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少成多”
韩小云
新课改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微写作”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没内容写、不知怎么写”的作文困境,它主题集中,篇幅短小,和原来的长篇大论相比,题材更加灵活,素材更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提高作文水平。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大范围普及,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新型文化盛行,“微写作”也应运而生,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教师要巧妙运用这一新形式,解决学生思维简单、不知道写什么、排斥甚至抵触写作的问题。“微写作”的主要特点是篇幅短小、形式灵活,运用精炼简洁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感情。和以往学生接触的长篇大论不同,“微写作”更加贴近生活,是学生对生活中小事最简单的描述,一方面解决了学生没内容写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其方便实施,是促进学生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的有效途径。
一、“微素材”——在生活中积累作文材料
微写作不像材料作文,需要用大段的描述和议论,而是短小精悍,一字千金。微写作不仅规模小,立意和题目的切入点也小,在无形中降低了写作难度,也拉近了学生与写作的距离。我们生活在信息洪流的时代,微博、微信都是重要的交流信息的来源。学生喜欢玩手机,也喜欢关注各种各样的奇闻逸事,然后津津有味地分享给同学。虽然大多数时候,学生关注的重点在于这个事情是否有趣,但是不可否认,学生在收集信息、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融入了感情和想法,向小伙伴展示或传递有趣的信息,就是进行口头的“微写作”。信息的获取越来越便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感受更加多元,表达的欲望也更加强烈了。教师要把握这一契机,进一步深化作文的训练和研究。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积极捕捉生活中、媒体中的微素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练笔活动,既让学生有参与到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兴奋感,又能诱发学生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素材有了,学生练笔的积极性提高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不再是难事。
二、“微练习”——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学而有法”
传统的写作练习大多是教师规定题材,详尽、有针对性地讲解,然后给学生留下较长的时间完成作文。这样的练习周期长、更新慢,学生不仅感觉写作的困难重重,教师批改和评价所有学生的作文也是不小的工作量。“微练习”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作文教学讲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热情不高的小学生而言,将作文的各个部分“肢解”,进行专项训练,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小学生注意力有限,在一定时间内掌握的知识和信息有限,所以可以将写作分为声音、动作、感情、语言等几个方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专项内容中着重注意需要掌握的知识,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又能提升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可以设计“动作描写要具体”的专项练习。有的学生写第一次吃辣椒:“我咬了一口辣椒,真辣啊,眼泪都出来了。”描写比较平淡,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这样的作文没有波澜,不能打动别人。动作描写要具体,有个性,让人产生画面感。最后,修改为:“我打量了辣椒好久,挑了一个最小最细的,轻轻放进口中,小心翼翼地咬了一点点,酸酸的,正当我得意地要挑眉时,一阵酥麻传遍舌头,嘴巴都要烧起来了。我一会儿仰头,一会儿用头抵着墙,都快跳起来了……”这样的描写达到了专项练习的效果,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三、“微点评”——让作文深入浅出,层层递进
“微写作”短小精悍,练习手段多种多样,教师的点评也要做到灵活、高效、有针对性。作文需要教师的点评,微写作也是如此。及时、准确的评价能让学生知道自己作文的缺點和不足,明确需要努力和提升的方向,才能越写越好。教师在点评时要有条理,具体鲜明,让学生逐渐掌握写作的要领,真正学会写作。如描写景物时,学生写天空很蓝。教师点评时可以追问:“蓝到什么程度?是深蓝,还是浅蓝?是蓝得像绸缎,还是像一望无际的大海?处在蓝色中,你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在这样层层递进式的点评中,学生感受到了运用修辞和修饰语的重要性。
同时,要打破传统的教师点评模式,让学生互相点评,互相学习,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跳出思维局限,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让家长参与点评,有助于帮助教师打开思路,也让学生在多维度的点评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而言之,“微写作”虽然微小,却是让学生主动提笔、爱上写作的捷径。教师要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拓宽学生微写作的训练途径,精心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积少成多,领悟到写作的真谛,爱上微写作,提升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