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类课文阅读价值浅析
叶枚举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故事类课文在各册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大体可分为童话故事类、神话故事类、寓言故事类、成语故事类、伟人故事类和一般故事类。这类课文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学生阅读起来饶有趣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此类课文的特点、阅读价值及教学取向,确定适宜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感受故事波折,丰富想象能力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故事类课文大多情节曲折,有的是一波两折,有的是一波三折,这样的故事有悬念,能深深吸引读者。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一文,讲述了一个放羊人在第一次羊圈破了个窟窿后,不听街坊劝告,结果再次丢羊,他后悔了。于是,这个放羊人赶紧修补羊圈,羊就再也没丢过。在这个故事中,作者讲述了放羊人的两次丢羊。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第一次丢羊后,放羊人就把羊圈的窟窿补上呢?这就是故事的魅力所在,一波两折,富有悬念,才能吸引读者往下看。这时,我们就要思考:这个故事的“阅读价值”在哪?结合单元导读,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组课文都是为我们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同时,结合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与习作,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因此,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波折,还要与习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笔者在教学《亡羊补牢》一课时,先是指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接着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放羊人错在哪?发现错了之后,他还怎么做?”问题一抛出,学生纷纷指出放羊人不听别人劝告,造成两次丢羊的后果。这时,笔者继续引导学生:“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话音刚落,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有一次,我在街上吃西瓜,随手把西瓜皮往后一扔,同伴劝我捡起来,我不耐烦地说:‘我又不往回走。这时,有人在后面大声喊:‘谁的玩具丢了?我一摸口袋,糟了,是我的。我赶紧往回跑,结果踩上了西瓜皮,脚下一滑,摔了个四脚朝天,后悔极了。”于是,笔者又对学生说:“你们积累了哪些有关这方面的词语呢?”有的学生说“一错再错”,有的学生说“一悔再悔”,有的学生说“一哭再哭”……但笔者仍不满足于此,又继续引导:“那你们能不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词来写一写自己经历过的事呢?”学生经过思考,有的学生说:“我选择的是‘一悔再悔。有一次,我的口袋破了个洞,把零花钱弄丢了,但我不在意;第二次,朋友送的小玩意又从口袋里掉了,让我后悔不已,赶紧把口袋补上。”有的学生说:“我选择的是‘一错再错。有一次,我没背课文让老师抽查到了,以为老师第二天一定不会再抽查我,结果又被抽查到,真是错上加错。”有的学生说:“我选择的是‘一哭再哭。有一次,我学滑滑板时,旁人劝我不要急于求成,我不听劝告,一只脚刚踩上去,就来了个‘狗啃泥,让我痛哭一场。但我不服输,又爬了起来,准备再踩上去,旁人又劝说起来,我不耐烦地说:‘你别说了!结果刚踩上去,又狠狠地摔下来,我哭得更伤心了。”……随后,笔者又引导学生给自己写的这一段话写个小标题。这样教学,学生不仅感受到故事的一波两折,又与单元习作训练重点结合起来,学会介绍自己,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立足学段目标,彰显教学价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不仅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总的目标,而且对不同学段也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其中在第三学段提出的阅读教学目标与要求主要有两项:一是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二是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如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一文,课文通过事件阐释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如“勘测线路”这一部分,作者通过事件、情节来表现詹天佑不畏艰险、勇于攻关的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筑路情怀;还通过描写和渲染恶劣的气候、危险的处境、险要的地形来凸显人物形象,诠释精神境界。在教学时,教师应立足学段目标与要求,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教学内容与目标。该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读懂“詹天佑”,体会其杰出的智慧与爱国情怀;二是读懂《詹天佑》,领悟文章表达的方法。因此,在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在梳理课文结构的基础上,体会作者选择“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这三件事的意图,再通过品词析句,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智慧与爱国情怀。接着,笔者引导学生通过揣摩、比较,领悟作者是如何把这几件事组织起来的,再通过几个“假如”引导学生与课文的写法进行比照,即“假如不写外国报纸的嘲笑,可以吗?”“假如不写帝国主义的阻挠与要挟,可以吗?”“假如不介绍南口以北的地形地势,可以吗?”……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动因与谋篇布局的匠心所在,从而领悟《詹天佑》一课独特的表达方式。最后,让学生以记者的身份为京张铁路修建成功写一篇新闻报道,并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简述铁路的修建过程,评述修筑成功的意义等。这样教学,既达成了学段目标,又彰显了课文的教学价值。
三、渗透写作方法,培养思维能力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写东西就要靠平时积累,接触的文章多了,各种表达方式自然而然地就更加熟悉,可用的语句也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当然,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以故事类课文为例,常用的表达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比描寫、动静结合、场面描写等,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一文,文中的三位小徒弟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骆驼的数量多,但只有小徒弟的画得到了师傅的称赞。为什么呢?因为这位小徒弟想别人没想到的。在这个故事中,作者就是通过对比描写,表现了小徒弟的想法与众不同。结合单元导读,我们发现这一组课文都是为我们讲述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因此,笔者在教学《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时,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让学生说说三个徒弟分别用什么方法来表现骆驼的数量多。随后,笔者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师傅的称赞呢?学生都能说出小徒弟的想法与众不同。但笔者不满足于此,接着又继续启发:既然小徒弟画的骆驼最多,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小徒弟画骆驼,还要写其他两个徒弟呢?经过小组讨论后,学生发现了文本的写作方法:作者通过对比的写法,才能衬托出小徒弟的方法更加奇特。于是,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练笔:“假如你是四徒弟,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呢?”问题一出,学生立即讨论起来,各种方法跃然纸上,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渗透了写作方法,让学生在练笔中拓展思维,学以致用。
四、发掘言语秘妙,提升表达能力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故事类课文,不乏富有情趣、耐人寻味的精妙语言,有的精练得当,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有的机智巧妙,能帮助我们摆脱尴尬局面;有的幽默风趣,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课文的写作特点,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一文,就突出了晏子的外交辞令妙不可言。身为外交官的晏子,在基于礼节的情况下,拿捏好言语分寸,顺利地完成使命。那么,晏子的外交辞令妙在哪呢?妙在他面对楚王的侮辱,先肯定对方再顺势反驳,维护了个人和国家尊严,也完成了使命。第一次,楚王侮辱晏子要让他钻“狗洞”,晏子采取作假设的方法,由此推论楚国是“狗国”,让楚王败下阵来。第二次,楚王嘲笑齐国无人、晏子无能,晏子采取夸张的方法告诉楚王齐国人才济济,接着用假设的方法,说自己最不中用,只能派往下等国家,让楚王败下阵来。第三次,楚王嘲笑齐国人没出息,晏子采用举例子的方法,影射楚国的环境恶劣,又让楚王败下阵来。结合单元导读,可以得出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因此,笔者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描写晏子的语言,在品词析句中感受晏子语言的精妙。但笔者并不满足于此,又设计了这样的练笔:“假如晚上,楚王请晏子吃点心,又在晚宴上侮辱晏子,晏子会作出怎样的回答呢?请你结合文中晏子采用的假设、夸张、举例子等方法写一写他们的对话。”学生有了学习课文的基础,在小练笔中自然就能运用所学的方法写出许多精彩的内容。
在故事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品析语言文字入手,在体会人物形象及其意义的过程中,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加强语用训练,提高语用能力,方能彰显故事类课文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