的联系。碎片化学习是孤立的、分散的,削弱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但是系统学习并不是盲目的排斥碎片化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以系统学习为主,碎片化学习为辅,利用系统学习构建知识的体系脉络,利用碎片化学习扩展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强化系统学习。

    基于问题的碎片化学习需要从各个方面来思考问题和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问题不是单一的,是开放性 、复杂性的、非结构化的,需要综合分析相关信息,对碎片化知识进行整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碎片学习与系统学习有机统一的过程。碎片化学习能够扩宽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宽度。碎片化知识因其自身的资源形态和表达方式,具有“短、平、快”的特点,通过碎片化学习可以针对问题的某一方面进行了解和思考,多次碎片化学习的积累,能够初步对问题达成自己的理解和见解。问题的解决需要在碎片化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梳理,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3聚焦问题的多重互动性

    问题导向的多重互动性是指以学习者个人导向的问题产生、解决为学习起点的多重互动。包括学习者与平台、资源、同伴之间的互动。学习者个人导向的问题,是基于学习者个人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工作需求等,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聚焦问题,可以引导有相同需求的学习者组成圈子进行交流讨论。互联网上的主题“贴吧”,话题圈子等都是学习者围绕共同的主题组建的学习共同体,在此进行交流讨论。基于问题的碎片化学习倡导圈子文化,其问题往往是跨学科的,需要跨学科背景及思想的交流互动。学习者通过与资源和平台的交互,聚焦问题寻找资源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碎片化学习的过程也是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大数据时代,信息的碎片化分布,海量数据的挖掘、整理及利用对学习者的知识搜集、管理能力提出挑战,基于共同问题的圈子文化的交流合作,资源共享,问题探讨,可以有效减少学习者探索无关信息的时间和精力,能够更快、更准、更高效地找到相关学习资源。

    三、基于问题的碎片化学习的模式构建

    基于问题的碎片化学习模式(如图1)是学习者主导型模式,减弱了教师的作用,主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学习者自定步调,自主探究,合作交互,整合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学习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

    (一)设置问题

    问题的设置是基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和真实的问题情境,问题应具有复杂性、非良构性、跨学科性和可探究性。好的问题应该是具有多种解决方案,并且是跨学科的,能够以不同学科视角和学科思维来探讨解决问题,问题的来源途径是多样化的,可以教师设置,教师和学生合作设置,也可以由学习者自行发展。[8]

    (二)以问题为导向,挖掘、筛选、整理信息

    碎片化学习环境下,知识和技能的产生速度远远大于学习者理解和吸收的速度,面对众多的知识和技能,学习者在短時间内很难达到为我所用,学有所成的目标,大量无目的碎片化知识和技能反而增加了学习者的记忆和认知负荷。碎片化学习中如果能够提前预设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问题的引领下挖掘、筛选、整理相关信息会大大缩小碎片化学习的范围和减轻信息过载的现象。互联网时代,在海量的大数据中挖掘出的信息有些与问题的相关性不大,需要对挖掘的信息进行筛选,筛选出可利用的信息,对筛选后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收藏归类。

    (三)基于问题组织整体学习,建构问题框架

    碎片化时间不利于问题的深度加工和体系构建,充分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归类收藏,利用整块时间对其集中学习与思考,构建问题框架。问题的解决及知识体系的构建是过程性的,建构知识体系、开展思维活动需要整块的学习时间,整块时间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便于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思维过程的深度开展。学习者基于收集整理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进行整体学习,初步建构基于问题的知识体系,用整体的思维和视角对问题形成认识,站在全局的视角审视问题。

    (四)精细化分解问题,碎片化学习

    精细化分解问题,使问题的维度更具体,关注的焦点更详细。碎片化学习是解决不断具体细化问题的有效途径,利用碎片化时间对具体问题具体学习,利用碎片化信息扩大相关问题的知识储备,扩宽思考问题的思路,利用碎片化思维建构知识与知识,知识与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碎片化学习过程中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及学习平台的选择很重要,经过科学组织管理的学习资源及学习平台会积极促进碎片化学习效果。如“网易云课堂”会根据学习者的学习主题自动推送相关学习资源,学习者也可以利用平台的“探索”功能探索相关知识导图,导图节点是与主题相关的书籍、视频、或文章等节点,可以根据节点标注的主题进行相应的碎片化学习。

