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诅咒命题在中国大陆真的不成立吗?

    胡华

    [摘要]关于资源诅咒命题是否在中国大陆成立的问题,学界存在着争论。依据正反两方的分析方法、运用中国大陆市级面板数据,可以证实:资源诅咒命题至少在1997—1999年是成立的,2000年以来资源对中国经济的诅咒效应已经减小,但并未完全消除。鉴于此,建议减少资源开采量,有选择地建立资源深加工基地,中西部地区资源生产大市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采矿业失业问题,东部地区应推进产业升级,在新能源革命中占据先机,同时要做好相关税收制度的调整。

    [关键词]资源诅咒;产业升级;新能源革命

    [中图分类号]F224.0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4.02.014

    长期以来,不少学者发现,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一定能促进一国经济增长,有时还可能阻碍其经济增长,R.M.Auty[1]将这种现象定义为“资源诅咒”。之后,相关研究迅速发展,J.D.Sachs等[2-5]运用 95 个发展中国家的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自然资源出口占 GDP 的比重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即使加入诸多控制变量,负相关关系仍然存在,即资源诅咒命题在发展中国家是成立的。现有研究不仅关注国家层面的资源诅咒问题,很多学者已将研究视角投向一国内部,不少学者自然将目光投向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徐康宁等[6]认为,中国区域的经济增长在长周期上,存在资源诅咒效应。徐康宁等[7]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经济增长率”为因变量,以“采掘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和“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各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为自变量,对资源诅咒命题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此命题成立。胡援成等[8]以“人均GDP增长率”为因变量,以“采掘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自变量,证实中国省际层面存在资源诅咒效应。邵帅等[9]以 “人均GDP增长率”为因变量,以“能源开发强度”为自变量,证明资源诅咒命题在中国西部地区成立。刘红梅[10]以“人均 GDP 增长率”为因变量,用“农业虚拟水产量占地区 GDP 的比重”衡量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检验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命题,结果显示:此命题在中国成立。邵帅[11]利用中国28个地级煤炭城市1997—2007年的面板数据,以“人均GDP增长率”为因变量,以“采矿业从业人数占全部从业人数的比重”为自变量,证明煤炭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经济增长具有诅咒效应。当然,也有学者的研究并不支持资源诅咒命题。方颖等[12]使用横截面模型研究中国95个市的数据,以“采掘业从业人数占当地人口数的比重”为资源丰裕程度变量,以“2006年人均GDP”为因变量,在多个模型中,资源丰裕程度变量拟合系数的符号不一致,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据此他们认为,资源诅咒命题在中国城市层面上不成立。

    方颖等的研究与其他研究的差别除了数据选取不同外,还存在以下2点差异:一是经济增长的表征变量存在差异。方颖等所用变量是“2006 年人均 GDP 的自然对数”,而其他文献大多使用“人均GDP的增长率”或“人均实际GDP 的增长率”。二是方颖等所用模型是横截面模型,其他文献大多使用面板数据模型。本文拟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和横截面数据模型并依据中国大陆市级面板数据,来探究资源诅咒命题在我国大陆地区是否成立。

    2.变量设定

    本文选用“人均GDP年增长率”(Y)、“人均GDP的自然对数”(lnGDP)分别作为面板数据模型和横截面数据模型的因变量。“人均 GDP”等于各年各地区 GDP除以人口数;“人均 GDP 年增长率”、“人均 GDP 的自然对数”在此基础上计算而来。选取“采掘业或采矿业就业人员占当地人口的比重”(N)作为资源要素丰裕程度的表征变量。但此做法存在一个问题:2005年前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的从业人员分类存在差异,1997—2004 年,资源开发相关的就业人员被称为采掘业就业人员;而 2005 年后,从事资源开发相关的就业人员被称为采矿业就业人员。采掘业与采矿业的主要成分相同,都是对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两者的区别在于:采掘业包括对地下水等非矿石资源的开发利用,而采矿业不包括这些内容。但观察“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当地人口的比重”与“采矿业从业人员占当地人口的比重”则发现,两者不存在明显差异。2004年,中国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当地人口的比重”是 0.401%,2005 年,中国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采矿业从业人员占当地人口的比重”是 0.404%,两者相差不大;同样,2004年各市的“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当地人口的比重”与2005年各市的“采矿业从业人员占当地人口的比重”也不存在显著差别,如北京市 2004年“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当地人口的比重”是0.188%,2005年“采矿业从业人员占当地人口的比重”是0.191%。因此,本文对这2个比重不予区别。

