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影视文学的特点与欣赏

    杜珊珊

    近年来,我国整体层面上的教育教学实现了历史性的优化更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正在逐步向现代化教学机制转变,这在当前已经取得了社会的普遍共识。可以看到,随着教育教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机制近年来也在持续优化和积极调整,学生个体的“核心素养”这一涵盖面更为广泛的概念逐步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基本价值维度,学生的多样性与良好生命体验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尊重。在这样的语境下,艺术类专业受到了全国高考学生的普遍青睐,报考学生持续增长,这是目前已经较为明朗的实际情况,而相应的报考指导机制和学科建设实际上是目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核心命题,学界对此进行了高度关注和持续探究,相应的主题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如《湖北省艺术高考制度变革研究》(马晶晶,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8年)、《高考艺术教学在反思中前行——高考艺术培训班教学引发的思考》(邓越:《大众文艺》,2013年23期)等文章都是这一范畴内的作品,它们从各自差异化的视角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主题研究,为新时期更为系统的主题探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多元化的既有研究成果中,我们要重点对其中的《戏剧影视文学与文化产业管理》一书进行评述。

    该书是2011年10月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专业研究性著作,作品是作为“打开传媒之门影视传媒类艺术考试系列教程”之一而组织编写的,全书立足教育教学改革语境下广大高中学生的艺术传媒类高考,重点介绍了传媒艺术类高考中戏剧影视文学和文化产业管理两大专业的备考方略、专业前景以及基础性理论体系等宏观命题,全书针对性强、语言通俗易懂,是广大高考学生最为重要的参考书籍。该书的作者是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的副教授石研老师,作为国内关注度较高的中青年学者之一,石研老师长期致力于新闻传播、文化产业管理等领域的专题研究,特别是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语境下艺术传媒类高考的主题研究和实际备考指导工作有自身独特的见解,发表过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专题论文。如《媒介融合背景下主持人角色的嬗变》(《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年9期)、《电视研究的女性主义视角——兼评劳拉·斯·蒙福德的女性主义电视研究理论》(《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年3期)等,这些文章视角独特、立意新颖,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引用。同时石研老师也出版过多部著作,如《中国财经媒体传播失灵现象研究》《新编现代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等论著都是目前业界重要的参考书籍。石研老师自2012年起担任杭州夏衍中学媒介素养教育教师,直接参与杭州市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工作,这样的实践经历一定意义上为该书的撰写奠定了基础,作者经过长期的酝酿和积极的编写,最终呈现了较为理想的文本,这是作者多年专题研究的全面总结,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可以看到,该书编排过程中预设的阅读群体是即将面临高考选专业环节的准大学生,作品旨在帮助他们更为系统地了解戏剧影视和文化产业管理两大专业的学科属性,从而引导学生做出理性的选择,而事实上这样的作品在我国是较为缺乏的社会资源,学生以及背后的家长对于高等院校不同专业的发展前景、学科课程以及未来工作岗位等核心内容并不了解,盲目选择的情况大量存在,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严重的,这个过程中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相关公共服务特别是专业化指导的缺位是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从这一层面上理解和把握石研老师的书具有重要意义,全书紧密围绕戏剧影视文学与文化产业管理这两大艺术传媒类专业,系统介绍了相应的学科属性,让读者较为明晰地感知了一个情感主体内心深处感人至深的故事是如何以剧本等形式得以呈现的,引导读者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了诸如电视台、传媒企业等文化产业主体是如何具体运作和管理文化产业的,这对于面临重要人生选择的准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相信作品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成为那些即将踏上艺术传媒类学习之路学生们的“引路人”,著作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也许就在于此。

