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警营文学出版人才培养的“四力”策略

    潘宏鹏 刘明钰

    【摘 要】 数字化时代在为出版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对新型出版人才提出了要求。文章以警营文学作品为例,在分析数字化时代下我国出版业发展趋势与出版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的“四力”策略,探析数字化时代警营文学出版人才的培养路径。

    【关 键 词】出版人才培养;警营文学;“四力”策略

    【作者单位】潘宏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刘明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GLB041)。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09.017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出版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个时代的出版人才不仅要拥有专业的职业素养,还要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字技术。如何培养这样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对于出版业来说,是亟待解决的时代任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对此指明了方向,“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1]。

    警营文学作品,是一种将警营文化带入大众视野的文学作品,以塑造警察职业的光荣形象为主旨,题材包括侦探推理小说、悬疑破案漫画、警民趣闻逸事等,是一类拉近警民之间的距离、讲述警察故事、彰显社会正能量的主题作品。一些警营文学作品还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在丰富大众精神生活的同时,体现了出版业与影视产业的共融,因此,这类作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以警营文学作品为例,结合“四力”策略,对数字化时代出版人才的培养提出建议。

    一、数字化时代出版业的发展趋势

    出版业不仅是一个国家传播文化与知识的支撑力量,还是社会组织和个人展示自身形象、体现自身价值的窗口。数字化时代为出版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对文学作品的出版与传播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这个时代出版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介质多元化

    数字技术为出版业带来了新的传播方式,过去的纸质出版物有一部分被互联网出版物所取代,讀者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和方式获取知识、了解信息,这也促使很多新的数字阅读方式生成,如云小说、有声翻译等。同时,数字技术将推动出版业的转型升级,为实现传播介质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提供了技术支撑。

    2.保存时间长期化

    数字化信息上传至网络后,只要得到作者与出版人的长期授权,就可以永久保存,而且搜索方便,解决了传统出版物易污、易损毁、不易保存的问题。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为简单便捷,只需在指定网站注册登录后,将下载的章节上传至个人云盘,便可以实现长期浏览和反复阅读。因而这种模式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3.受众群体全民化

    国内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研究报告》[2]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已达7.4亿,其中网络文学用户规模高达4.6亿,同比增长了8.3%,市场规模达204.8亿元,而且这种增长趋势日益明显。显然,数字化与出版业的融合正在逐渐降低读者群体的阅读门槛,传统的纸质阅读正朝着数字阅读的方向发展;读者只要下载客户端应用就能实现在线阅读,这满足了数字化时代读者的碎片化阅读需求,给读者带来了诸多便利。

    二、数字化时代警营文学出版人才的培养要求

    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中坚力量,出版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这类人才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能服务读者群体。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提出了“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十六字要求,这既是国家对新时代出版事业的嘱托,同时也为警营文学出版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1.政治过硬,具有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政治过硬是我国各类出版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首先,出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事关国家的舆论建设与文化传播,因此出版人才必须政治素质过硬。其次,作为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把关人,出版人才要具备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在进行出版工作时,要坚守政治标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确保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正确,坚守政治原则,积极推出更多能展示中国形象、发出中国声音、弘扬正能量的作品。

    出版人才要具备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所出版的作品不能偏离人民、不能远离群众,要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力争推出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英雄的精品佳作。比如警营文学作品的出版,在审校时,要注重“人”的作用,要体现日常的警民情谊,塑造人民警察为民服务的职业形象;在汇编时,要凸显人民警察不畏牺牲、身先士卒的奉献精神与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加深读者对人民警察“在危险中逆行”的印象。

    2.本领高强,具备与时俱进的技术观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引起了出版业的迭代升级与转型,数字技术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出版形式不再拘泥于过去的纸质出版,同时,“互联网+”技术赋予网络出版物新的生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版业能否顺利发展与转型,与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息息相关,因此国家对数字出版业的发展与新型出版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

    数字化时代,谁掌握了先进技术,谁就把握了主动权。出版人才必须意识到这一点,要坚定“活到老,学到老”的技术观念,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技术方法,要紧跟时代潮流,学习国内外前沿出版技术。另外,出版人才要形成与时俱进的学习观念,在熟练掌握传统出版技术的基础上,不断钻研新知识,多与领导、同事交流学习,攻克技术难关。在传统警营文学作品出版过程中,编辑多采用纯文字或者图文并茂的编辑方式,数字化时代,编辑可拓展新方法,如将声音元素与出版结合,出版悬疑有声小说等。

    3.求实创新,具备开拓进取的出版观

    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大众性、鉴赏性、娱乐性特点决定了它与教科书等出版物有所不同。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和塑造人物形象,文学作品中允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比如夸大主人公的个人能力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提升了出版物的销量和下载量,取得了较好的出版成效。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警营文学作品,编辑应把握好尺度,要尊重人物原型和真实历史事件,把握好文字表达方式,在丰富作品可读性的同时,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将真实、亲民的警营文化传递给读者。

    数字化时代的出版业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出版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数字技术运用能力,还要在编辑思路和出版思维上下功夫。作为出版队伍的新鲜血液,复合型出版人才必须在思路上与时俱进、在行动上不落俗套,掌握读者的兴趣需求,才能推出高质量的文学出版物,进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与此同时,出版机构应采取多种措施帮助编辑把握时代动向,例如定期开展线上读者需求调查等,为编辑提供更翔实的数据资料,帮助他们为接下来的出版任务奠定基础。