    在本文所选控制变量中,物流业发达程度变量(lg)用“人均货物周转量的自然对数”表征;就业人口比重变量(J)用“从业人员占当地人口的比重”表征;外资利用程度变量(Fiv)用“实际使用外资额占GDP的比重”表征;沿海城市虚拟变量(Sea)若是沿海城市,则赋值为“1”,否则为“0”;大城市虚拟变量(Big)若是直辖市、副省级市或经济特区,则赋值为“1”,否则为“0”。2个虚拟变量不随时间变化,因此不能加入面板数据数据模型的自变量,只能加入横截面数据模型的自变量。包含所有变量的模型如下。

    二、面板数据模型结果及检验

    下面运用面板数据模型③,以Y(人均GDP增长率)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此方法常用于检验中国是否存在资源诅咒命题。如表2所示,模型Ⅰ只有一个解释变量N,在此基础上,依次加入控制变量lg(人均货物周转量的自然对数)、J(从业人员占当地人口的比重)、Fiv(实际使用外资额占 GDP 的比重),从而形成模型Ⅱ—Ⅳ。这4个模型都是混合面板模型。确定使用这些模型前,运用似然比检验对混合面板数据模型与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比较,此检验的原假设是“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的个体效应方差等于0”,4个模型的检验结果都显示,原假设成立的概率高于10%,因此混合面板数据模型更优。确立混合面板数据模型后,运用BreuschPagan、CookWeisberg方法检验异方差,其原假设是“不存在异方差”,4个模型的检验结果都显示,原假设成立的概率都低于1%,因此存在异方差问题,采用稳健标准差修正原标准差,以解决此问题。D-W变量显示,4个模型还存在自相关问题,运用Prais-Winsten AR(1)迭代法进行回归估计以解决自相关问题。表2中4个模型已进行自相关和异方差问题的修正,结果显示,在4个模型中,N的拟合系数始终小于0,且都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变量lg的拟合系数是正值,能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人均货物周转量的增加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其原因是:货物周转量是特定时期内,各种交通工具运送的货物质量与运输距离的乘积之和;人均货物周转量较高的地区,其运输承载能力较强,商业化水平也较高,这些因素都有利于经济增长。变量J的拟合系数是正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新增就业对人均GDP年增长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原因是新增就业将增加人均收入,收入水平提高会促进消费,新增消费则以乘数作用于GDP,促进人均GDP增长率提高。变量Fiv被用于衡量经济体的外资利用程度,其拟合系数为正,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中国大陆某一城市外资利用程度的增加,能促进其人均GDP增长率的提升。最终,面板数据模型结果显示,资源诅咒命题在中国大陆地区成立,但模型R2和调整后R2都很低,因此下面使用横截面数据模型进一步检验资源诅咒命题在中国大陆是否成立。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关于资源诅咒命题是否在中国大陆地区成立的问题,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论。依据正反两方的方法,运用中国大陆市级面板数据证实,资源诅咒命题至少在1997—1999年是成立的,2000 年以来资源对中国经济的诅咒效应已经减小,但并未完全消除。为进一步消除资源的诅咒效应,应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制定资源开采规划,减少资源开采量。当今经济对资源的需求缺乏弹性,依据需求弹性理论,限产导致的资源价格上涨将提高资源生产大市的附加值,促进资源丰裕地区的经济增长。

    第二,有选择地建立资源深加工基地。资源诅咒效应产生的原因之一是资源生产大市对资源生产的过度依赖,在资源限产的同时资源开采业必然出现务工人员的大量流出,因此可组织其中的高中端技术人员,在部分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建立资源深加工基地,提高资源行业附加值,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中西部地区资源生产大市要适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次贷危机以来,中国东部地区制造业出现用工成本高的问题,加之人民币升值较快,制造业出口利润大幅下滑,中西部资源生产大市也可利用此契机,结合自身用工成本较低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吸收缩小资源开采业后所流出的低端劳动力资源。

    第四,东部地区应适时推进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后,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应瞄准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减少对煤炭等化石资源的依赖,以便在世界新能源革命中占据先机。

    第五,适当调整税收结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过程中,应在一定时间内,对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采取减免税的政策,以鼓励其发展,税收减少的部分可通过提高资源税率的方式进行补充。

    [参考文献]

    [1]Auty R M.Sustaining Development in Mineral Economies:The Resource Curse Thesis[M].London:Routledge,1993.

