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分析

    罗先琦

    ◆摘? 要:激励和积极评价具备较强的精神力,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切关怀,从而具备极高的自信,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力,让学生拥有更高的热情进行学习,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对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有着重大意义。所以,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意识到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口头上、行为上的鼓励,注重生生间的评价,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无形中实现学生的立德树品,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探析了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激励机制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自信心,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培育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提升班级管理的实效性,需要班主任深刻意识到激励机制重要性,既不能对学生“听之任之”,也不能对学生过度苛责,找到激励教育和惩戒教育的平衡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身心的良性发展,让学生学会规范自身的行为,让班主任更好的开展管理工作。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激励机制通过目标激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其次,能够焕发学生的力量,激励机制对于小学生而言具备较强的精神力,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后,难免会出现身心疲劳的现象,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通过合理的激励,能够让学生从厌恶的情绪中脱离出来,从而在后续的学习中保持更加积极的心态。最后,加强班级管理,通过构建激励机制,让学生能够学会规范自身的行为,进而减轻班主任管理的难度。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的原则

    (一)注重以理服人

    激励机制要坚持以理服人,理性决定了班主任在某一时刻是否采取激励教育,是该赞扬还是惩戒,这种理性会让学生甘愿跟随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因此,以理服人就是激励机制的“度”,即寻根究底的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批判精神,让班主任根据客观事实和客观依据进行多元化思考,让激励能有理有据。

    (二)落实以情动人

    激励机制本质在于“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因此,其应用必须要建立在“以情动人”的原则之上,情感决定了班主任愿不愿激发自身的教学热情、给学生给予积极鼓励。班主任要和学生建立“忘年交”,对学生进行恰当的交流,尊重学生的情绪,将这种情感力量转换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同时还要批评和纠正学生存在的某些错误行为,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的策略

    (一)口头上的激励

    口头激励是一种较为直接的激励方式,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认可力,且能够对学生产生很深刻影响,很容易让他们接受,也能够让教师们接受。老师口头上的激励,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行为的“对”与“错”的评价,更多的是对他们的鼓励和认可,让他们产生一种成就感,使他们能够更多的、积极的去思考问题,发散他们的思维。如:某一天班上的小梅告诉班主任,另一位在班级表现优良的学生刘小明在搭车过程中因为把一角钱当作一块钱投入车厢而被师傅赶下车,班主任当时非常震惊,因为平时的刘小明学习认真,表现良好,为了弄清原委,班主任及时找到学生询问具体情况,原来是因为他在投币后在车上捡到一毛钱而投入车厢的,班主任知道原委后,表示非常相信他,并及时表扬了其拾金不昧的优良行为,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扬,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学生学会辨别好坏,善恶,让其在今后能够更加规范自身的行为。

    (二)肢体上的鼓励

    语言是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但我们一般在讲话的时候都会伴随一定的身体动作,这就是肢体语言。肢体动作具有很强的精神力量,它不仅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班主任身上,还能很好地消除学生的紧张和胆小心理,有效拉近班主任和学生间的距离。比如在某一次运动会上,某位同学因为腿部轻微受伤,难以顺利开展跑步,但是仍然坚持跑完了四百米,对于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班主任可以在结束之后,微笑着竖起大拇指,或者拍拍他的肩膀,对学生的行为给予肯定,赞扬了学生坚韧的品质,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让他们心里充满暖意,轻松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让这位同学在今后能够更加保持坚韧不拔的品质,去积极勇敢的面对生活上、学习上的问题。

    (三)同学之间相互激励

    学校除了老师更多的就是同学,同学之间相对教师了解的更加深刻,且学生在课余生活其他同学会更加了解,借助于同学之间的评价,能够挖掘其他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和缺点,对于闪光点,需要将他树为榜样,对于缺点,则需要在同学的帮助下加以纠正。因而,班主任可以在期末开展一次总结大会,其内容是关于学生这学期的表现,不管是生活上、学习上,同学时间都可以相互讨论。比如,小红同学起来说道:“我认为日常行为中应该要具备很好的态度,要始终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生活中要乐于帮助他人。”“我无意间看见小明同学扶老奶奶过马路,这种行为值得我们学习。”等等,在学生们提出后,班主任再对其进行总结,好好的接受学生们的观点,让学生发现其他同学身上的闪光点,无形中规范自身的行为、言语及学习习惯。

    四、总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激励机制已经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性,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还能提升其自信心,从而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保持更加优良的心态,因此,班主任要深刻意识到构建激励机制的重要性,积极对学生进行行为和肢体上的鼓励,无形中规范学生的行为,进而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參考文献

    [1]谭书全.激励机制在小学管理中的作用[J].新课程(上),2016(01):233.

    [2]陈燕燕.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J].当代家庭教育,2020(18):23.

    [3]李立.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43.

    [4]曹海燕.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学周刊,2020(25):153-154.