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作文教学
赵金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作文难,作文难,作文课上难开颜”,这是中小学生多年来的顺口溜,这一问题也多年来困扰着我们的语文教师,那么,如何打破这一僵局呢?几年来,我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在作文教学上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用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要使学生感到愿意写,有信心写,作文就有希望。许多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作文教学千篇一律、枯燥单调,只凭教师一张嘴进行传授。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起来一知半解。如果在作文课上引入现代教育手段,根据命题的内容和要求,选放有关的录音、录像、视频等,以生动、真实的情感感染学生,则可大大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例如,写《我爱家乡》,这个题目范围比较大,虽然他们对本地的风土人情、建设成就见过、听说过,但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平时对这些不太关心,因而一看到作文题目就茫然了,不知从何下笔。在课前我便搜集了大量的有关本地风土人情的音、视频材料,并把这些材料剪辑成一段完整记录篇,在作文课上播放给学生看,当学生看到这些所熟悉的名胜画面及建设成就,如鼓楼、世纪湖、高铁站,再配以感情丰富的讲解,让这些绚丽的画面、动情的讲解勾起学生美好的回忆,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写作冲动。这样就把“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一节课的时间,大多数学生都能拿出一篇500字左右的不错的文章。
二、用教育媒体丰富学生写作生活
“作文难”是学生普遍的感受,而现代教育媒体是丰富学生感性材料的最佳方法之一。通过现代教育媒体的形象演示,可以生动地再现生活,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
例如写《秋天》,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但多数学生没有见过丰收的景象。这时用课件播放秋天的景色,金色的麦田,硕果累累的果园,农家小院屋檐下成串的玉米……再配以优美的音乐,这样,就丰富了学生对秋天的感性认识,使抽象变为具体,也激发了他们的观察兴趣,从而使作文变得生动起来。利用现代教育媒体还可以展现学生应该知道而没有见过的景象。例如波涛滚滚、气势宏大的黄河,海上日出,一望无际的麦浪,百花争艳的花园等,这些都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学生使用起来,信手可得。
三、用教育媒体培养学生想象力
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明确,深刻,主要是由作者的分析能力决定的,观察的结果和知识的积累决定文章的广度,分析与想象决定文章的深度,分析与想象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也就提高了。
我在作文教学中借助现代教育手段,使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去分析想象,例如写日出,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短语“灿烂的朝霞”,写春天用“百花盛开、万紫千红”。那么朝霞为什么灿烂,春天为什么“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学生抽象的想象,想不出什么。如果用多功能一体机播放画面,天空、大地、朝阳的全景,学生就能分析想象“朝霞原来真的如此灿烂”。播放春光的画面,微风吹拂大地,冰雪融化,小河里的水哗哗地流淌……学生就能想象出“春天来了,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例如写《植树》,这个命题要求是写活动,如果单单按活动的要求写,学生基本都能结构完整地把过程写下来。但是,要达到通过这项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目的,就给学生增加了难度,因而有的学生“皱起了眉头”。这时利用课间播放春天的景色,学生植树的场面……学生热火朝天的背景。这时我适时进行充满感情地诱导:这样美丽的春天你们热爱吗?师生们植树为什么干得热火朝天呢?这强烈鲜明的画面感染了学生,唤起了学生对自己亲身参加植树活动的美好回忆,使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产生了强烈的写作欲望。
四、用教育媒体培养学生评改能力
引导学生评析、修改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以来,作文讲评形成了一种“八股式”,教师把在批改中发现的普遍问题一说,抽几篇“优、中、差”文读一读,学生瞪着眼听一听。听完后到底记住多少,自己会不会修改,师生很茫然,课堂气氛也难以活跃。
我的具体做法是:将学生的“典型例文”制成PPT課件播放出来,发动学生讨论修改。选“优、中、差”有代表性的文章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先进行比较,然后让学生根据作文目标,亲自操作,增删、调整、推敲词句、修改错字。随后,把修改好的作文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让全班同学从思想内容到文学形式,从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全面评析欣赏,这样,因为整个过程学生都参与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也精神焕发,抢着发言指挥别人。
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若能在教学中运用一系列新颖、生动、直观的现代教育媒体,并充分发挥教学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独特作用,定能优化作文教学课堂的目的,提高我们的作文教学效率,让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泉湖学区(7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