    [2]Sachs J D,Warner A M.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R].Cambridge:NBER Working Paper,1995.

    [3]Sachs J D,Warner A M.Fundamental sources of longrun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7(5):184.

    [4]Sachs J D,Warner A M.Natural resource intensity and economic growth[C]//Development Policies in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Cheltenham UK:Edward Elgar,1999.

    [5]Sachs J D,Warner A M.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urse of natural resource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1(45):827.

    [6]徐康宁,韩剑.中国区域经济的“资源诅咒”效应:地区差距的另一种解释[J].经济学家,2005(6):96.

    [7]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6(1):78.

    [8]胡援成,肖德勇.经济发展门槛与自然资源诅咒——基于我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4):15.

    [9]邵帅,齐中英.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4):147.

    [10]刘红梅.中国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检验: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9(9):69.

    [11]邵帅.煤炭资源开发对中国煤炭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资源诅咒学说的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10(3):90.

    [12]方颖,纪衎,赵扬.中国是否存在“资源诅咒”[J].世界经济,2011(4):144.

    变量lg的拟合系数是正值,能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人均货物周转量的增加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其原因是:货物周转量是特定时期内,各种交通工具运送的货物质量与运输距离的乘积之和;人均货物周转量较高的地区,其运输承载能力较强,商业化水平也较高,这些因素都有利于经济增长。变量J的拟合系数是正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新增就业对人均GDP年增长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原因是新增就业将增加人均收入,收入水平提高会促进消费,新增消费则以乘数作用于GDP,促进人均GDP增长率提高。变量Fiv被用于衡量经济体的外资利用程度,其拟合系数为正,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中国大陆某一城市外资利用程度的增加,能促进其人均GDP增长率的提升。最终,面板数据模型结果显示,资源诅咒命题在中国大陆地区成立,但模型R2和调整后R2都很低,因此下面使用横截面数据模型进一步检验资源诅咒命题在中国大陆是否成立。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关于资源诅咒命题是否在中国大陆地区成立的问题,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论。依据正反两方的方法,运用中国大陆市级面板数据证实,资源诅咒命题至少在1997—1999年是成立的,2000 年以来资源对中国经济的诅咒效应已经减小,但并未完全消除。为进一步消除资源的诅咒效应,应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制定资源开采规划,减少资源开采量。当今经济对资源的需求缺乏弹性,依据需求弹性理论,限产导致的资源价格上涨将提高资源生产大市的附加值,促进资源丰裕地区的经济增长。

    第二,有选择地建立资源深加工基地。资源诅咒效应产生的原因之一是资源生产大市对资源生产的过度依赖,在资源限产的同时资源开采业必然出现务工人员的大量流出,因此可组织其中的高中端技术人员,在部分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建立资源深加工基地,提高资源行业附加值,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中西部地区资源生产大市要适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次贷危机以来,中国东部地区制造业出现用工成本高的问题,加之人民币升值较快,制造业出口利润大幅下滑,中西部资源生产大市也可利用此契机,结合自身用工成本较低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吸收缩小资源开采业后所流出的低端劳动力资源。

    第四,东部地区应适时推进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后,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应瞄准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减少对煤炭等化石资源的依赖,以便在世界新能源革命中占据先机。

    第五,适当调整税收结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过程中,应在一定时间内,对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采取减免税的政策,以鼓励其发展,税收减少的部分可通过提高资源税率的方式进行补充。

    [参考文献]

    [1]Auty R M.Sustaining Development in Mineral Economies:The Resource Curse Thesis[M].London:Routledge,1993.

    [2]Sachs J D,Warner A M.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R].Cambridge:NBER Working Paper,1995.

    [3]Sachs J D,Warner A M.Fundamental sources of longrun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7(5):184.

    [4]Sachs J D,Warner A M.Natural resource intensity and economic growth[C]//Development Policies in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Cheltenham UK:Edward Elgar,1999.

