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兴趣,畅享悦读

    王慧

    学生的阅读效果在逐渐降低,但是中考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则成上升趋势。2017年江苏省13市中考均对课外名著进行考察。考察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三种形式。较之前两年,题型更丰富,分值更大,考察面更广。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中考要求,笔者在名著教学上做出了以下尝试:

    一、初步了解,制定策略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阅读。初一伊始,笔者在班级内做了一份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间、阅读途径,最近阅读过的三本书的书名,自己最爱读的一本书,阅读时偏好什么内容的图书,勾画出语文课表中必读书目中自己读过的篇目,如果不读书你每天作业后的主要活动形式。

    通过调查,我发现,全班45名学生仅有五名学生能够每天坚持阅读,时间在20~60分钟之间。学生的阅读途径有在书店阅读,父母购买,用电子产品观看,其中通过电子产品阅读的人数(主要以手机为主)高达60%。最近阅读过的三本书有42%的同学的书目中包含课标中要求的书目,有56%的同学的书目中包含报刊、杂志,有20%的同学无法写出完整三部书的书名。看到这一系列数据,我感到很担忧。我们学校的生源多为外来务工子女,这种生源是无法改变的,只能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尽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干预。

    二、抓住契机,激发兴趣

    课本中所选的课文都是经典篇目,应将课内外的文章联系起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八课《人生寓言》时,学生对这种篇幅短小,语言生动,意味深长的文章颇感兴趣,笔者就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伊索寓言》中的《农夫和蛇》《狼和小羊》《乌龟与兔》,引导学生思考这三则寓言的寓意,学生讨论得很激烈,这时笔者适时向学生隆重推出这三则寓言的出处《伊索寓言》。课后许多学生主动去阅读《伊索寓言》。

    在教授人教版九上《智取生辰纲》时,笔者带领学生就课文中的情节进行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智取生辰纲事件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杨志、吴用、晁盖很感兴趣。这个时候我就布置学生回家阅读《水浒》中与这三个人物相关的情节。带着疑问和好奇心去阅读,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三、利用网络,强化阅读

    名著阅读,仅仅靠学生自觉是不可行的。七年级升八年级的暑假,筆者曾布置学生假期阅读《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开学后对学生进行统计,能够将两本书全读完的只有三位学生。完整阅读《骆驼祥子》的有四人,完整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六位。

    事实证明,缺乏反馈的任务其有效性一定很低。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检查是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保证。思索许久后,笔者利用班级博客,定期在上面推送名著中的名篇、名段。要求学生阅读后在后面跟帖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这种新的作业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为学生的跟帖不仅教师能够看到,其他同学也能看到,为了维护自己的公众形象,学生在跟帖时语言表达尽量做到简洁、生动。看着学生跟帖的积极性日益提高,笔者对名著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轮流推荐名篇名段。这种作业形式虽然在一开始有些勉强的成分,但是随着学生渐渐体会到师生活动、生生互动的趣味后,便乐在其中了。

    四、巧设活动,内化阅读

    针对阅读,笔者曾经在班级中开展过以下几种活动:

    1.一站到底

    八年级上学期时,由于假期中布置的阅读任务班级中大部分学生都没有阅读。开学伊始,笔者就布置学生开学两个月以内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完,至少阅读一遍,并且关注其中的细节。笔者则利用这两个月的时间,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内容,设置了200道问题。根据一站到底的规则,学生进行名著抢答,最后全班产生一位“阅读王”,并给予奖励。

    2.我来问,你来答

    喜欢阅读《水浒》的基本都是男同学,笔者就每周安排两位男同学分别讲解其中的一个情节,由女同学来提问,男同学如果回答上来了就给予奖励,没有回答出来就要再给同学讲解一个情节。相反,喜欢阅读《简·爱》的基本上都是女同学,笔者就安排女同学讲解情节,男同学来提问题。这样讲解的同学既有优越感,又有紧张感。

    3.朗读竞赛

    冰心的《繁星》《春水》是两部语言凝练,篇幅短小,语言琅琅上口,内容浅显易懂的诗集。七年级上学期,笔者每周都在班级中举行朗读竞赛,学生自己配乐,制作PPT背景。朗读形式自选,要求用朗读来诠释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一开始学生还有些扭捏,但两周以后就发现学生的配乐越来越贴切,情感也越发真挚。这应该就是了解后的喜欢了吧。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他有生动的语言,起伏的情节,鲜活的人物,深刻的意义。很多作品只有与他亲密接触后才能真正爱上他。各种阅读活动的开展,就是为了增加学生与作品的亲密度,进而促进学生了解名著爱上名著。

    名著阅读对学生的意义不仅仅是试卷上的分数,更应是学生成长的心灵导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促使学生在阅读的道路上化被动为主动,在阅读的天地中自由驰骋。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一中学(22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