    4.能打胜仗,具备爱岗敬业的职业观

    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参与者,出版人才要对出版事业有信心、对掌握技术有决心、对职业发展有耐心,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任何组织的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每位成员的忠诚和贡献,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在加入出版队伍之前,就要明白出版职业的重要意义,坚定未来成为一名优秀出版人才的理想。

    编辑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培养自己的职业观,比如培养对自己所负责的出版内容和出版领域的兴趣、定期警醒自己入职的初衷、与同行师长交流学习等。以法医主题小说的出版为例,编辑在出版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法医学知识,才能与作者有效沟通,因此编辑应该去实地调研作品原型和采访英模警察事迹,通过这种方式,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丰富知识体系,增加知识量,进而提高自身的出版素质。

    三、数字化时代警营文学作品出版人才的培养路径

    在分析了数字化时代出版业的发展趋势与出版人才的培养要求之后,本文尝试结合“四力”策略探析警营文学出版人才的培养路径,实现以脚力贴近生活、以眼力发现亮点、以脑力活用技术、以笔力出版佳作。

    1.勤用“脚力”,贴近实际生活

    为了强化文字的真实感,使警营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活,编辑必须勤用“脚力”。作为出版的把关人,编辑在审校统稿的过程中,一定要“走”进警营主题,与作者常沟通、常探讨,明白作者的创作思路,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想法。同时,编辑也可以在作者的帮助下,增进对文学作品中警察形象的了解,为未来同类型作品的出版工作做好准备,实现与作者双赢的局面。

    数字化时代是人人共享的时代,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编辑不应将警营文学作品定位为仅在公安机关等单位内部发行和推广的出版物,要意识到人民群众才是最大的读者群体。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生活的实践者,心中对警察形象有自己的定位,编辑应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了解大众对警营文学作品的需求,探询他们对警察职业的理解,为今后警营文学的出版找准方向。

    文学作品具有大众性、鉴赏性、娱乐性的特点,与政策文件、名人传记等不同,允许存在夸张修饰的成分。但需要注意的是,作品若是根据真人事迹或者真实案件事件改编的,则需注意尊重人物原型或者真实历史事件[3],不能随意创作发挥。比如作品是根据警察真人事迹改编的,在得到人物原型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对其本人或者亲友同事进行采访,记录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和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如果作品是根据真实案件事件改编而成的,编辑还应协同作者进行实地调研,调查访问办案人和目击者,了解案件事件的真实情况。

    2.练就“眼力”,甄选经典作品

    数字化时代是一个拥有海量资源的时代,警营文学编辑面对多样化的文字材料,必须练就“眼力”,提升辨别能力。编辑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在众多投稿作品中仔细筛选,以出版经典作品为目标,挑选出真正符合读者审美的好作品。好的文学作品不一定要有华丽的辞藻和绝妙的构思,平凡的素材也可以体现伟大,质朴的形象也可以體现崇高。例如《朝阳警事》便是一部以小见大的警营文学佳作,其通过群众的日常小事,将民警工作的点点滴滴展示在读者面前,向社会大众传递了“小民警,大作为”的形象。

    3.增强“脑力”,坚守政治立场

    脑力是宣传思想工作者思想水平、政治水平、理论水平、知识水平的集中体现,增强“脑力”就是要勤于思考,提升思想政治水平和理论知识素养,不断深化思考分析能力。警营文学作品的政治属性非常重要,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编辑应熟悉党的大政方针,熟悉警营文化的特殊性,要通过不断的理论实践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坚持学习和思辨相结合,进而在出版实践中践行责任担当。

    4.提升“笔力”,讲好警察故事

    数字化时代,“笔力”已不单单指以往的纯文字编写能力,随着各种新的数字技术的出现,能否灵活运用这些技术也是提升“笔力”的重要内容。优秀的警营文学作品可以为读者呈现真实、生动、无私的警察形象,可以拉近警民之间距离,实现社会功能和传播价值的共融。这种共融能否有效地实现,对于作者的文笔和编辑的“笔力”都是一种考验。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人们在依赖技术的同时往往会忘记锻炼自己基本技能,对于出版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来说,这是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坚力量,出版人才在学习新的数字技术的同时,不能忘记文字功底的重要性。编辑是作品的加工者,一部优质的文学作品的出版,无疑是作者与编辑共同努力的结果,编辑有好的“笔力”,可以给作者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为作品的框架结构搭建和剧情发展增添助力。因此,“笔力”的提升,是文学作品出版人才的必修课,也是讲好警察故事的关键。

    综上所述,数字化时代的出版人才是复合型的,区别于传统的出版人才。本文以警营文学作品的出版为例,结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的“四力”策略,聚焦数字技术与出版业的共融,探析数字化时代警营文学出版人才的培养路径,以期为业界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晓光. 非凡脚力出眼力 勤想多思著华章[J]. 传播力研究,2019(22):248.

    [2]张新新,陈奎莲,倪薇钧. 新时代数字出版人才创新机制研究[J]. 出版广角,2020(4):29-33.

    [3]杨国祥. 新时代主题出版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浅析[J].出版广角,2020(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