    [5]Sachs J D,Warner A M.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urse of natural resource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1(45):827.

    [6]徐康宁,韩剑.中国区域经济的“资源诅咒”效应:地区差距的另一种解释[J].经济学家,2005(6):96.

    [7]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6(1):78.

    [8]胡援成,肖德勇.经济发展门槛与自然资源诅咒——基于我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4):15.

    [9]邵帅,齐中英.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4):147.

    [10]刘红梅.中国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检验: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9(9):69.

    [11]邵帅.煤炭资源开发对中国煤炭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资源诅咒学说的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10(3):90.

    [12]方颖,纪衎,赵扬.中国是否存在“资源诅咒”[J].世界经济,2011(4):144.

    变量lg的拟合系数是正值,能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人均货物周转量的增加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其原因是:货物周转量是特定时期内,各种交通工具运送的货物质量与运输距离的乘积之和;人均货物周转量较高的地区,其运输承载能力较强,商业化水平也较高,这些因素都有利于经济增长。变量J的拟合系数是正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新增就业对人均GDP年增长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原因是新增就业将增加人均收入,收入水平提高会促进消费,新增消费则以乘数作用于GDP,促进人均GDP增长率提高。变量Fiv被用于衡量经济体的外资利用程度,其拟合系数为正,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中国大陆某一城市外资利用程度的增加,能促进其人均GDP增长率的提升。最终,面板数据模型结果显示,资源诅咒命题在中国大陆地区成立,但模型R2和调整后R2都很低,因此下面使用横截面数据模型进一步检验资源诅咒命题在中国大陆是否成立。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关于资源诅咒命题是否在中国大陆地区成立的问题,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论。依据正反两方的方法,运用中国大陆市级面板数据证实,资源诅咒命题至少在1997—1999年是成立的,2000 年以来资源对中国经济的诅咒效应已经减小,但并未完全消除。为进一步消除资源的诅咒效应,应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制定资源开采规划,减少资源开采量。当今经济对资源的需求缺乏弹性,依据需求弹性理论,限产导致的资源价格上涨将提高资源生产大市的附加值,促进资源丰裕地区的经济增长。

    第二,有选择地建立资源深加工基地。资源诅咒效应产生的原因之一是资源生产大市对资源生产的过度依赖,在资源限产的同时资源开采业必然出现务工人员的大量流出,因此可组织其中的高中端技术人员,在部分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建立资源深加工基地,提高资源行业附加值,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中西部地区资源生产大市要适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次贷危机以来,中国东部地区制造业出现用工成本高的问题,加之人民币升值较快,制造业出口利润大幅下滑,中西部资源生产大市也可利用此契机,结合自身用工成本较低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吸收缩小资源开采业后所流出的低端劳动力资源。

    第四,东部地区应适时推进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后,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应瞄准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减少对煤炭等化石资源的依赖,以便在世界新能源革命中占据先机。

    第五,适当调整税收结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过程中,应在一定时间内,对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采取减免税的政策,以鼓励其发展,税收减少的部分可通过提高资源税率的方式进行补充。

    [参考文献]

    [1]Auty R M.Sustaining Development in Mineral Economies:The Resource Curse Thesis[M].London:Routledge,1993.

    [2]Sachs J D,Warner A M.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R].Cambridge:NBER Working Paper,1995.

    [3]Sachs J D,Warner A M.Fundamental sources of longrun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7(5):184.

    [4]Sachs J D,Warner A M.Natural resource intensity and economic growth[C]//Development Policies in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Cheltenham UK:Edward Elgar,1999.

    [5]Sachs J D,Warner A M.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urse of natural resource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1(45):827.

    [6]徐康宁,韩剑.中国区域经济的“资源诅咒”效应:地区差距的另一种解释[J].经济学家,2005(6):96.

    [7]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6(1):78.

    [8]胡援成,肖德勇.经济发展门槛与自然资源诅咒——基于我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4):15.

    [9]邵帅,齐中英.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4):147.

    [10]刘红梅.中国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检验: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9(9):69.

    [11]邵帅.煤炭资源开发对中国煤炭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资源诅咒学说的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10(3):90.

    [12]方颖,纪衎,赵扬.中国是否存在“资源诅咒”[J].世界经济,201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