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探析
迟萍萍
摘要:创办时间并不是很久的高职院校,分布在山东省17地市,有73%的高职院校隶属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具有行业背景,与地方以及行业的联系非常密切。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应该为地方或者行业的生产、建设发展培育一线的技术应用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但在实际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克服自身短板,采取积极对策,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助一臂之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业升级;提升对策
依据山东省教育厅公布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16年,山东省共有普通高校144所,其中高职院校77所,高职院校占比超过一半,高职院校校均在校生9562人,是普通本科高校校均在校生規模的69%。由此可以看出,山东省的高等职业教育无论从数量还是在校生规模上,在山东的高等教育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高职院校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承担着面向生产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但在实际过程中,受一些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克服自身短板,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如何更主动、更有效地开展社会服务,是当前高职院校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1 山东省高职教育现状简析
1.1 地域分布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最新公布的数据,目前山东省共有74所高职院校有招生计划和任务。这74所高职院校分布在山东省十七地市,其中济南18所,数量居全省高职院校之首,潍坊其次,有10所高职院校,滨州、莱芜两市最少,仅有一所高职院校。
1.2 成立时间
山东省高职院校建校最早的学校是1978年建校的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其他高职院校建校时间从1998年到2017年不同,其中2002年成立了13所高职院校,这是众多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一个阶段,纷纷从中职或者几个学校合并转型。
1.3 创办背景
经调查发现,这些高职院校的隶属部门(创办来源)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直属省教育厅。如:山东职业学院。
(2)地市直属。如济南职业学院隶属于济南市教育局,淄博职业学院等学院直属于淄博市教育局,另有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菏泽家政职业学院隶属于所在的滕州市、青州市和单县三个县级单位。
(3)省厅机关直属。现有高职院校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具有行业背景,隶属于不同的省厅单位,如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接受山东省经贸委管理,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山东省劳动保障与社会厅,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则隶属于山东省粮食局。
(4)大型国企。而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一些大型国企创办,如多年来一直在山东高职院校中坐头把交椅的山东商业职业学院是隶属于鲁商集团,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则隶属于中国铝业集团。
(5)私企或个人创办。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是由长城实业集团创办,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是由个人创办。
创办时间并不是很久的高职院校,分布在山东省17地市,有73%的高职院校隶属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具有行业背景,与地方以及行业的联系非常密切。这一背景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应该为地方或者行业的生产、建设发展培育一线的技术应用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 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适应
随着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给高职院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层次创新人才。但是,一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的是学生既有一定的学术能力,更加侧重其实践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现在一些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过于追求办学层次的升级,将“升本”作为学校发展的追求目标,忽视了对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和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有的学校照搬传统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重视理论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相反有的学校过于重视实践而忽略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导致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产生差异。学生虽然按时毕业,有了上岗的相关资格证以及毕业证,但是拥有的能力与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仍有一定的距离。
2.2 科技研发水平整体不高
许多高职院校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非常强,对学生的实验指导也非常到位,但是一说到写论文就很头疼,无从下手,更不要说取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较多还停留在撰写一些教学论文,参与编写教材或者教辅资料。发表的专业学术论文较少,被SCI、CSSCI等收录的文章更是屈指可数,承担的课题的层次也不高,多数局限在市厅级课题,承担的省部级乃至国家级课题数量极少。根据下表的统计,这四所高校三年发表的中文期刊论文数量不及一所普通本科高校(济南大学,2014年,1760篇)一年发表的同类论文数量。
2.3 直接服务社会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指出:“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是高等职业院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关键。”_但是各所高职院校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将其完全落实到位,学校丁作的重心在于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把承接社会服务工作只是认作是学校创收的来源之一,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重视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目前,高职院校直接服务社会的主要内容有为企业进行直接的人才培训、专项技能鉴定等,但总体发展规模不大,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所做贡献有限。
3 高职院校服务产业升级能力建设的若干对策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要承担的四大职能之一,服务水平的高低应该成为衡量其综合实力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作为高职院校本身,要积极探讨如何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多方位、高质量的服务。
3.1 明确定位,拓宽为地方服务的领域
为产业转型升级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的改革方向,这是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在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定位尚不非常明确的情况下,一些高职院校应当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明确办学定位,强化服务意识,主动将学校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力争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職院校应该主动参与政府决策咨询,找准重大科技问题,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根据企业需求采取短期技术培训或者专项技术培训等方式,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3.2 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注意提高本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经济发展的适配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山东省是农业大省,产值居全国第一,工业发展也非常迅速,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为了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关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培植发展4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18个传统优势行业,化解淘汰6大领域低效落后产能。”各高职院校应该紧密关注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向,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时,切忌简单模仿其他高校的样式,应以社会需求为目标,设置、调整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专业,力争形成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群。注重增加开发实践类课程,研发、设立一些新型的教学课程模式,最大程度培育出高质高量的高职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该建立起主动适应、动态开放、自我调整的专业发展机制,解决好之前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协调的矛盾。
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离不开培育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注重双师队伍的培养,积极鼓励自己的教师通过脱产培训、在职进修、挂职锻炼等方式提升实际动手能力;也要吸纳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职从教,使学生真正学习到企业有用的技能技术。
3.3 产学研合作提升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面向企业生产,改进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服务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院校的广大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播知识、传授技能,还要站在专业知识和行业实践发展的前沿,关注并及时获取本专业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改革固有的课程体系,将行业最新动态注入所承担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方法,在教会学生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以科技创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水平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高职院校要采取措施激发教师的科研意识,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鼓励广大教师结合实际需求,积极开展技术研发,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3.4 搭建多样化平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高职院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搭建一个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平台。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政府也应该转变自身角色定位,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型,充分发挥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优化制度环境,建构有助于高职院校参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事业的制度体系,激励校企双方积极参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政府应减少对校企合作的直接干预,搭建双方沟通的桥梁,建设公共信息技术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成校企合作的中介机制建设,把高校与企业行业联系起来。通过出台系列措施,鼓励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充分调动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为积极吸纳高校人才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主动服务与产业升级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使高校与企业在技术创新与开发中共同进步,互惠双赢,共同为产业转型升级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