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的企业员工管理绩效评价

    郭娜

    

    

    

    Enterprise Employe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ased on DEA

    GUO Na

    (Management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School,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056000, China)

    【摘? 要】员工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加强员工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效率。而要实现员工有效管理,就要对员工管理进行绩效评价,探索员工管理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论文以A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探讨企业员工管理中的不足,以期为提高A企业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Abstract】The employee is the vitality of the enterprise. Strengthening the employee management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employees,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employee management, explore the deficiencies in employee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m. This paper takes A Enterpris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es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ethod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discuss the deficiencies in employee management in the enterpris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A Enterprise.

    【关键词】DEA;绩效评价;员工管理

    【Keywords】DE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mploye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2.92?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5-0021-02

    1 引言

    员工是企业的核心,对员工施行有序的管理能够保持员工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增添活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本文研究企业员工管理效率,将数学方法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探讨企业员工管理成效,以A企业为例,从投入、产出两个角度分别选取指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企业员工管理效果进行绩效评价,以提高A企业员工管理水平,增加企业收益。

    2 方法介绍与企业概况

    2.1 方法介绍

    DEA是基于多投入和多产出角度构建模型,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的一种数量分析方法。DEA作为一种线性规划模型,可以用投入产出比表示。数据包络分析法可以识别相对无效率单位,衡量无效率的严重性,并通过对无效率和有效率单位的比较,探索提高无效率的方法。

    2.2 企业概况

    A企业于1992年成立,是一家以炼钢、炼铁、扎材为一体的现代民营企业,A企业在装备、技术、管理上不断追求卓越,产品获得国内外市场青睐。截至2020年末,公司员工共计1700人,公司内部设财务部、考核部、学习成长部、流通部、人事部五大部门。其中,人事部门人员共计20名,主要从员工聘用、岗位责任、工资福利、奖罚4个方面对员工进行管理。

    3 指标构建

    3.1 指标构建原则

    ①适当性原则。适当性原则指选取的评价指标能够准确反映评价主体、评价客体的主观意愿,即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价时,选取的指标能反映企业员工管理实际情况。②可执行性原则。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相对的。进行员工管理效果评价时,不能单纯追求理论完善,还应该具有可行性,并在一段时间内可重复进行。因此,选取指标时要注重可行性、可操作性原则,保证评价的持续性、准确性。③全面性原则。员工管理评价指标涉及的因素多、范围广,因此,在选取指标时,需要克服主观性和片面性,从投入、产出两个方面选取指标,选取的指标能够全面反映员工管理情况。

    3.2 指标确定

    DEA方法从投入、产出角度确定指标。本文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分别从投入、产出角度选取员工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其中,投入角度选取员工学历、职称、工作经验、员工管理比4个指标,产出角度选取员工聘用制度执行度、岗位责任制度执行度、工资福利制度执行度和奖罚规定执行度4个指标。详细指标如表1所示。

    4 實证分析

    4.1 数据来源及处理

    确定投入指标数据时,搜集A企业人事部门20名员工学历、职称、工作经验、员工管理比数据,对不同的选项进行赋值,实现定性指标定量化,将得到的数据作为员工管理投入指标数据值。确定产出指标时,根据李克特五级量表法制作调查问卷,分值从1到5形成问卷题项,同时邀请A企业人事部门20名调查人员对员工管理产出指标进行评价打分,确定指标执行符合程度,搜集问卷情况,整理问卷数据,得到原始产出指标数据。

    4.2 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运用BCC模型进行计算。通过将技术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有针对性地分析决策单元。

    4.2.1 DEA有效性判定及规模效率分析

    通过BCC模型求出A企业员工管理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规模报酬,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共有11名被调查人员认为A企业员工管理规模效率为1.000,表明这11名员工认为A企业员工管理投入产出比例非常合适,管理效率达到了最优,增加或减少投入,均不能提高产出。其余9名人员认为A企业员工管理还有待完善,可通过改变投入产出比例,提高员工管理效率。另外,有18名调查人员认为员工管理规模效率在0.900~1.000,占比达到90%,表明A企业员工管理效果总体较好。

    员工管理技术效率均值为0.961,损失率为3.9%,纯技术效率值为0.995,损失率为5%,规模效率值为0.996,损失率为4%,表明这20名被调查人员认为员工管理效果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定提升空间。从规模效率角度看,1号、3号、4号、5号、6号、7号、9号、10号、11号、13号、16号、17号、18号、19号、20号被调查者认为员工管理规模效率不变,表明这15名被调查人员认为员工管理水平已经达到最优。2号、8号、12号、14号、15号被调查人员认为规模效益递减,表明这5名人員认为员工管理投入产出比例不合理,可通过调整投入产出比例,提高员工管理效率。

    4.2.2 无效决策单元改进

    DEA方法可以通过投影分析,确定决策单元投入过多、产出不足的问题,指明员工管理改进方向,投影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在投入产出方面,2号、4号、5号、8号、12号、14号、15号、17号、18号被调查者认为A企业员工管理效率未达到最优,存在投入冗余、产出不足的情况,改变投入产出,可以使效率达到最优,其余11名员工认为投入产出达到了最优。

    在被参考次数方面,被参考次数越多,表明决策单元越有效,可信度越高。3号决策单元被参考8次,20号决策单元被参考7次,表明这2个决策单元较有效,可信度高。13号决策单元被参考3次,1号和10号决策单元分别被参考2次,9号、11号、19号决策单元被参考1次,表明这3个决策单元可信度一般。其余12个决策单元均未被参考,表明可信度较低。5 结语

    管理人员学历与管理效果正相关,即管理人员学历越高,员工管理效果越好,因此,A企业应注重对管理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物质、精神层面奖励,鼓励管理人员参加在职培训,提高学历,提升专业素养。工作年限与员工管理效果正相关,即工作经验越丰富,员工管理效果越好。职称与员工管理效果正相关,职称越高,员工管理效果越好。员工管理比与管理效果之间呈正态分布关系,一定范围内,工作量越多,管理效果越好,工作量一旦超过一定范围,随着工作量的增加,管理效果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工作量越多,工作时间越长,工作积极性降低,管理效果越差。企业需要持续关注员工管理,对员工管理效率进行评价,以提升员工管理效率,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蓝虹,穆争社.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基于三阶段DEA模型Malmquist指数分析法[J].金融研究,2016(06):159-175.

    【2】李健英,慕羊.基于DEA方法的我国上市企业创新绩效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02):111-121.

    【3】闫志雄,张宁,宋红芳,等.基于DEA的电网绩效评估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42(07):67-72.

    【4】祝梦,孟溦,余澄,等.基于多层次分类DEA的高等院校科研效率评价[J].科研管理,2013,34(S1):221-22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