    (五)精练问题思路,重构问题脉络

    整体问题的解决需要子问题的各个击破,整体问题与子问题之间的关系可以看成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但整体并不等于各个部分之和。经过碎片化学习的各个子问题,其内容和知识结构会越来越丰富,解决思路也会越来开阔,有些问题的解决思路甚至不止一个,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综合,筛选与精简,不能贪多求全,要善于取舍,找准问题的关键节点,寻找解决整体问题的最优途径。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重构和完善原有知识体系、理清问题脉络、寻找问题解决最优途径的过程,也是一个将问题由少分解成多,再由多精炼为少的过程。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等知识管理工具,对重要节点及问题进行标注与管理。

    (六)聚焦问题的知识输出和共享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知识的自我内化过程,对于内化的知识,学习者可以通过输出和共享的方式使知识外显化。知识输出可以从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知识体系、效果影响等方面进行输出。知识输出的形态多种多样,文本、图片、视频、多媒体、超链接等。知识输出的过程,既是知识体系的重构和完善的过程,也是对碎片化知识的深度学习过程。知识输出的方式是系统输出和碎片化输出相结合的方式,碎片化输出是指记录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考、感悟、体会等,是对学习过程的输出,思考的观点、总结的结论、突发的灵感等具有瞬时性和易失性,可利用碎片化输出的方式对其进行记录和存储。碎片化输出为系统输出积累素材和灵感,有助于系统输出的进行和完善。利用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持续不断地积累知识碎片,通过不断的改写、融合,使碎片化知识逐渐整合并与个人原有知识体系对接,从而达到化零为整的目的,最终将碎片化知识进行创造性重构而实现知识的创新。[9]通过知识共享可以与不同学习者进行交流、讨论,学习不是闭门造车,一定是通过合作交互完成的,这种交互合作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同样也体现在人与环境,人与资源之间。

    (七)反思评价解决问题的活动

    对学习活动的反思评价是多元化的。从多角度、多学科思维反思、评价学习活动。反思评价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和目标达成状况。反思评价的过程是学习的进一步内化过程。特别是加强碎片化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如碎片化学习时间的利用,碎片化学习效果的达成,碎片化学习效率的高低等。不断地评价、反思及应用基于问题的碎片化学习活动,并刻意练习,使其内化于心。

    四、对基于问题的碎片化学习的思考

    基于问题的碎片化学习,充分利用碎片化学习方式聚焦整体问题及其子问题,有效解决碎片化学习的盲目性,孤立性,能够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基于问题的碎片化学习的有效开展要求学习者具备的能力有:(1)知识管理的能力,在海量数据中挖掘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对零散、孤立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综合、整理,建构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利用相应的知识管理工具对碎片化知识进行管理。(2)时间管理的能力:合理运用大量碎片化的时间,刻意监管和努力提高碎片化时间的运用效率。(3)个人管理的能力:基于问题的碎片化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体现,良好的自控能力及自主学习、自我监控和调节的能力必不可少。(4)交流合作的能力:基于问题的碎片化学习建立起的良好的圈子文化氛围,可以让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同的问题不同学科背景及学科思维之间的交流合作,为问题的解决注入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张克永,李宇佳,杨雪.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障碍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88.

    [2]黄建锋.碎片化学习: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新样式[J].教育探索,2016(12):116—118.

    [3][4]王竹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学习及应对之策:从零存整取到“互联网+”课堂[J].远程教育杂志,2016(4):10.

    [5][8]吴刚.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PBL)的述评[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4):5.

    [6]丁晓蔚.“基于问题的学习”在研究生质性研究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7(4):22.

    [7]杜芳芳,李佳敏.基于问题的跨学科学习:高校本科教学的改革路向[J].高教探索,2015(10):83.

    [9]王竹立.零存整取:網络时代的学习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杂志,2013(3):38.

    A study of the Problem Based Fragmentation Learning Mode

    ZENG Fanmei, WEI Yan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Abstract】In the mobile Internet era, the fragmentation learning has become a kind of learning way accepted and used by the public.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advantages of fragmentation learning, aimed at the disadvantages of fragmentation learning study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problem of fragmentation, and analyzes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depth of the cognition, behavior and mood to participate in, fragmentation and system learning effective fusion, the focus problem of multiple interaction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ragmentation learning model based on the probl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roblem, fragmentation learning can focus on the theme, and the spirit will not disperse.

    【Key words】fragmentation learning; learning mode; the problem learning; deep learning

    (编辑/赵晓东)2018第2期(总第373期)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No.2 2018Total No.373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8.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