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练习内容选择的思考

    黄宁波 钟卫东 何见利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质性分析法、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分析了体能练习目标,从学生生理心理特征、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与身体动作发展规律相结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 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三个方面来选择体能练习内容,旨在为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练习内容选择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体能;体能练习;教学内容;内容选择

    中图分类号:G633 .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 (2020) 02-0044-02

    体能指人体形态结构和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身体成分、心肺耐力、柔韧性、力量、速度、灵敏性、平衡性等。《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到“本课程的主体是运动技能学习和体能练习”。随着新课标实施以来,体能练习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作用日趋凸显。选择什么样的体能练习内容,归属其教学目标的指向,即教学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就高中体能练习目标(总目标)而言,可归纳为培养学生成为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社会适应良好以及品德高尚的人。对体能练习目标的理解和认知,有助于找出相应依据选择合理的体能练习内容。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练习内容选择

    (一)依据学生生理、心理特征选择体能练习内容

    生理特征主要是指机体的生命活动和各个器官的机能特性,包括性别、生长发育等特征。心理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过程表现和个性心理表现的总称。生理方面,学生身体发育情况基本趋向成人,学生肌纤维增粗,肌肉迅速发达,肌肉蛋白质含量不断增加,肌肉力量提高迅速。心理方面,学生内心世界开始活跃,情感日渐丰富,对美有了更高的追求,表现出对肤色、气质、身体形态、外在的装饰有一定审美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理、心理需求选择体能练习内容,让学生更好完善自己身体,成为最好的自己。水平五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明显增强,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一部分学生也渐渐养成了体能锻炼的习惯,体能练习的动机趋向实际、运用。用马斯洛(A.H.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是从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过渡到生长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体能练习要兼顾审美、自我实现的需求。比如力量素质,建议选择“哑铃弯举”锻炼肱二头肌, “哑铃平地卧推”锻炼胸大肌, “卷腹”锻炼腹肌;心肺耐力素质,建议选择莱格尔跑、HIIT间歇性练习、健身操等练习来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减脂塑形等。当然,体能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学校实际场地和体育用品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生活,自身锻炼的具体条件,来权衡选择体能练习内容。

    (二)依据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與身体动作发展规律相结合选择体能练习内容

    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人体系统中各器官机能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灵敏、平衡、反应时等。身体素质敏感期是指在人体身体素质发展过程中,在特定的时间里具体某项身体素质增长特别快,这段时间内称为该项身体素质的敏感期。比如,从生理学中的最大摄氧量的能力来讲,男性在12~16岁的位移速度增长较快,女性在9~12岁的位移速度增长较快。对于力量素质来说一般力量发展的敏感期在12~1 5岁,专项力量发展的敏感期在15~17岁,而要快速改变身体形态、塑形增肌的一般力量发展的敏感期在16~17岁,这时期最大力量和相对力量均增长很快,肌肉横向生长也加快。个体的各项身体素质都有自己的发展敏感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大致相同,而且大都集中在儿童少年时期。个体在其敏感期内有针对性地发展相应的身体素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错过了相应的敏感期,身体素质将很难达到理想水平。影响身体素质敏感期的个体差异性因素主要来自遗传、内分泌、生活环境(水、空气质量)、营养卫生、起居习惯、文化习俗等。因此,个体要参照影响身体素质的敏感因素,了解身体素质的敏感期内涵,进行合理、科学锻炼身体有着积极的意义。

    依据身体素质敏感期来选择体能练习内容时,应遵循身体动作发展规律,才能更全面地促进青少年体能发展。身体动作发展规律是进行系统组织的动作衔接、贯通,使动作准确、协调,运动顺序合理的动作趋势。身体动作发展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锻炼原则。因此,在理解身体素质敏感期的基础上,结合身体动作发展规律,进行科学选择体能练习内容。

    (三)依据课程标准选择体能练习内容

    《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到高中学生在三年里修完12个模块(包含了一个体能模块),并指出体能练习促进学生体能全面协调发展,增进学生的健康,为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奠定良好基础。由于《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体能模块中的体能练习内容是建议性的,这给一线教师在内容选择上有了弹性空间和甄别判断,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有先有后、有重有轻的取合。建议在选择高中体能练习内容时遵循五个原则:一是与教学目标一致性原则;二是科学合理搭配原则;三是健身性原则与趣味性原则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安全性原则与可行性原则相结合的原则;五是校本特色原则。

    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改革是相辅相成的,选择生动有趣、丰富多样的体能练习内容,促进学生体能学练的兴趣,避免体能练习时单调枯燥、乏味。基于此,笔者对体能模块的体能练习内容的轻重取合进行排列,其顺序是心肺耐力、速度、力量、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时、身体成分,并进行权重等级,如表1所示。参考其等级权重,有利于整个学期选择体能模块的体能内容,以及相应的课时安排。同时,对具体体能练习内容与教学手段进行列举,如表2所示。

    二、体能模块教学的体能练习与运动技能系列模块教学的体能练习之区别

    《课程标准(2017年版)》列出一个全新的体能模块,形成以体能练习为主的体能模块教学。体能模块、运动技能系列模块教学两者中的体能练习区别在于:在目标方面,体能模块教学(前者)除了提升学生的体能外,更多引导学生学习体能练习的基本原理、原则,使学生在体能学练中掌握科学的多种多样的练习方法,而运动技能系列模块教学(后者)旨在提高学生的体能发展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在时间安排上,前者是整堂课时间,当然还包括了游戏和放松时间,后者根据教材内容需求,每堂课都要安排10min左右进行相应的体能练习;在分类方面,前者的体能练习是指一般的体能练习,后者的体能练习包括一般体能练习和专项体能练习。一般体能练习包括补偿性体能、均衡性体能、发展性体能练习,是一切体能练习的基础,强调长远规划,如课课练、仰卧起坐、立俯卧撑、各种跳类等。专项体能练习与本堂课所教内容高度相关,是主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对运动技能的形成有正迁移,能促进学生掌握本课堂相关的技术动作。

    三、结语

    选择体能练习内容时,需对体能练习目标的理解和认知,并找到相应的依据选择体能练习内容。教师可以根据主教材的教学目标,选择服务于主教材的发展性体能练习内容;也可根据学生全面发展体能的视角,选择补偿性体能练习内容(包括上下肢结合练习、大小肌肉群结合练习、强度大小搭配的练习内容等),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建议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学生的体能水平,监测体能锻炼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沈银燕,沈聪.高中体育课体能练习的设计[J].田径,2018(4):32-35.

    [3]周国强.补偿性体能练习对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青少年体育,2013(10):9697.

    [4]黄宁波,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4(7):11-13.

    [5]钟卫东.以提升学生体质体能为抓手探索广州市学校体育发展新思路[J].体育教学,2018(12):27-28.

    [6]叶华富.例析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体能练习的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18(1):4849.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研究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立项编号:2017ZQJK002);广州市越秀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立项编号:越学科类[2016]15号)成果。(广东省广州市第十六中学510080)(广东省广州市教育研究院510030) (浙江省嵊州市黄泽中学31 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