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探讨

    骆贵林

    摘要:有效问题创设的教学工作,加强学生学习注意力引导,促进学生积极开展问题思考,力求获取数学问题的准确解决方式。尝试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形成数学思维,为后续数学教学工作提供基础条件。以问题为主导,开展情境教学创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的思考深度,使其熟练掌握数学相关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问题情境作为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内的应用有较大优势。新课改以后,如何将问题情境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上,是当今教师探索的一大热点。教师应根据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改变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尽可能考虑学生学习的主动需求,了解问题情境创设的真正意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文章针对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一、提升问题情境趣味性

    基于小学学段学生性格特点与数学学习需求,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可帮助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提升其思维活跃性,便于其在课堂中维持理解的思考学习效率。因此,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偏好与数学知识联系的问题情境,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强化问题情境教学效用的重要元素。与传统数学教育中单一的知识传导性问题情境不同,趣味性问题情境侧重从学生自身认知结构与性格特点出发,将数学问题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展示在课堂中,为各项信息技术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切入点,使得学生可在多媒体或微视频等信息技术提供的趣味性情境中,通过思考情境中的现象或故事,产生数学问题雏形,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数学问题形式,在整理转化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初步自主思考,而非直接接收转化数学问题。在趣味性问题情境影响下,学生可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完成数学问题的归纳总结,相较于直接抛出数学问题的情境设置,趣味性问题情境无疑更贴合学生自身认知发展规律,满足其身心健全发展的需求。

    二、利用生活案例,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一般来说,贴近生活的知识往往更适合小学生理解。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的联系,找到生活实践与理论教学的结合點,帮助学生提升对于数学知识认识的亲切感。在这样一个趣味故事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再通过故事内容设定特殊的问题,由生活案例的引入,找到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点。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案例情境,要求学生应用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生活经验分析过程中,总结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的很多知识都能被教师加以改造,当作提问的要点。教师需要去做的是留心生活,努力发现这些知识。将问题教学贯彻于数学教学的始终,通过创设独特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合理利用生活案例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完几何面积和体积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相似的几何体来让学生求出相关的面积或体积。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妙用。

    三、增加开放性问题情境比重

    在数学思维发散重要性日渐凸显的情况下,广阔的思维延伸空间成为问题情境教学应用进一步优化的关键。因此,基于课程知识的开放性问题情境,能够令学生在多角度思考的过程中全面延伸数学思维,突破自身思维视野的局限性,并在此过程中对相应知识概念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与思考。开放性问题情境侧重令学生结合自身对课程知识的理解,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解决方案或猜想,在确保整体问题思考方向与教学方向相符的情况下,实现个性化教学,使得学生可在一定问题范围进行自由思考分析。一方面,在小学数学考试命题愈发灵活丰富的形势下,开放性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切实提高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及时针对不同类型问题提取其中关键信息。另一方面,开放性问题情境能够为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提供较多切入点,能够为学生提供高频率思维交流环境,便于其借助教师以及其他学生的思维内容,不断扩充自身思维视野,及时发现自身在课时学习中的不足,或相关思维漏洞。除此之外,开放性问题情境也便于学生从辩证角度思考数学知识内容,对其逻辑思维与推理判断能力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利用认知冲突,创设探究式的问题情境

    学生产生问题的时候往往是因为与他们的认知相悖,又或者是因为在以往的认知中还不存在这个知识点,所以才会产生疑问。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并不是由老师强行提出,然后让学生来进行解决,而是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例如与原有的知识结构或者实际生活产生矛盾。学生的认知有限,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进行引导,让学生自我产生“矛盾感”,以此来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教师可以先根据“2、5”的倍数特征来提问关于“3”的倍数的特征,当学生发现与脑海中想象的答案不一样时,就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究的位置上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科目在实际学习期间,具有学习内容枯燥性、理论知识抽象性、生活元素关联性等特点。为此,在开展数学科目学习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数学思维,使其融合于有效问题中,逐渐形成优异的数学思考能力,增强学生数学解题效能,使其在有效问题中精准收获知识,彰显有效问题情境教学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武亚杰.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研究,2020(14):78-79.

    [2]何小字.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9):120.

    [3]管洁琼.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9(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