    从本质上而言,戏剧影视文学以及文化产业管理作为高等院校独立的学科门类,是两个系统性很强的命题,具体涉及的内容是多样化的,因此,旨在向青年学生展示全面、系统意义上的戏剧影视文学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该书需要包含的内容注定是多元的,它既需要从宏观层面上向读者集中展示两大专业的整体面貌,因为读者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对此“一无所知”的群体,同时也需要在诸多核心命题上做较为细致的介绍甚至系统分析,因为读者对这样内容的消费是有切实需求的。在上述语境下,该书较为理想地处理了内容叙述层面上宏观性与细致性的关系,在两者之间找到了合适的平衡点,满足了更大范围内读者的实际需求,这一定意义上是作品深受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全书的内容共分为三篇,即“介绍篇”“基础篇”和“应试篇”。可以看到“介绍篇”共有两个大的内容,即“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和“文化产业管理类专业”,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向读者从宏观层面上介绍了戏剧影视文学和文化产业管理两大专业的基本情况,涉及学科属性、学科学习内容以及主要研究命题、就业方向等多元化内容,主要目的是引导读者从整体上感知两大专业,这部分叙述内容的概括性很强,从内容编排上基本属于“绪论”性质的设计。该书的第二篇即“基础篇”是著作的核心内容,也应该是读者重点学习和积极阅读的部分,这部分内容较为丰富。其中第一节为“电影如何成为艺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电影这一元素入手,学习和思考戏剧影视文学在整体影视产业中的角色定位和独特价值,戏剧影视文学实际上是一个承载着创作主体丰富情感、以故事化手段具体呈现的文本形式,它是戏剧影视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基础篇”的第二节和第三节分别为“电影的风格流派”和“部分著名电影导演简介”,较为简略地介绍了电影的风格类型,明确了戏剧影视文学基调与最终电影风格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树立审视戏剧影视文学中风格的全新意识,在此基础上,作者罗列了几位当前影视制作界风格较为明显的导演,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是前一节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基础篇”的第四节为“电视节目的主要类型”,叙述的重点扩大为“电视节目”这一内涵更为丰富的命题,重点梳理和分析了电视节目的类型,在这部分内容的阐述过程中,作者大量应用了当前中央电视台及各大卫视的众多电视节目,帮助学生更为高效地把握和理解电视节目的分类这一命题,其实际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基础篇”的第五节至第七节内容属于同一个范畴,分别为“书法与美术常识”“乐舞与戏剧艺术常识”及“文学常识”,这部分内容主要向读者介绍书画、戏剧及文学三个方面的基础性常识,引导读者大致领略相应艺术形式的发展脉络,帮助读者的整体文化素养得以相应的优化和提升,這实际上是戏剧影视文学及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习中应该突出和强调的内容。该书这样的内容安排体现了作者的独特价值理念,值得戏剧影视文学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相关主体的认真反思。该书的第三篇为“应试篇”,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是适应当前艺术传媒类高考过程中的单独招生这一环节的,考生需要在结构化面试过程中集中体现出自身对于特定专业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见解,体现出个人良好的个人素养,而高中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实际经验,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实用性很强,广大艺术类考生认真阅读和深刻领会后,一定会对自己有所帮助和启发。如“应试篇”中的第一节重点介绍了艺术传媒专业高考学生在面试过程中的自我介绍环节,这是学生面试中的第一个常规环节,留给考官的第一印象直接关系着面试的成败。因此作品中系统介绍了自我介绍的目的、基本原则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同时附录了几则优秀的自我介绍文本,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应试篇”中的第二节内容实际上针对的是面试环节中的结构化提问这一环节,这也是以往广大考生最难以把握的内容,因为考官可能提问的方向和考察侧重点是难以把握的,有可能是学生对专业内容的理解,也有可能完全是基于生活化素材基础上的交流,作品中分门别类地对艺考面试中的结构化提问进行了系统叙述,针对不同的提问类型提供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实践层面上的学生备考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应试篇”中的第三节和第四节分别针对的是艺考面试中的命题故事和即兴表达,这也是直接影响学生最终考试成绩的重要内容,备考难度较大,而该书对此进行了系统性的叙述,富有针对性地提供了相对应的备考策略,值得广大艺术类考生仔细阅读。“应试篇”中最后一节的核心内容是影评写作,这是学生个体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集中体现了学生的文化和艺术素养,是实际面试中考官非常看重的考查形式,而高中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是严重不足的,作品的叙述是全面而详细的,值得大家认真阅读。

    从整体上而言,该书从现实问题出发,针对性很强,对戏剧影视文学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进行了相对全面而系统的阐述,是广大高中学生备战传媒艺术类考试值得参考的专业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