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旧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罗龙英
摘要: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课的教学任务要重视“理”,达到“通”,把平时一个个课时所学的知识从新的角度,按新的要求进行梳理,组织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归纳、总结,最终达到浓缩化,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发展数学思考,领悟思想方法,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复习课 ?教学方法 ?教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复习课难上,复习课难教”是广大数学教师的共同心声,也是许多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因为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复习教学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应能给学生带来一个新的视角冲击。在回顾、激活已有知识储备的过程中,沟通联系、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的数学素养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一、激活:再现知识,突出“趣”
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知识是零散的,没有形成前后联系,甚至有些时候是断层的(比如某个知识点没有学懂),这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就是一句话空话,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更是无从谈起。因此盘活“知识点”是复习课的首要步骤。那么,“知识点"该如何重现于学生眼前?有的以“这节课我们要复习的知识是...”的导语直接和盘托出,或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知识有哪些”的问题抛给学生回答。如何有效地激活盘存于学生大脑中的“知识点"呢?应当优化复习的内容,确定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创设情景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奋点改变以往复习课那种沉闷的气氛。
二、疏通:建立体系,体现“全”
布鲁纳曾指出:“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连接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知识点回忆起来了,但还是零散的,常有"见叶不见枝,见木不见林"之感,为了使学生整体系统地感悟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基于主体探究的“疏通”环节至关重要。通过梳理,再把这些知识串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立体的知识网络体系,使学生在学习运用过程中由某一知识点就会在头脑中很快把与这个知识点的前、后、左、右、上、下相关的其他知识点形成一个链接,从而为解决数学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环节- -般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 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整理时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各纵向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二是把各横向的知识点有效地分化开来,组成- - 个整体。让学生所学的分散的知识“竖”成线、“横”成块,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其科学的知识网络,这些形成的“线”和“块”就是学生创新的成果。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归纳与概括”等。整理形式,- -般采用"树枝图”、表格、图画等学生所喜爱的形式;整理的结果:力求简单、明确、使人一目了然。
第二步: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在学生自主整理后,要给予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交流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借助实物、图表和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维过程。形式有同桌间的展示、学习小组里的交流、面向全班同学的汇报等形式,主要目的是创生更多的学习资源,让那些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学习成果、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进行充分碰撞,在交流碰撞中起到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作用。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系统后,教师要给他们留出一定的自主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矫正完善,实施第二次创造优化。
如在复习《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时,首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示出割补法、倍拼法等方法,然后让学生找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知识归纳成体系。这样,学生的梳理结果就出现了按平面图形的种类整理和按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整理等不同形式。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自主梳理,理清了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做到“横成片、竖成线”,从而拓展了原有的知识结构。使一个个零散的知识串成线,形成更充实的知识网。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讨论,形成复习目标,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
三、提炼:形成方法,强调“易”
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密不可分的:前者是后者的“源”,后者是前者的“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数学课程固然应该教会学生许多必要的数学知识,但是绝不仅仅以教会数学知识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结论的过程获得数学思想。当应用数学思想解决具体问题时,需要有具体的操作程序,这样就逐渐形成了“数学方法”。为此,在设计复习课的教学预案时,要善于把握其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以之为中心,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努力做到提纲挈领。
如《数学思考》教师呈现“8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数一数。大部分学生都会遇到数不清、混乱的情况。学生经历了连线与数数的过程,会感受到无序带来的困扰,才会产生有序思考、从简单情况入手的愿望,从而感悟“化繁为简”的必要性。让他们在增加点的同时,有顺序地连线,并记录线段增加的条数,有利于学生理解其中的原理,逐步发现规律。而将不同点数连成的线段数用算式表示出来,可使规律进一步显现并清晰,为学生表述规律提供支撑。 “想一想,n个点能连多少条线段?”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发展代数思想。这样的过程就是思维逐步发展、思想方法逐步积累的过程。
四、应用:综合应用,凸显“活”
经过激活、梳理、提升等渐进的自主复习过程,学生的知识遗忘得到了缓解,数学理解得到了强化,认知结构得到了完善。于是,教师往往会安排- - 定量篇幅的课堂练习。
新授课中的练习:主要是为了巩固刚学过的新知 ,因此其练习成分是基本习题占70%左右,侧重于知识方面;
练习课中的练习:则是为了技能向能力转化,侧重 于数学能力的形成;
复习课上的练习:侧重于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因此尽可能的体现综合性,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体现用数学的理念。应尽量减少单纯模仿、重复操练的机械式内容,而應适度增加情境练习、综合应用的拓展性练习。
总之,数学复习课中,老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数学知识,达到整理有序, 复习有效:,复习一块, 掌握一类,提升-节的目的。让学生在复习中生成一些新思路、新方法、新思想,在更多的数学思维活动中经历、体验、探索数学,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助推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